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对话》专题 > 正文

央视《对话》:纵论科学发展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5:18 央视《对话》

  央视《对话》播出节目《科学发展观》,以下为节目内容。

  1、主嘉宾:

  路建平 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主任

  张 磊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特邀嘉宾:

  何增科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任冉齐 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

  葛洪泽 求是杂志文化部主任

  杨信礼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楼国华 浙江省义乌市委书记

  陈建文 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周雪荣 江苏省昆山市常务副市长

  杨宜勇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曹达宝 天津市委副秘书长

  主持人: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

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经济频道的《对话》。

  二十来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记住了一句话,发展是硬道理。从2003年开始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发展之前我们又加上“科学”这两个字。那么科学发展和以往我们提到的发展之间,有着什么样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理论,是一种观念,那么它如何变为实践呢?最近这三年来科学发展观,牵涉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也引起了上上下下的关注。不久之前,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它全面深入地解答了我们刚才关心的一系列的问题。那在今天的节目当中呢,我们就邀请到了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主任路建平同志,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张磊副主任,和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以及现场的观众共同来对话这些我们关心的理论热点。

  好,现在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二位。

  您好,路局长。

  路建平:

  你好,你好!

  主持人:

  您好,张主任。

  张磊:

  你好,你好!

  主持人:

  非常欢迎二位作客我们的《对话》。其实今天我们的关键词是——科学发展观。我想大家都知道科学发展观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也就是2003年的时候提出来的。当时我们新闻媒体也做了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您能不能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出这个读本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路建平:

  第一点,就是提出了三年,也学了三年,应当说效果也非常明显。就是认识上达成了共识,同时落实也有重大举措,但是我们认为还要进一步深化,因为干部群众也提出了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第二点,就是我们现在讲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思想,所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也是一个重大的任务、长期的任务;第三点,编写这个读本,就是要适应干部群众学习的需要,目的是要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让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主持人:

  所以我相信在这个读本当中,凝聚了很多干部群众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和你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的解答。说到这本书,我们也很想请教一下张主任,其实这本书大概就是五万来字,但是它却在公众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您能不能告诉大家,这本书它的特点究竟是什么?

  张磊:

  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全面、准确。它以十六大以来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为依据,全面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主持人:

  那么面对着这样的一本书,今天我们有这样一次特殊的对话,希望我们在这样的一个现场,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同时也请二位来跟我们一块答疑解惑,关注科学发展观。

  好,现在掌声请两位入座,谢谢!

  说到这个读本,我想我们翻到第一部分第一条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表述,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很想请教一下路局长,我们怎么来看待这种继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路建平:

  我们的理解它是一脉相承,同时又有创新、又有丰富、又有发展,可以说就是这种继承和发展的统一。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来说,一个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以物质生产、物质资料为基础;第二个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首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三个坚持了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思想,这些基本观点都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毛主席、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对于发展的问题都有论述,主席在1951年的时候就说过,他说三年、五年恢复,十年、八年发展;小平同志也说得非常明确,发展是硬道理。小平同志也强调,不仅仅是说在发展速度上,还要扎扎实实地要追求经济效益。江泽民同志也强调这个问题,他的一个很重要的话就是说,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他也提出国民经济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原来这个发展它有什么不同?一个就是发展的状况、阶段性的要求不一样,当年包括主席 、包括小平、包括江泽民同志都比较多地(谈到),首先第一步是要解决温饱问题;第二个就是经济环境、经济体制,这个体制的背景不一样,过去是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那么后来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体制,所以它这个体制的任务也不太一样,加一个“科学”,那就使我们对新的发展要求可以用更集中、更鲜明来把它表述出来,它就更加具有指导性。

  主持人:

  其实您刚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视角,确实我们看到了理论的这种一脉相承,当然也看到了科学发展观对当今最新的发展理念的一种提炼,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想继续请教一下何先生,您对刚才我们提的科学发展观和以往提到的发展理念之间的这种关系怎么看?

  何增科:

  应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它不是无中生有的,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同时它也吸收了国际社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些有益的成果,也吸收借鉴了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国际社会关于发展的理念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经济发展理论就强调增长和收入的公平分配并重;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九十年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始强调发展本质上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发展本身应该提高人们的能力,扩大人们的选择,使人们、使公众更多地参与发展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发展更多地为人们所享用。因此我觉得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吸收国际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和认真地吸取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因此有一种非常牢靠的理论基础。

  主持人:

  也就是说它一方面准确把握了世界的发展潮流,另一方面又结合了我们国家各个阶段不同的发展特点。其实刚才我们大家都在谈科学发展观,但实际上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两位,因为我们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或者是邓小平理论当中,都没有看到科学发展观这五个字,那么请你们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在这个阶段会提出这样的一个理念,是针对我们现实当中的哪些问题提出来的?

  路建平:

  2003年提出这个问题表明对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要求这个认识深化了,我们现在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那么黄金发展期,大家都很好理解了,但是这个矛盾凸显期呢?那么通过这段时间的总结以后,就感觉出来了,经济增长,但是社会发展滞后,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包括我们讲居民收入的差距还在持续扩大的问题。那么有些专家学者概括,说我们现在遇到了三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重大挑战;第二个挑战是发展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挑战。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当中,还有一些两难的问题,三个方面的挑战。从国际情况来看我们也遇到重大挑战,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一个经济发展,也还是有个政治上的大背景,强权政治它还依然存在,那么和这个相关系的是敌对势力对我们渗透也依然存在,所以对外开放这是一方面,思想文化渗透这还是有的。第三个是西方国家的科技、经济的优势给我们的压力依然存在,有这么三个存在,世界发展趋势当中的一种状况就出来了,综合国力的竞争非常强烈,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认真考虑,怎么来发展我们自己,怎么能够使我们发展自己这种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提出科学发展观,使我们今后的发展,我们的这个目标更加明确,指导思想更加鲜明,使我们今后又快又好的发展,能够变成主旋律。

  主持人:

  这些年来其实我们听到过很多的理论描述,我也做了一些归纳,在这当中包括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我特别想请教一下张先生,您觉得我们刚才探讨的科学发展观和这些战略思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张磊:

  首先我认为它们是统一的,它们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它们又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展开,而且相互贯通、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我认为科学发展观它是一条主线,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我认为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这些基本精神或者基本要求,它都是围绕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主题来展开的,它也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这个本质,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又快又好发展的这个本质。你比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本身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要求或者全面发展的一个深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要协调城乡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要增强我们发展的实力,增强我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它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一个要求。我们讲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也要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推进,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检验。所以说把握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要统一起来把握,通过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来领会其他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同时也要通过领会其他的重要战略思想,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的领会和理解。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国家的这些战略思想,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真正的内涵,那么我们想我们就选择其中一点,来深入地了解一下。因为我看到台下,我们邀请到了来自中关村管委会的任冉齐副主任。大家都说中关村是汇集了中国最优质的一些科技资源,那么提到科技在今天的社会,人们最直接的联系可能就是创新,我们也有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样一个战略,您觉得在您看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学发展观之间,有着什么样的一些联系?

  任冉齐:

  我觉得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科技战线有非常重要的使命,所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看中关村科技园区,国家五十三个高新区,将是中国自主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的力量。我们想经过努力,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我们中关村园区希望能够实现年销售额一万亿(元人民币),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的载体,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的引擎,成为占领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这样的一个前沿阵地,成为我们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服务平台。

  主持人:

  在学习《读本》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也听到过类似这样的困惑,比如大家讲到,说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似乎是道德层面的问题,那么它跟科学发展观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葛洪泽:

  荣辱观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讲发展,发展就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这是四位一体,但是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人是主体。所以我们讲的荣辱观着眼于人的发展,这样跟科学发展观它的内在联系就打通了,所有地方发展都是人的素质高,它才能发展起来。国内外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应当讲在人力资源上是绝对优势,因为我们人口是第一大国,但是在人才资源上还不能讲是第一大国,现在就是说如果我们有这么强大的人力资源,再加上人才这个资源,这两个结合,那么你这个力量就体现在人的发展,就是把那几个发展都撑起来了。

  主持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实从历史上来看,我们中华文明历来就有“以民为本”的这样的思想,早在千百年前一些优秀的思想家就提出过像“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样一系列利民、育民、养民、惠民的政策,所以有人也会有这样的一个困惑,我们现在提到的以人为本,跟以民为本这种民本思想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葛洪泽: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一个政治哲学的非常优秀的传统,但是它们跟以人为本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从价值取向上来讲,那么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它是君本位,而不是民本位。他为什么关爱老百姓?他的根本目的他不是为了老百姓,而是为了维护江山社稷的稳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另外从这个活动主体上,他也不愿意让老百姓自我担当、自我主宰。而以人为本恰恰相反,我们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取向,就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那么由此说,以人为本与民本思想有联系,但是有本质区别。

  主持人:

  谢谢,谢谢!

  其实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一方面让国力大大增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地看到,确实出现了相当多的一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来面对、来解决的。你比如说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他们的收入问题,甚至是教育负担过重,看病难等等这些问题,应该说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今天我们很高兴把义乌的市委书记楼书记请到了现场。楼书记我们知道,在你们的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有这样一个思路,就是尊重劳动者的地位,兼顾各方的利益。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样的一种思路,我们不知道你们具体的做法,能不能把你们的具体做法在现场跟大家介绍一下。

  楼国华:

  我们义乌在发展过程当中,就是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前几年我们用电比较紧张,国家给我们的统配电只能满足城乡人民的生活需要,如果我们工厂一用电,城乡居民就不能用电,这是个非常激烈的矛盾。所以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全市上下来讨论,组织我们企业家来讨论,因为我们有近十万家企业,也是个非常大的一个阵营。所以大家讨论以后,认为我们办企业也好,我们发展也好,首先是为了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这方面我们跟每个企业讲,你这个企业家你办厂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最后大家思想统一起来了,统一起来我们全市的所有企业都停电,让电给城乡居民用电。所以我们当时义乌这么紧张的前提下,城乡居民没有停电,所有企业都停了二十一天,三个礼拜的电,让电于民,这样就从真正上来解决了我们的以人为本,首先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主持人:

  老百姓满意了,这个企业会不会不满意?

  楼国华:

  企业,我们也考虑到企业的利益,当时因为企业它有钱,我们政府补助它一部分钱,就叫企业买发电机,当时我们买了四十万个千瓦的发电机,这样工厂由政府补贴点钱,自己花点钱买了发电机,解决它的用电问题,这样两个问题都解决好了。

  主持人:

  刚才我们听了楼书记介绍的义乌的一些做法,从这当中我想,路局长您可以提炼出什么样的一个观点?

  路建平:

  就是我们讲以人为本,确实要注意这三句话,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发展要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要惠及人民群众,这三句话可以说把我们以人为本,就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本说清楚了,就是理论上我们要能够准确掌握它的内涵。在实践当中,那么现在通过这些变化可以看得出来,更加主动、更加自觉,更加有意识地来做到以人为本。当然,以人为本思想在实践当中贯彻还有个过程,还要继续努力了。

  主持人: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注意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五个统筹,

  但是面对这点也有人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困惑。比如说曾经有人说到,像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党在之前就提出过的理论了,像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过统筹兼顾的思想,面对这样的一个困惑张先生您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来

  理解这一系列的发展思想?

  张磊:

  确实统筹兼顾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同志就讲过,我们党的方针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处理各种重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法。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也都强调过这个思想。小平同志讲,我们处理各种关系都要按照统筹兼顾这个原则,他还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江泽民同志讲的也是,我们的一切政策和一切工作都要兼顾不同阶层、不同人民的利益,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理好各种关系,这个里头就包含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这个思想的内容。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分析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指出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同时它又是一个各种矛盾、各种问题比较多的矛盾凸显期,在这个时期尤其要注意统筹协调。所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来五个统筹的思想。这五个统筹的思想,就是对我们党统筹兼顾思想的一个丰富和发展,为什么我们党反复强调要统筹兼顾呢?这是与我们国情有密切关系的,我们是这么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在我们这个国家搞现代化,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各个方面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们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也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所以说五个统筹它是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继承了几代领导人关于统筹兼顾思想提出来的。五个统筹它是涵盖了各个方面,它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内在要求,也可以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的一个切入点,是做到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指导方针。

  主持人:

  我知道来自北京市委宣传部的陈建文先生也参与了这部分内容的起草,我相信对于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所要要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您应该有特别深的体会。

  陈建文:

  首先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那么第二个关系,就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利益的关系;第三个就是要正确地把握和处理好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比如在北京市的公共财政投入方面,为了解决这种资源分配不均衡的这样一种状况,从2003年到2005年这个比例有一个很好的变化,在2003年市级财政用于投入城区和郊区发展的比例是80:20,2004年调整为60:40,2005年调整为50:50,。在北京市的“十一五”的规划当中提出了今后的市级财政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城区和郊区的比例,特别是郊区的这个比例保证不低于50。那么通过这些有效的政策就很好地统筹北京市的城乡的发展,能推动北京的新农村的建设。

  主持人:

  好,非常谢谢陈先生的介绍。

  确实是这样,五个统筹它深刻体现了我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内在要求,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全国各地,都把五个统筹当成了他们的工作的重中之重。接下来我们再请一位嘉宾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做法,今天我们请到的是昆山的常务副市长周雪荣先生,欢迎您!

  我们知道昆山在2005年全国百强县市的排名当中是排第一位的,那能不能具体地告诉我们,你们在工作当中是如何来解决城乡差距这个问题的?

  周雪荣:

  昆山历史上是个农业县,相对来说经济还比较落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们昆山是苏州市的小六子,就是昆山一共六个县,我们是最差。那么现在改革开放,昆山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前十年来讲我们昆山的城市建得很漂亮,我们昆山城市的交通,应该是很便捷的,但是昆山的农村交通就很差,你到乡下去有的可能还没有路,即使有路都是沙石路。现在有路了,而且不是沙石路了,都是水泥路和柏油路。现在你开着车子不仅可以到我们镇上去,还可以到我们村里去,还可以到我们农户去。

  主持人:

  这个转变是怎么实现的,你们通过什么办法来让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地缩小?

  周雪荣:

  一个注重规划,第二个注重建设。政府去建路,市、镇两级政府去投入,政府有钱了嘛,就是要反哺农民、反哺农村、反哺农业。

  主持人:

  如果说以前农民他们看病,比较缺钱,看不起病,现在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周雪荣:

  应该说是得到了缓解,不是得到了完全地解决。

  主持人:

  通过什么方式来缓解?

  周雪荣:

  原来如果说农民有病,小病就不看了,大病再拖一拖,想看了,命都没有了。那么现在就是我们有了农村医疗保险,每人接近两百元,那么你如果说有病他反正可以报销一部分,自己出一小部分,再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出点看病的钱压力不是太大,负担也不是太重,这是一个。第二个如果住院的话,我们主要向大病倾斜,你如果住院,五千元以下的我们可以报到40%,如果是五千元到一万元的我们报到50%,一万到两万的,报到60%,两万以上的,报到70%,超过三万的,我们进入大病医疗风险基金。这样子就会大大减轻他的负担,如果他生了大病,看了五万元钱,能报个三万元,应该说他负担大大减轻。

  主持人:

  昆山的做法当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一些启示呢?

  路建平:

  要统筹,工业要反哺农业,城市要支援农村。昆山作为百强第一县,它们已经到这个阶段了。刚才我们这个市长介绍的,他在教育方面投入多少,在卫生方面投入多少,在社会保障方面投入多少,这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进步,是我们现在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一个表现。

  主持人:

  在我们翻这本读本的时候,注意到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就是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那么关于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该怎么来理解?

  路建平:

  刚才讲到的工业化道路问题,新农村的建设问题,自主创新的问题,还有我们现在讲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问题,包括我们一个软实力,荣辱观的问题,这一系列重大举措,都是为了能够做到又快又好发展的,要给它铺平道路的。应当说“十一五”规划在落实过程当中,就是这些重大举措,大家都已经开始理解了,都开始在做了,在实践当中已经逐步在被接受了。应当说这几年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当中,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认识是越来越清晰了。你比如说像上海,上海它有个口号叫诚信上海,天津叫和谐天津,海南说叫生态海南。可以看得出来,这里就是既有主题,又要做到又快又好发展。

  主持人:

  您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确实有一个问题。就是某县要在一个村里建一个皮革厂,而且也答应给村民十几万的耕地占用补偿费,可是村民们听到要建皮革厂之后一致反对,认为这是一个有污染的项目,他们把这个情况反映到了省里,省里后来非常支持村民们的这个想法,就把这个项目喊停了。可是如果作为县里的领导的话,我可能就会有一些不平,或者不理解的地方,比如说这个项目,是我辛辛苦苦争取来的,而且上面还要考察我的政绩,你现在不让我建这个厂,别的没有污染的项目我又找不到,那么您说您会怎么来告诉我,我要有一个什么样正确的选择?

  路建平:

  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

  主持人:

  我难为您一下。

  路建平:

  我们这里就是坐而论道了。首先第一点,应当说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去年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其中在综合评估当中有一个数据,在生态环境方面,一百四十四国家我们是排在第几位呢?在生态环境方面,是一百三十三位,我们是靠在非常后面的,为什么呢?生态环境恶化确确实实是一个大问题。第二个就是,也可以感觉出来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武器老百姓掌握在手里了。

  主持人:

  深入人心了。

  路建平:

  它深入人心了。这个武器现在到农民手里了,这是一件好事。省里应当说做出这么一个决定,不允许建,这确实是对的,这可以看得出科学发展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你要建皮革厂,你的生态环境保护,你的污染处理跟上没有,如果说考虑到这些问题的话,建一个厂,现在的皮革厂这样的现象,就是说我们要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都要作为你这个项目当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农民就欢迎了。

  主持人:

  在刚才我们谈到的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我想可能很多人心里都会想,这条路究竟应该怎么来走呢?我们也想请杨先生来给我们补充一下。

  杨宜勇:

  刚才举的这个案例很好。我觉得我们在工业化方面,我们也是走过一定弯路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提倡先污染、后治理,到九十年代,实际上我们执行的结果一个就是边污染、边治理。那么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进入“十一五”期间,我觉得那个县、那个乡村,如果这个项目必须要上也是可以上的,但是它就必须走先治理,然后少污染、低污染,最后达到不污染,这样一个发展道路。再一个就是新型工业化,要把工业化和城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新型化工业,就是说要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不能再牺牲农业的利益。

  主持人:

  提到科学发展观,我们知道它有一个内在的要求,就是要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关于这一方面,我注意到在读本当中有这样一个表述,就是在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个重大任务的过程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我们大家很清楚地可以看到,增加了一个社会建设。我们想请教一下张先生,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提出社会建设,它的这个意义究竟在哪里?

  张磊:

  实际上社会建设始终都是有的,你比如我们讲经济建设,要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讲政治建设要促进安定团结,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讲文化建设,咱们讲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际上这些内容也都包含了社会建设的内容。那么把社会建设作为一个方面提出来,我觉得它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们这个社会问题、社会建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是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政治参与、社会公平、精神文化、健康安全这方面的诉求是越来越多,这就反映了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社会建设问题,要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适应了这个要求。第二,这也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它的提出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的基本要求认识更加明确了。第一个,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更加清晰、更加全面;第二,它也使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任务的联系更加紧密;第三,它也使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新的任务。你比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充分调动和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要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这么一个社会,逐步消除不和谐的因素,逐步增加和谐的因素,促进我们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更好地发展,这样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也要从我们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实际出发,要逐步地加以推进。

  主持人:

  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的城市,它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当中都有一些不错的做法,今天我们请到了天津市委的副秘书长曹达宝先生,我们想请您来介绍一下,天津市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说你们已经收获的一些经验。

  曹达宝:

  在十几年的天津发展历程当中,初步形成了构建和谐天津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这些做法大体上可以用五句话来表述,这就是:把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把坚持科学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关键;把妥善解决各种利益关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核心;把加强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

  一个重要基础;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在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上,要始终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我们市委经常讲,解决和谐社会的问题,有四件事要做,第一,让老百姓有个住处,这是最基本的,安居嘛;第二,使劳动者有一份工作,乐业。安居乐业,老百姓就有了基本的满足;第三,让孩子们能够上好学校;第四,有了病能够有就近的医院、方便的医院,把这四件事解决好,群众就高兴。

  主持人:

  非常谢谢天津给我们带来的这番启示。我们来听一听现场的朋友有什么样的问题想问?

  观众:

  我们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我们都觉得科学发展观好是好,但是它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也是一种在理论上面探索的东西,那么这种理论怎么样从理论转变成为一种实践?

  路建平:

  这个问题应当说刚好也是我们现在编写《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的一个目的。首先要全面准确地来领会科学发展观;第二个,要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那这里确实有很多环节,我们现在可以说从贯彻落实的角度有六个字。第一个叫贯穿,第二个叫结合,第三个叫转化。为什么说贯穿呢?就是要在我们各项工作当中,要把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有了这个主线又能把它贯穿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应当说从思路上、从理念上这个问题就容易把握了;第二个就是讲结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还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最后,就是结合以后要转化,你不转化,就是说这个还是理论,还没有走向实际,要转化为科学思路,要转化为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有这么四个转化。我们就可以考虑,首先是贯穿,第二个方法上讲结合,最后落实上讲四个转化。

  主持人:

  今天我们非常感谢路局长和张主任,同时也特别感谢到场的各位嘉宾,和我们大家一同探讨了和科学发展观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其实我想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它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也许它要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艰苦实践才能够为今天,在这一刻我们探讨的所有问题找到一个最精彩的注解。我们再一次谢谢大家,谢谢各位的收看,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结束)

  相关专题:央视《对话》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