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 > 正文

财经时报:中国记忆-城市系列篇之拉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17:35 财经时报

  城市与记忆

  城市是什么?

  不同的人有着对城市不同的记忆和想象。

  在马可·波罗对忽必烈的城市描述中,城市是由不同的人群组合和散落在青石路面的岁月构成,一条条街道如同城市的书签,记录着各种人居生活和故事。但在忽必烈的眼中,城市不过是一挥手间的权势,他可以让人在瞬间筑起一座精美无比的城池,又可以让一座城市在转眼间化为灰烬。

  对于他来说,城市不过是由大理石、木头和砖石砌起来的殿宇、房舍,乃至街心花园。但对于马可·波罗来说,构成城市的关系决不是这些木石结构,而是她的环境空间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所以在他看来,那些损毁的城市是不可能被重建和记忆的。

  这就是宏大的城市观与城市细节观的区别。对于普通人来说,构成城市记忆的可能是一条街道、几个邻居,或者一个老电影院。而在

城市规划者的眼中,城市可能就是功能齐全的交通、现代的商业街和广场,这些可以被指认的标志构成了一个城市的现代特征。

  这些舒适、方便、气派的city运动,正在成为一个标签被当下中国的城市克隆着,于是拆、建,成了一个城市最忙碌的景象。所有的老屋、老街、老建筑都在推土机的作用下变成瓦砾,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高楼,有人忍不住抱怨中国城市正在变成“千城一面”。

  这种城市化运动又无不是在重复西方的城市化模式,而西方的城市化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才演变成今天的自由city,如同学者们所言,现在即使是一些小城镇也在追赶现代城市的步伐,而自由的city绝不是“文化传统”自然赐予的,而是与“传统”抗衡争取而来的!那么缺少这一文化过程的中国造城运动是否符合当地的发展,这些都值得思考。

  如今,中国的城市正在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传统的人文关系也在被一种新的关系取代,那么重拾过去的记忆就成了联系过去与现在的一条纽带。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选择了2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从本期起策划出“中国记忆-城市系列篇”的系列报道,试图厘清中国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包括历史、人文、自然风貌及建筑形态的未来定位。

  “城市记忆”的开篇我们选择了拉萨,对我们来说,这是极其冒险的一件事情,因为不同的人对拉萨有着不同的理解,它作为大众心目中的圣地,拉萨就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而铁路的开通则意味着现代文明对西藏原始生态文明可能带来的交融,那么在现代工业与商业文明的冲击下,拉萨将迎来怎样的城市定位?这对拉萨城市规划者来说,不啻是一次挑战。(吴小曼)

  大拉萨梦想

  青藏铁路的开通,让拉萨产生了打造“国际旅游都市”这一愿望;根据拉萨“十一五”规划,将在5年内完成这一目标,这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拉萨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 本报记者 刘巍

  八廓街最初是环绕大昭寺转经朝圣者踩出来的,因此有“先有八廓街,后有拉萨城”之说。

  千百年来,八廓街一直是西藏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它在西藏的小商品市场,尤其是民族特需用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各种富有特色的生活日用品、传统手工艺品、宗教用品、古玩旧货琳琅满目,市场一派繁华景象。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朝圣者的身影交织在一起,使熙熙攘攘的八廓街在浓郁的商业气息中又透着几分肃穆和凝重。

  铁路开通引发建设热

  铁路开通让当地地产商豪情万丈,对拉萨新城的前景也充满了遐想:“金珠西路‘路通财通’”、“‘铁路经济圈’呼之即出”这样的口号,如今在拉萨已经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事实上,

开发商们的热情并不是突发奇想,按照拉萨市“十一五”规划,拉萨将按照“东延西扩、跨河发展”战略,以老城促新城、新城带老城,加快东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柳梧新区3大城市经济平台建设。

  拉萨的城市总体布局为:在拉萨河南岸的柳吾、百淀地区和历史河北岸、现市区西部东嘎镇周围,规划新增3片发展控制备用区,与拉萨河北岸、现市区内4片功能分区一起,形成7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功能各异的城市用地组团。

  但在新拉萨的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拉萨原有文化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拉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民族风情独特,传统建筑独具特色。达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规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尊重历史,保护环境’的原则,加强对历史文化建筑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拉萨市建设局局长阿布如是说。

  拉萨在城建过程中,非常注重体现布达拉宫和老城区周边地区的“历史品位”。加大对其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严格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建设中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在老城区的改造中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其原有的风貌,对民族特色浓、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大院进行抢救性的维护;对宇拓路、康昂东路等地段实施体现民族特色的“穿衣戴帽”改造工程,充分展示出拉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风貌。

  阿布说,“十一五”期间,拉萨将在“十五”城市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打造高原新型城市。

  拉萨市长罗布顿珠对拉萨的发展也充满信心。“这种信心不是我胡思乱想出来的,也不是盲目地畅谈自己的感慨。”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拉萨发展的目击者,也是实践者。我们从现在拉萨的变化过程当中,能够看到未来的拉萨。”

  在罗布顿珠看来,未来的拉萨肯定是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具有现代化的城市功能,连接内地通向南亚,有丰富的独特的高原特色产品和旅游资源的现代化城市,能给市场提供大量高原产品,为更多的游客提供别处见不到的蓝天、草地和雪山。

  五年成为“国际旅游都市”

  独特的地理环境,神奇的宗教、民风民俗文化,形成了拉萨独一无二的垄断性的旅游资源。随着拉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来拉萨旅游的人将会越来越多。拉萨市旅游局局长果果说,通过发展,要利用5年的时间,把拉萨打造成为“国际旅游都市”。

  今天的拉萨,吸引游人的已不仅仅是神奇、神秘、神圣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新步行街、拉萨火车站、布达拉宫广场……尤其是遍布热门景点周围和街道两侧的酒吧、网吧、新式茶楼,无不彰显着这个古老城市的年轻一面。走在八廓街上,众多的外国游客会让你误以为错进了北京的三里屯、王府井,或者是上海的外滩、南京路。可是,街两边造型独特、风韵悠长的藏式建筑又时刻在提醒你:这里,是拉萨。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处,在拉萨早已司空见惯。

  通过旅游业的多年发展,拉萨人已然意识到了保留传统的重要。于是,拉萨的老城区,正逐步散发出新魅力。拉萨老城区是指以大昭寺为“心”、八廓街为“脉”的方圆一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这里集中了典型的藏族建筑,保存了完整的藏族生活传统。对旅游者来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可以买到各种新奇的纪念品,同时还可体验到典型的藏族生活。

  令人庆幸的是,拉萨人不仅在城市建设中保留住了传统,在营销城市时仍然保持清醒。被人封为“明星局长”的拉萨市旅游局局长果果说,近年来拉萨旅游确实发展势头很猛。“但我们不能仅仅跟自己比,或跟区内其他地市比,我们更应跳出去,跟区外的兄弟省市比,甚至跟国外旅游知名城市比,就会发现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他认为,拉萨与其他旅游城市的差距显而易见的就是在接待游客的数量上。举个例子,广西的桂林市去年接待国外游客数量突破百万,接待国内游客达到千万。而拉萨的外宾数量才8万,内地游客数量也才刚过百万,差距实在太大。

  大规模建设不适宜

  在拉萨迎来青藏铁路通车这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一些学者也善意地提出了一些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青藏线全线通车,对拉萨、西藏可谓意义重大,对拉萨、对西藏、对中国进一步走向开放,对拉萨及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孟延春说,在形式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注意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拉萨的城市承载能力到底有多大。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各方面如何妥善地来平衡当地人和外来创业人士的利益也是个问题。“我们不能像亚马逊流域那样,因为过度掠夺资源,而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孟延春认为,拉萨作为落后地区,随着火车开通,人流、物流大量涌入,这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说对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非常有利。“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拉萨人民在互联网、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等铺天盖地的时代信息的熏陶下,应该说抗拒、或者说承载外来文化入侵的能力比过去已经大为改善。本来,民族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就自然会得到升华。所以,对于西藏文化会不会在拉萨消失这一点我们大可不必担心。”

  但孟延春还认为,拉萨本身就是西藏人口最多的城市,她的人口数是西藏人口第二位城市的10倍还多。任何一个城市在任何一特定阶段,本身的资源可供利用的程度都是有限的。拉萨作为西部城市,在铁路开通后,物价会降低、人们的消费量将增加,而如果不适当控制外来人口的涌入,很可能对拉萨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因为近期游客猛增,几个外来商贩已经与拉萨本地居民因为售卖一种环保餐盒起了小冲突。

  一位西藏当地媒体记者从文化层面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西藏欢迎善意的社会捐赠,但不欢迎举着‘西藏’招牌赚钱的商业活动。”“他们(指某些去西藏举行‘商业秀’的公司人员)走了,捡走了一些白色垃圾,却教给当地人如何‘作秀’的方法,给淳朴的人心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事实上,这也正是很多人忽略的一点。

  “投资西藏要控制规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以前,西藏与其它地区的货物联系,包括蔬菜和日用消费品等,主要是通过川藏公路进入,也有一部分是走青藏公路,相对而言,货物运输成本比较高。青藏铁路通车后,进藏货物的运输成本无疑会降低,这样,沿海地区的货物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西藏,当地居民对于消费品的选择范围就扩大了,原来一些竞争力不强的商品也会逐步被市场淘汰。另外,钢铁、水泥等原材料的价格也会下降,建筑成本也会随之降低,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西藏大规模建设的时代到来了,建设规模还是要适当控制,要保护好这方“圣山圣水”。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