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河南实验中学这只麻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12:38 新民周刊 | |||||||||
特约撰稿/童大焕 今日中国教育似乎遭遇着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尴尬和困局,不论从纵向的时间上看,还是从横向的空间上看,从中小 学到大学,学校收费之高;学生“标准件化”、“格式化”之严重;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难等等,都让人忧心无比。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一些人高举教育公益性的旗号,大肆抨击教育产业化,全盘否定教育的市场功能,有意无 意中,是不是给教育垄断和教育权力资本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正是教育垄断和权力资本化,成为我国教育领域腐败 低效的罪魁祸首。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河南省实验中学,或可成为解剖当前教育问题的一只巨无霸麻雀。 据新华社报道,河南省实验中学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设立插班费、择校费、扩招费、超课时费等大小29种收费名 目,违法设立民办分校,违规收费金额达1.76亿元。打着公办学校的金字招牌,按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无限制招生,是这 所中学大肆收费的挡箭牌。国务院纠风办机关组组长施泽华称该校“集教育乱收费之大全”。我更注意到,该校之所以被查处 的理由,乃是由于该校仅以50万元注册资金成立的分校一直以实验中学的名义招生,与本校使用同一个校园、同一套师资和 教学设施,学生混合编班,财务互相交叉。如果该校严格按照2004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 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办学——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 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那么它照样可以变着法子打着实验学校 的名义招生,却更大的可能是不会受到查处。 早在1994年,教育行政部门就已开始进行“民办公助”和“公办民助”的试验,一些民办教育家当时就尖锐指出 :这是化公立学校教育资源为权力关系人私人教育资源的试验。到了2004年前后,有关主管部门更是通过民办教育促进法 实施细则等方式从言论上、政策上全面支持“名校办民校”,自此,“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名校办民校”的教育权力资 本全面跑马圈地开花结果!而2002年12月28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却被2004年4月1日开 始实施的教育部《实施细则》全面肢解,“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举办民办学校”将不被批准;民办学校产权问题《促进法》有 原则规定,《实施细则》却完全回避。一边是真正的民办学校从产权和资金上被釜底抽薪,一边是“名校办民校”借着“名校 ”的光环攻城掠地,不少真正的民办学校则陷入惨境,接连倒闭。 时至今日,所谓“名校办民校”已成了许多地方重要的教育政策。曾经有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小学教育乱收费高达2000 亿元以上。如今看来,这个数字可能被低估。河南这个欠发达省份一所名校办的民校的乱收费就如此“可观”,人们难免会由 此而推断出“全国的规模”。 其实,“名校办民校”的理由不可谓不美丽,比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元教育模式等等。但河南实验中学给出 的应是相反的答案。自2003年以来,在占地没多大变化的情况下,该校连年扩招。短短3年,在校生总人数由2000多 人增加到1.03万人,是原来的5倍!比大学的扩招大跃进还严重得多。与3年前相比,人们更愿意相信其师资、生源质量 被注了5倍的水,唯一没有注水而且高额增长的是收费。而所谓多元教育模式,最主要的内容,似乎只是更多的人被纳入了“ 名校”应试教育的办学模子中而已。 我们应该清楚,市场的分层是必须承认和面对的一种现实,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育有产业的部分,也有非产业的部 分。我们不应简单地一味反对教育产业,但是在非产业的基础教育领域,应该格外警惕和反对教育的垄断,以及通过行政力量 的教育分层(重点学校制度)使教育领域出现“马太效应”,并且利用“名校”的光环——品牌效应,大肆将权力资本化。后 者,既包括中小学的“名校办民校”,也包括大学的“二级学院”。 所幸,沉舟侧畔千帆过,“名校办民校”的幻景正在逐渐破灭,它的危害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报载,近年广州市 、广东省两级的许多政协委员,以及民盟广东省委、民进广东省委,均在严密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多次上书,陈述“名校办民 校”的严重危害,吁请调整教育政策,以还原教育的公平性。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也曾疾呼“ 名校办民校不合理”!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已经择善如流,积极回应,近期郑重宣布将对“名校办民校”采取严厉控制措施。 而其他不少地区的“名校办民校”,是否也到了该认真反思、甚至永远“安息”的时候了?希望河南省实验中学的被查处,不 仅仅只是敲响了“独此一家”“名校办民校”的丧钟!(作者系北京资深评论员,杂文家)-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