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百年变迁:晚清以来的文化凭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12:34 民主与法制时报

  编者按

  毕业证最早是从西方“进口”的,后来才“国产化”,形成“批量生产”。在晚清以前,读书人似乎并没有正式的文 化凭证。随着新式学堂的设立,文凭也应运而生,成为读书人谋职、升迁的“敲门砖”。

  本文选取了自文凭在中国产生以来各个时期的各种文化凭证,从宣统年间的吉林法政学堂毕业证,到华北大学学习证 书,到“文革”时期的脱盲证……文凭的变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折射出中国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

  □《民主与法制时报》特约撰稿许善斌

  晚清学堂的毕业证

  毕业证最早是从西方“进口”的,后来才“国产化”,形成“批量生产”。

  1902年12月17日,中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京师大学堂是引进西方先进教 育学制的第一座高等学府,使在中国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教育体系终于开始为近代科学的教育方式所取代。我收藏的光绪年间 的山西师范学堂毕业证算是中国最老的文凭之一,它是第一批学堂的第一批“产品”。

  还有两张毕业证都是宣统三年的,一张是“山东省登州府黄县中区公立两等小学堂”,一张是“吉林法政学堂”。不 管大学还是小学,通通叫做“学堂”,可见学堂在当时是个地地道道的“新生事物”。另外,根据当时圣旨要求,“凡各学堂 毕业生文凭均将此旨刊录于前”。但这两张毕业证上面都没有刊登圣旨,而是采取了新的体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晚清 皇朝已岌岌可危,政令不畅,连以前的圣旨到了下面也不当一回事了。

  吉林法政学堂的毕业文凭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一个最佳体现:一方面,学生的课程中安排有日文、西洋文等;另一方 面,在毕业证的最后,毕业生的身世居然上溯到了曾祖一辈——真是典型的“中西合璧”。此外,毕业生的最终成绩是毕业考 试、平时测试以及考勤等各方面的综合结果,这与现代教育体系已经比较接近了。

  上世纪40年代的文凭

  我收藏的一张毕业证,是1943年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联青社第三儿童义务学社毕业证书。名字读上去很长,其 实也就是教会小学的毕业证书。毕业的孩子12岁,也许这是他们培养教徒的“希望工程”吧。

  还有一张毕业证上有镰刀斧头图案,乍看好像是党旗的标志,其实是普通学校的毕业证。镰刀斧头图案除了代表中国 共产党还代表共产主义。当时的共产党不是执政党,所以毕业证还是使用的民国纪年;但是当时已是解放战争的后期,共产党 已经全面反攻,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总之,这张朴素的毕业证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时代色彩。

  再看华北大学的“学习证”,证书上写的学习时间是3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就只能称“学习证”了。证上的时间是民 国三十八年3月,北京已经和平解放了。人们就像春节来临之前那样充满期盼和兴奋,马上就要到“新中国”去上岗了,哪容 得你慢慢腾腾按部就班,压缩学习时间是时代的需要。我们从编号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对这种短训班需求量很大,这张学习证上 写的是“第一部27班”。

  华北大学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的一部分,校长是吴玉章,副校长是范文澜和成仿吾,这3个人都是著名的教育家, 分开来都能独当一面。这样的学校是高效率的,他们为共和国“加工高级人才”。

  共和国初期的文凭

  1954这张毕业证可以说走在时代的前列,它虽然诞生于1950年2月1日,在突出政治方面却如此前卫,又是 领袖像又是主席语录,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毕业证上有县长的签名,当时学校之少毕业生之少也就不言而喻了。再细看里面的内容,原来证 件的主人只是个四年级学生,只能算做“准小学毕业生”。还有一点非常有趣:毕业证左侧的时间显然是经过涂改的。这是因 为1950年新政权刚刚成立,刚刚启用公历纪年不久,各单位印制的证件“存货”大多还是延用“民国××年”的格式。

  到1951年,初中毕业证上面的很多细节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证件的设计思想多而杂,当时也还算时髦。上 面有国旗下面有党徽,右面是麦穗左面是烟囱,当时的社会主体工人和农民证上全有了,再下面有机床、显微镜、钢笔、铅笔 ,这可能是代表知识分子或者是代表未来吧。显微镜是当时的“高科技”,钢笔和铅笔是知识分子的标志,很多人喜欢在上衣 口袋上别支钢笔,钢笔在人们的眼里就相当于现在的笔记本电脑,都是在领导文化新潮流。

  时过境迁,现代人已经很难想象初中毕业证曾经竟是那么高贵而稀少。如果按人口比例计算的话,当时的初中生比现 在的大学生少得多,初中毕业生就是大知识分子了,有了这张文凭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脱离农村,摇身一变成为吃国家皇粮的干 部了。那时候小学毕业参加农业劳动就是“屈才”。山东有个女青年叫徐建春,因为小学毕业留在农村就成了政府和媒体宣传 的典型,毛泽东还接见了她呢。

  我收藏有一张私立小学的毕业证,比共和国“早产”三个月。这所学校是私人办的,因为上面有个红五星,用今天的 话说就是“亲共”的,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私立学校很快就寿终正寝了。另外,虽然这是一所私立小学,但我们注意到签 发单位是杭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局。说明当时杭州已经是“我们党”的天下,共产党已经逐步实现对各个行业的领导。

  还有一张是文化证,这张小小的文化证有点儿不伦不类,按说有文化的人才有文化证,但是怎么才算有文化谁也没法 说清楚。

  在过去,人们往往把文字和文化混为一谈,认为认识几个字就是有文化的表现。此证是1954年县扫盲委员会颁发 的,按他们的标准,摘掉了文盲帽子就算有文化了。那时在农村称识字的人是“文化人”,文化证大概就这样推理出来了。

  文化证上面有毛主席像。毛主席领导农民翻了身,翻身自然不忘毛主席。1954年的毕业证就出现了毛主席像,可 见后来毛主席像的广泛运用也不是偶然的。

  再说当时的识字证书,证书的背景上有“向文化进军”和“向科学技术进军”,说明科技已经走进了农民的视野。当 然那时候的科技还是“小儿科”,连使用肥田粉也算是科学种田。这张识字证产生于“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那个时代 的东西多多少少有吹牛造假之嫌,所以这张识字证的含金量也就无法判断。

  非常时期的文凭

  1966年以后的非常时期留下的毕业证一眼就能认出来,它上面有太多的“时代痕迹”。

  1968这张毕业证就够典型了,毛主席头像,革命口号,最高指示……处处可见浓郁的政治色彩。

  还有一种微型毕业证,大小和一块饼干差不多。封面是毛泽东的签名和题词“为人民服务”。进入正文第一页,最高 指示映入眼帘:“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要吃老本,要 立新功。”“要斗私、批修。”再往下翻第2页、3页、4页、5页都是毛主席语录,只有最后一页才属于毕业证本身。在那 种特殊的年代,这种事情很多。

  最后说说脱盲证。这“脱盲”听起来比较顺耳,比起“扫盲”来文明多了。我们汉语中有许多不雅的东西,过去把盲 人叫做瞎子,连我们所景仰的民间艺人,也逃不出“瞎子阿炳”的称呼。我们过去讲的扫盲,使人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东西,当 初斗地主叫“扫地出门”,后来又有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这里把扫盲改称脱盲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进步。

  (本文摘自《证照百年》,许善斌著,中国言实出版社)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