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从“李寻欢”到路金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4:16 新民周刊

  “2002年,我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粉墨谢场”,是我作为网络写手‘李寻欢’的告别作。那时我就希望告别 ‘李寻欢’这个笔名或者网络ID,恢复我的本名路金波。经过这么三四年的时间,我才真正把那个名字褪去,现在我是作为 文化经理人的路金波。”

  撰稿/钱亦蕉(记者)

  “榕树下”网站被收购的IT业振荡和“亿元女生”郭妮的出版奇迹,都让一个人的名字浮出水面,他就是身为“榕 树下”总经理并推出郭妮计划的路金波。

  吹出一个大泡泡

  认识路金波的时候,他还叫“李寻欢”,是知名的第一代网络文学写手。1997、1998年的时候,路金波以“ 李寻欢”这个网名活跃在互联网各个文学论坛上。2000年前后,网络文学的概念正式推出,“李寻欢”就成为第一代网络 文学写手的代表人物,也算网络时代第一批受益的文学爱好者。2000年1月,他受“榕树下”(当时最知名的网络文学网 站)邀请担任网络原创文学大赛的评委,然后在当年9月,正式加入对他人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榕树下”。

  在“榕树下”,“李寻欢”一开始担任内容总监,后来又担任战略发展总监,开始从文学青年向文化经理人转型。2002 年,贝塔斯曼接手“榕树下”,创始人朱威廉离开,而“李寻欢”也发表了他告别文学青年身份的《粉墨谢场》。他说自己“ 兴趣已不在写作上,希望转向幕后运营”,当然那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把这个已担任“榕树下”(包括网站和负责出版的文化公 司)总经理的话当回事。但是经过三四年的洗涤,他确实把“李寻欢”这个名字褪去了,现在更多人知道的是作为文化经理人 的路金波。

  今年初,“书商”路金波向中国出版界和媒体“吹了一个大泡泡”,打造“亿元女生”郭妮——郭妮作品一年码洋达 到1亿人民币。而日前,作为“包装出品”郭妮计划的聚星中文网的总经理,路金波宣布郭妮作品(《麻雀要革命》、《天使 街23号》和《恶魔的法则》系列图书)在上半年已销售总计205万册,码洋高达5000多万。“亿元”不是痴人说梦, 而是可能实现的目标,并且经过缜密的调研和推测,他又将这个目标定在了更高的“1.25亿元”。

  2006年,码洋最高的作者将不再是我们熟悉的余华、韩寒,而是一个让大家有点陌生的“80后”郭妮。

  中学女生的读物

  第一眼看到郭妮的作品,很容易把这些卡通封面的图书列入“青春读物”这一类,但与众不同的是,郭妮系列作品每 本都会附送很多类似便笺、粘贴纸等衍生礼品,而且还放在一个盒子里出售,有时会给人错觉这是一个PC或网络游戏,而不 是一本书。这也使得一些文具店、礼品店、杂货店也成为郭妮作品的销售点。

  郭妮的书读起来感觉很低龄化,小女生会喜欢,包括那些粘贴纸和卡通人像,但是,它的受众范围肯定很小,就像她 的书迷组织的“YAYA家族”,也完全是女孩的天下。对此,路金波认为这是细分市场的需要,他们做郭妮就是针对13-15 岁的女中学生市场。“中国图书市场已经进入一个中学生占消费主导地位的时代。王朔、王安忆、池莉等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传 统作家,把持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版市场,到2000年前后,网络文学的兴起,成就了一批70年代生作家。那个时候 图书市场是由他们占据的,比如安妮宝贝的每本书都能畅销50万本。而现在,大家都知道是‘80后’的天下了。图书市场 经历了由知识分子读者主导到白领文艺青年主导到现在的中学生消费群主导的转变过程。韩寒、郭敬铭等‘80后’是借新概 念作文的东风成长起来的,他们把市场降到了十六七岁,而现在郭妮进一步降到初中女生,其实越往下市场越大。”

  郭妮的书不仅在内容上和设计上迎合了初中生的口味,行文也很卡通,受日本少女漫画的影响不小。“日本的漫画, 台湾的偶像剧,郭妮的小说,在手法上都是类似的,这是市场决定的。”路金波解释说。郭妮的这些小说可以很容易地转化成 动漫或者偶像剧,据说,《麻雀要革命》和《天使街23号》两个系列都已经进入影视改编和漫画改编,进一步向产业链推进 。

  郭妮“流水线”

  郭妮的作品确实在上半年取得了总计205万册的销售量,但这是以三个系列6本书合在一起才获得的,实际上每一 本的销售量在30万-35万册,所以多少有点让人不那么信服。对此,路金波声称:“码洋多少可以看作市场份额的标准, 也是衡量一个作家‘品牌’的标准。郭妮的5000万或许不是一本书的码洋,但作为品牌的郭妮与作为品牌的余华或者作为 品牌的《哈利·波特》是可以比较的,所以这是公平的。”

  根据路金波的打算,如果要完成他定的“1.25亿码洋”的目标,郭妮下半年还要出版12本差不多的小说。这样 以高产来造码洋奇迹,未免让人心生疑窦。

  路金波承认,郭妮作品实际上是由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流水线”产品。根据市场调查,“聚星”团队会每次给她一 个两三千字的提纲,里面包括人物关系、故事走向等小说框架,郭妮所做的就是扩充情节和操刀完成写作。这有点像一些影视 剧的操作模式,虽然路金波一再强调“参与写作的只有郭妮一个人”,但给人的感觉,台前的郭妮只是“枪手”,她可以是郭 妮,也可以是王妮、张妮,重要的是藏在幕后的路金波和他的团队。如果他选了王妮,那么目前属于郭妮的所有荣耀都将不复 存在。事实上,郭妮也不是第一次参与“团队创作”了,她曾经是《恶魔之吻》等书的作者,是“小妮子”创作小组的一员, 只是后来离开了这个团队。而适应“流水线”创作,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是路金波最终看中郭妮的一个原因吧。

  “对于出版商来说,不能把出版变成农业”,路金波对他的畅销书“流水线”振振有辞,“编辑从一开始就参与到生 产的各个环节,把书作为一个产品,需要有人监制。我们对市场有严格的调研和分析,才制定出类型化故事,最后由郭妮来完 成它,这就把出版变成了工业。”

  当记者提出郭妮被“操纵”,只是“枪手”的质疑时,路金波解释说:“作家也非常重要,不是郭妮,这个书的最终 形态肯定不一样。我们只是指方向的人,而最终走路的还是作家自己。方向很重要,但不可能替代创作。”

  问题是,目前郭妮每天需要写作10小时,平均一天写10000-15000字,如果说出版成了路金波所说的“ 工业”,那么郭妮则完全成了“码字工”。

  畅销书之王

  “流水线”操作的一个毛病是不具有唯一性,郭妮可以换成王妮,郭妮团队也可以复制成王妮团队。在校园青春小说 泛滥的书市,如何让郭妮作品脱颖而出并长久立足呢?“我们的团队更了解消费者,郭妮和她的助手们本来就很深入初中女生 ,从操作流程到市场调研到包装设计,我们都是一流的。我们有最好的人才,最好的工作方式。”路金波说,说话的口气让人 想起昔日榕树下的“掌门人”朱威廉。

  没有人知道郭妮的书还能畅销多久,连路金波也承认喜欢郭妮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女生,等她们长大了,就不会再看 了。琼瑶比金庸多产,岑凯伦、席绢比琼瑶多产,郭妮比他们更多产。“这就是畅销书,只要读者觉得没有重复就可以,并不 是每本书都要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的。”路金波说。而目前,他要想的还不是郭妮的书不再畅销了怎么办,而是把郭妮品牌推 向世界——继贝塔斯曼总部的柏林之行后,他们还将参加法兰克福、纽约等一系列书展。郭妮作品将肯定被翻译成外文,现在 的问题只是译成几种文字而已。

  事实上,路金波今年做的畅销书远远不止郭妮一个品牌。今年的文艺类畅销书前三位,除了余华的《兄弟》,其他两 本是韩寒的《一座城池》和安妮宝贝的《莲花》,都是由他策划推出的,路金波这三个字本身已成了畅销书的“金字招牌”。

  当然,畅销书不可能是路金波的唯一目的,他透露说,下半年将推出一个“与目前市场走向不同的经典作品”,会有 “很大轰动性”。就让我们拭目以待,这又将是一个怎样的“泡泡”吧。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