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日本侵华文物再现中国民间 民营博物馆坚持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10:20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实习生 潘晓凌

  《支那事变画报》揭秘

  街道上,日本士兵笑容可掬地把食物分给瘦弱的孩子;河边,一位中国妇女和一名日本军人一道埋头搓洗军装;衙门前,二十多位中国乡绅高举日本国旗,载歌载舞……

  随手翻开一本泛黄的《支那事变画报》,第一感觉只有震撼。

  画报里充斥着温情,即使是记录战役的照片,也几乎看不到杀戮,仿佛是军队接收空城:日军“和平攻破”城池后,士兵在城门前高举刺刀、军旗“存照”;城池里,百姓看戏、喝茶、拜神……市井琐事依旧。

  “这些照片反映的全是日军的威勇和战绩,对中国百姓的友善,”画报收藏者张美生说,“惟独没有‘侵略’二字。 ”

  今年5月,抗战文物收藏爱好者张美生意外得到6本有关汕头攻略的《支那事变画报》,《人民日报》等媒体闻风而来。

  张美生介绍,“画报是朋友从日本带回来的,国内很难见到。”

  这6本画报并非国内“首现”。近些年,武汉、昆明、郑州等地都有发现。众学者的评价惊人地相似:它们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显然,在随着那段历史被一起湮没60多年后,当它们终于得以重见天日,身份不再是欺骗与说谎的工具,而是历史的“污点证人”。

  南京的收藏家吴先斌则集齐全部135期《支那事变画报》。吴先斌向记者讲述了这些画报的身世。

  它们当时在日本及日军前线、汪伪政权高层销售或传阅。画报曾有两个版本,红色刊名由朝日新闻社出版,头两期叫《北支事变画报》;第3期叫《日支事变画报》;第4期起改为《支那事变画报》;画报发行没有固定周期,属于临时增刊,共发行34期,封刊于1940年3月20日。黑色刊名则由大阪新闻社出版,1937年“七七事变”后开始推出半月刊,画报止于1941年12月8日,总发刊101期。

  画报每期31页,登载约百张新闻社“特派员”拍下的照片。其时,战场上共有几千台相机与枪炮同时工作。为了不给日本反战分子口实,照片发回日本后,要经过新闻审查官“验身”:但凡日军战死、“惨无人道”、“不利于对外”的照片都被盖上“不许可”的条形长印,被销毁。

  它们与报纸、广播一起,成为日本对本土发动的“另一场战争”,日本静冈大学教授黑羽清隆在《我们如何侵略中国》一书中下论。他提到,战时报刊将骗局一直维系到战败;歪曲事实的宣传培养了大量“军国少年”。一个典型事例是,日本战败后,一名小学生在作文里写下:“长大后,我一定要报仇雪耻。”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孙宅巍分析,画报贯穿整个侵华战争,虽然满是谎言和欺骗,但它完整地勾勒出战争的进展、规模和日军的攻略计划,这正是它的核心价值。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