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上的唐山大地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0:06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 |||||||||
老军人的“极度恐惧” 李汾元说,当时的唐山市委常委、武装部部长陈仁泉,一个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军人,用“极度恐惧”形容1976年7月29日的夜晚:“比战场还惨,战场很惨,也
28日凌晨的那场大地震,陈仁泉没有亲历。他当时在石家庄学习,略有震感。听说地震在天津、塘沽一带,担心唐山有事,他立刻向会议组请假,并借了一辆车,带着同事们赶回唐山。那时连石家庄市委书记也不清楚,究竟哪里发生了地震。 车越往前走,他们的心越悬。本来半天能到的路程,他们走了一天一夜。道路毁坏越来越严重,司机不得不绕了几次弯路,还遭遇几次堵车。路上,他们看见大量军车与他们驶往同一方向,拉着解放军或救援物品。还有大量军车驶往他们的反方向,拉着尸体或者伤员。 快到唐山了,陈仁泉看到路边有十几个孩子,从婴儿到几岁的,有男有女,有的衣不蔽体,有的啥也没穿,一排死尸。他担心起自己的孩子,心揪了起来。他结婚晚,虽然他当时已50岁,但最小的儿子才七八岁。 车终于走到唐山火车站附近,陈仁泉下车往东一看,整个城市全平了。陈仁泉蹲了下来,哭了。“这个城市怎么办?”这个经历过战争生死的老军人,感到无助与茫然。 十几分钟后,擦干眼泪,陈仁泉继续往市中心的市委大院前进。但是道路毁坏、伤员满街,车根本无法前进。一起回来的同事们各奔各家。陈仁泉一路步行,花了两三个小时,才走到了市委、武装部大院。 大院门口停着一辆破公共汽车,上面挂着一块布,写着“抗震救灾指挥部”。车旁边的一个破席子里,卷的竟是他的结发妻子。所幸的是4个孩子还好,伤势不太严重。 在这个城市里,市委大院算是死亡率比较小的区域。这得益于他们住的是解放前遗留的德式建筑,结构比较坚固。院里住了50多人,被压埋的有20多个。而且地震之后大约1小时,附近的空军就到市委上空救援,所以市委领导无一人遇难。 根据《走遍中国》摄制组对当地地震局的采访,唐山当时是“不设防”的城市,建筑对地震没有任何防范,很多死亡是因为灰土呛死。唐山地委(按当时建制,市委管理市区,地委管理周边区县)的家属楼是解放后盖的新楼,伤亡相对惨重,地委领导的震亡率达到50%。 陈仁泉来不及安顿家小,只掀开席子,看了一眼亡妻。市里已安排他分管物资,其他一些市委领导则早已去唐山机场的总指挥部。陈仁泉到达时,市委大院里已经堆积了大量救援物资,用防雨布覆盖着。陈仁泉一方面按照“哪里人多,哪里急需,就往哪里发放”的原则发放物资;一方面迅速组织民兵,守护重要的企业、银行、商店等。 断电断水的城市一片死静,不时传来一阵哭嚎,撕心裂肺。忙碌了一天的陈仁泉摸索过死尸堆,去市委大院附近探望自己的老战友,打听伤亡情况。突然,远处传来一声枪响,陈仁泉的心哆嗦了一下。 那时候,第一要紧的是救命。重伤员要紧急转移。留下来的人,则要让他们活下去。甚至29日晚上的那一声枪响,他也没有去仔细追究。 不过陈仁泉第二天紧急收集所有民兵的枪支弹药,严加管理。那些参与哄抢国家物资的武装干部,后来也都受到了处分。根据他的回忆,唐山在地震之后四五天,各种秩序就基本良好了。物资分发在10天以后,也基本稳定。 政府逐渐开始计算唐山到底还有多少家底,根据陈仁泉的记忆,当时粗略估计唐山每年工业总产值有50亿元,在地震中直接损失40亿元,要重建则需要大概30亿元。 关于灾后重建问题,当时市委的争论比较大。一种意见是死尸这么多,清理不了,太伤心了,索性移到别的地方去。另一种意见是,那么多物资不好再调动,不如就地重建。 最后中央下达指示,决定两个方案同时进行。而后来的实际执行中,主要实现的还是废墟重建,《走遍中国》这次去采访了解到,丰润新城是最近10年才真正发展起来的。 地震20天后,陈仁泉开始负责清尸。地震之后,解放军运输出去一部分尸体。陈仁泉妻子的尸体也在震后第三天被运走,至今不知葬在何处。但是还有大量尸体被市民们就地浅埋。震后三四天,城市里已经弥漫着腐烂的味道。继续下去,更将成为传染病的隐患。 陈仁泉从全市各地组织了1万多民兵,用了大概10天时间,清理出1万多具尸体,全部挖坑深埋。然后在此基础上,搭建简易房,开始了重建工作。9月份,部分能源工厂已经恢复生产。 重新建设的唐山,参照日本经验,所有建筑都加了防震设计。所有房屋建设选址,都需要地震局审批。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