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能引领重庆前行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11:56 时代信报 | |||||||||
他们能引领重庆前行吗?——《重庆伪中产?》序言 田间/文 黄伟/图 一次网络事件引发了我们制作这个重庆中产阶级专题报道的动机。但思考并不是从此时开始的。原因很简单,《时代信报》针对的核心读者群——公务员、商人、公司管理层、
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这是一个在社会学及经济学领域均充满争论、标准和内涵都比较模糊的概念。即使在本报记者采集回来的若干案例与故事中,对中产的理解和阐释也各有千秋:有的人已经买了沃尔沃跑车,有的还只是刚出社会小有积蓄而已。我们有意默认了这种凌乱的局面,因为在我们看来,所谓中产并非简单的钱多钱少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心理的微妙的临界点。如果非要下个定义,那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是可以从两方面解读的处境:乐观主义者会认为自己处于具有优势地位,悲观主义者却觉得追赶得好辛苦,而未来却难以把握。 让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社会情绪对中产这样的词语具有一种顽固的、没来由的排斥甚至奚落。这里面隐含着不少复杂而有趣的信息:一方面基于中国人对财富的难以摆脱的爱恨交加;另一方面却表达了重庆人的某种不自信。之所以有重庆伪中产这样的词组出现,乃是因为重庆人恼怒地发现,我们这个城市似乎没有形成那样一种高雅的氛围,一种从电影电视和时尚杂志上感知到的新富阶层的生活方式,我们的金钱多寡似乎和我们的情趣成反比。 重庆,这样一个水流沙坝、古往今来都操得转的特大城市,却在与财富相伴的现代都市文明浪潮面前,表现出了某种尴尬的不应。 重庆伪中产?《时代信报》在某种程度上不同意——并不是非要像上海人那样可以随意吃到德国猪脚或者经常听音乐会才叫中产,重庆市井文化中那种自在逍遥的精神、那种跨越等级界限享受人生的态度,一样令人着迷。甚至——在与经济起飞初期的香港的对比中,我们一样发现了这种草根精神的勃兴。重庆独特的文化渊源造就的族群性格,并不羞于启齿,也许恰是形成重庆式中产的独特文化标志。 重庆伪中产?《时代信报》在另一层面上同意。就像“搭个飞白”写的那样,重庆中产人群很像“一群各自奔忙的焦虑的耗子”。可以理解的是,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及私权保护法律的不完善,使他们难免杞人忧天。但作为一个群体来说,重庆中产在群体维权上的孱弱、在公共事件上的失语、在社会责任上的缺席,都相当明显。中产阶层作为橄榄型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精神气质是构建城市灵魂的基石。重庆中产阶层具备这样舍我其谁的群体意识吗? 由此,我们似乎突然找到了与政府正大力推动的城市人文精神讨论的对接点——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的精神重建。试问,在城市人口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在财富占有量和社会影响力占据重要地位的中产阶层,如果对于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依然闪烁其词、躲躲藏藏,怎能指望他们引领城市发展的方向。 这样的命题,我们现在没法做出解答,却希望引起我们读者的思考——你是中产阶级吗?你该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中产阶级? 你是中产吗?你不是中产吗? 谁是中产?谁是重庆的中产?重庆有中产吗? 这一系列问题,近日在腾讯大渝网的“山城话题”论坛里被热烈争论。 争论起源于一个网络帖子——《遭遇两个重庆“中产阶级”活化石——重庆有真正的中产阶级吗?》,发帖者“洪马米”自称该帖是转述,作者名为“搭个飞白”。 该帖以“搭个飞白”的遭遇为主线,介绍了他遭遇两个自称“中产”的重庆人,对人生的看法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 一石激起千层浪,“谁是中产阶级?”这个沉寂已久的老话题因“搭个飞白”的帖子,再次使“山城话题”论坛板砖横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