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掘墓就是为挖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4:16 新民周刊

  BY 叶福芳

  近日在西安召开的“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陕西省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提出对武则天的 墓进行发掘。此言一出,并经媒体报道,武则天的墓又成了人们的谈资。加之在今天娱乐化的语境下,武则天作为女皇帝的身 世、私生活及治国之道,如果有数以千件的墓葬文物来一一印证的话,那会是多么有趣的一个话题啊。

  在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个。它位于陕西郊外的乾县梁山上,是唯一埋葬着不同国号的两个皇帝——唐 高宗与武则天的陵墓。同时也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有文物工作者推算,里面的各种珍贵文物至少有500吨, 为此,开挖乾陵的呼声,在近二十年里几乎没有中断过。

  好在文物界的主流意见是一直处于清醒的状态,事实上,无论是无意中露面的长沙马王堆还是建国后一经挖掘就一鸣 惊天的定陵,所有的考古收获证明,文物挖出来不如在地下埋着保存得好。近二十年来,随着

高速公路的修建和大规模的市政 建设,数以万计的地下墓葬暴露在了推土机下,抢救性的发掘时有耳闻。我曾亲眼看到山西某一条贯通全省高速公路工地上, 被挖出来的汉墓多达数十座,数以千计的汉陶罐层层叠叠地堆放在一座破庙里,最下层搁板承受不住,塌坍了,这些积淀着千 年历史文物信息的陶罐全部成了瓦砾。我还看到许多出土的丝绸和彩绘陶器,一经空气接触,眨眼间褪色、发脆,成了随风而 逝的灰烬。

  文物界还有一种说法,即与其让文物在地下腐烂,还不如挖出来让大家看看。特别是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武则天陵墓自然也属于这一类了。这种说法是颇具诱惑性的,只是就目前我国的考古能力看,挖掘一两个大型墓葬群是不成问 题的,但地下文物的保护则困难重重,至今还有数不清的难关不能攻克。最有说明力的就是西安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保护,要不 是德国方面的专家在协助我们的工作,很有可能我们至今还看不到带彩的陶俑呢。当年定陵里发掘出来的丝绸光鲜如昨,文物 界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保护起来,以为没有问题了,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喷过药水的丝绸不能动了。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绸也 一直在
冰箱
里冷冻着,一些唐代的纸张已经拿不起来了,风一吹就没了。

  除了抢救性发掘,我主张严格保持地下墓葬的完整与原始状态。而现在关于墓葬的发掘,本质上反映了一种浮躁的心 态和片面的政绩观,武则天墓葬是其中一个代表性个案,听说已经有所谓的经济学家为乾陵描绘过美好的前景,比如一年可增 加500万游客。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成功,让有关方面相信这个数字绝对如囊中探物,所以说,它更集中地体现了有关方面通 过墓葬文物来发展旅游业的思路。但我们必须指出,这是违反文物界的学术思想的,也是违反科学发展观的。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