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个“中产活化石”引发的网络论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11:56 时代信报

  两个“中产活化石”引发的网络论战

  信报记者 杨冰/文

  两个“中产的活化石”

  “活化石”是“搭个飞白”给这两个重庆人冠之的称号。

  两个“活化石”,一个是重庆某县的一个私人皮鞋老板,自称其“老汉”(父亲)是该县某局的“原”局长,算是有贵族血统。

  此人中专学历,靠5万元起家,似乎也依靠了“老爷子”的一些人脉关系,在当地鞋业算是有了点地位。目前200万的家产,并娶了“据说当年是当地食品厂的厂花”做老婆。两口子在县城中心区买了200多平方米的房子,跃层,他还经常在抱怨窄了。不过坐骑不咋样,只是个05款的1.6富康。主要娱乐是斗地主、血战到底、洗脚。一直想转型搞网络或者房地产,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搞起来。

  “搭个飞白”在帖子里说:“向我介绍他的朋友说,这是个大款哟。”

  哪晓得这触动了该企业家脆弱的心灵:“我哪里是大款哟。”

  “那你算啥子呢?”

  “我算个中产阶级噻”。此人回答说。

  另一个“活化石”是一家垄断企业的行政部员工,此君也自评为中产阶级。他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的证据是:首先他从来不去朝天门买东西,新世纪也不怎么去,买衣服只去美美和大都会,买其他东西就去麦德龙,每年至少去香港一次,以前保龄球热的时候他打保龄球,最高打到204分;现在开始在体育场去练

高尔夫。看电视从来不看重庆台,只看中五中六。另外,老婆有个LV的包包。

  此外,此君保养意识甚强,,还常常去泡下温泉、香熏什么的。

  两个“活化石”引发了“搭个飞白”的感叹:“第一次在重庆亲口听到有人自称中产阶级,以前都觉得重庆男人都是崽儿,区别只是较场口的崽儿或者石坪桥的崽儿,现在终于也亲眼见到中产了,心里那个激动啊!”

  他说:“忽如一夜春风来,中产阶级遍地开。这两个人天差地别,都说自己是中产阶级。我就疑惑了,中产阶级是个什么框,怎么什么人都可以往里面装?”

  重庆有没有中产?

  既如此,那么“重庆有没有中产?”

  “搭个飞白”认为,这两个人都不是他想象中的中产阶级。前面那位算是乡镇企业家,后面这位迷惑性要强点,但事实上只是个小白领,看多了时尚杂志,也想玩点奢侈品,不过口袋里钱也只够小康。

  “看他一本正经讲述自己的人生追求,我真想找块豆腐一头撞昏自己。”“搭个飞白”说。

  “搭个飞白”认为,上海是最有资格谈论中产阶级的城市,因为“上海人想吃德国的猪脚,加拿大的海鲜,上网一查,真的就有,想去就去了。”

  然而最主要的是,上海的人群分类已经很明晰了,里弄的跟里弄的,写字楼的跟写字楼的,开保时捷的跟保时捷的,一点不乱。所以,“上海人看人,不是看人,有点象看商品的标签,非我族类,决不苟同。”

  而重庆就不一样,挤在一个屋吃串串香的,有棒棒军,又有所谓的白领。看芭蕾舞剧得时候,耳边嗑瓜子的声音差不多能掩盖了台上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并且,重庆人现在虽然买车买房没有问题了,但最重要的是,重庆人的富人自己都不会维权,更不要谈成为一股合力来维护社会公益或者帮弱势群体出头了。随便什么事情都是政府一边热,民间对社会的关注度和责任感并不强。

  “重庆人都是些分散在各地焦虑的奔忙的耗子。”“搭个飞白”这样形容重庆人。他认为,重庆人和“中产”这个精神意义特别强烈的概念实在是不搭界,而他更喜欢重庆水流沙坝的感觉,管他是老板还是“丘二”,一律是“兄弟伙”,这种感觉很“安逸”。

  “搭个飞白”的帖子引来一片争论声。观点无非是两种:重庆有中产,并在逐渐形成一个阶层;重庆根本就没有中产阶级。人们的讨论也自然而然地围绕着这两个核心,提出了中产阶级的概念、标准和人群分类办法。

  当然也有很多人质问:“为什么非得分个阶级呢?”也有人调侃自己是“纯粹的无产阶级”、“草根的中产阶级”,然而争论还是围绕着“有没有”这个问题展开了。

  认为重庆有中产阶级的人说,目前重庆有一部分人的收入,已经达到了中产阶级的标准,并且他们也在注重自己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精神追求,他们不是中产是什么?

  反驳的人则说,看看那些所谓的中产吧,一边在标榜自己的高雅,另一边则挽起袖子从锅里面捞串串,吼叫着:“手里只有一个二你都敢抓牌,老子不炸你才怪!”

  2004年的老帖

  事实上,关于重庆中产的争论并不新鲜,早在2004年,一个名叫qiang lan的女子,在天涯社区里面发帖,标题叫作《在重庆的一个中产阶级的一天》。

  帖子描述了qiang lan一天的生活,先是开车去南山吃泉水鸡,并且是“一鸡三吃”那种。

  然后全家去麦德龙购物,买了双鳄鱼牌运动鞋以及其他东西,其中包括土耳其的玻璃烛台、法国原装进口的香油和一小袋熏衣草颗粒。

  下一步是到南滨路的香榭里1902去品尝极品的蓝山咖啡,但是“不及我们在香港太平山上喝的咖啡香。于是就随口聊到,什么时候再到香港去,一定要把太平山上的那种咖啡买点回来。”店里面送的小点心也“不及海逸酒店外卖部的做的好”。

  因为下午喝了东西,晚上不是很想吃饭,就在南滨路的一家餐馆点了点菜,吃光了所有素菜,打包、结账、回家。

  在南滨路吃完晚饭后回到家里,打开熏衣草的香包包装,把香包放到卧室。然后看电视,洗漱,倒在床上,盖好被子,拿出一本《张爱玲全集》看起来。“房间里弥漫着熏衣草和资生堂润肤露的香味。”

  这就是qiang lan的一天。在帖子的末尾,qiang lan还煽风点火地来一句:“可能有人看了后会扔砖头,但我只是实话实说,在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一群人,你不承认也不行。”

  正如qiang lan“预料”的那样,她的帖子招致了一片骂声,不仅仅是讽刺,而且网民的在热心网友森林木的号召下,天涯网友成立了天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狗仔队——兰友会。该会自会长以下,设置了左右护法、宣传部长、侦察大队大队长、反砖处处长、各地分会会长等名目繁多的职务,仅其核心成员就多达24人,并有日益扩大之势。

  兰友会的任务便是收集qiang lan的语录,编成《兰语录》,并称这是所有想成为中产的人之“必读秘籍”,反讽刺在这里达到了极限。

  不仅是兰友会,还有无数个模仿qiang lan口气写成的帖子,更显讽刺幽默:“我喝着极品的DJ,看着在大排档里拿的《故事会》杂志,看了一篇介绍东北菜里的猪肉炖粉条的文章。饭馆送了一盘花生米,但不及老王肉饼做得好。”

  “回到家里把熏蚊子的香包放到卧室。看电视,洗漱,倒在床上,盖好被子,拿出一本《赵本山回忆录》看起来。房间里弥漫着熏蚊香和硫磺皂的香味。”

  qiang lan的帖子在招致所有网友的“砖块”的时候,同样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中产阶级?谁是中产阶级?

  “黑球撇”与“梦域冰源”

  如果说qiang lan被众人谩骂诋毁是因为“抖富”,莫说是在网上,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抖富也是一种容易招致攻击的行为,更何况从qiang lan的帖子看,她似乎未到真正“中产”的地步。

  而“搭个飞白”则不同,他的帖子则是自己观察到的两个中产样本,因此“搭个飞白”并没有招来众人的围攻,而是让论坛里面的网民相互“厮杀”起来。

  看所有的回帖,两个人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网名“黑球撇”的人,自认重庆有中产阶级,一个是“梦域冰源”,认为重庆根本没有中产。

  两个人先是自述道理,之后则是相互责问。

  “黑球撇”认为重庆有中产的道理是,重庆人的收入水平在提高,很多人有稳定的高收入来源,这是成为中产的硬指标。而且,越来越多的重庆人开始注重自己的精神诉求,主动去接触文化,并开始对自己城市的文化进行反思。重庆人的生活品位也越来越高。

  而“梦域冰源”则认为仅仅有钱是不可能成为中产阶级的,中产阶级的素质和在举手投足间表现的那种气质,是需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而重庆并不具备。

  “梦域冰源”说:“中产阶级喝的是咖啡和绿茶,重庆人喝的是百事可乐;中产阶级吃的是绿色饮食,重庆人还在吃大鱼大肉;中产阶级讨论的是情感和养生,重庆人讨论的是小鬼加单二能不能抓;中产阶级看的是Discovery,重庆人看的是生活麻辣烫……”

  针对“梦域冰源”的观点,“黑球撇”立即指出,“梦域冰源”对中产的概念理解有问题。他说:“什么是中产?首要一条便是收入,这是衡量中产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指标。”

  对于“梦域冰源”一直强调的素质,“黑球撇”说,虽然素质的确是判断中产的一个条件,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条件,“中产”,首先强调的是“产”,对于素养,则没有一个标准,“请问达到什么样的素养才能叫中产呢?中产就不能研究‘小鬼加单二能不能抓牌’吗?”“黑球撇”反问道。

  于是,“梦域冰源”又提出了他的中产素养标准,即“德、智、体、美、劳”,德,中产阶级具备人善良的本性,有怜悯之情,并信守承诺;中产阶级的富裕靠的是心智和一流的思维方式,而不是靠关系和后台;中产阶级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重视身体健康,有艺术修养,并珍视劳动的意义。

  “梦域冰源”说:“看安格尔的《泉》都能看出生理反应的(你知道这幅画吗?),哪怕腰缠万贯也绝对不是中产阶级。”

  对于“梦域冰源”的观点,“黑球撇”再次回复表示,他所说的中产是在描述一个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没有固定的标准,来框定哪个人是中产,哪个人不是中产,没有人能够给出这个衡量标准。而“中产阶级”只是人们对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群体的描述而已,不一定非要落在谁的头上。

  “黑球撇”说:“我们从小就被老师教育,说要做‘德、智、体、美、劳’的好学生,那么做到的学生都是中产?”

  辩论在两者之间如火如荼的进行,另外也有一些网民发表看法。有人认为,为什么一定要将人划分阶级呢?也有人说,就是喜欢重庆这种老板、“丘儿”(打工者)都是兄弟伙,不歧视外来人群的感觉。

  “搭个飞白”现身

  就在各路人马争执的时候,“搭个飞白”突然现身网络,他说,实在没有想到,自己无意间写的有趣经历,却引发了网络上这么热烈的讨论。

  记者通过QQ联系到了“搭个飞白”本人,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

  此人三十出头,目前在一事业单位工作,二十余岁创业,白手起家,曾经家产万贯,因此接触了不少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人,自称“见过不少世面”。后因生意不顺,结束了商海生涯,投身某事业单位,为“高级打工仔”。

  “搭个飞白”说,自己确实是遇到了这样的两个人,听了他们的说法后觉得甚是好笑,嘻哈一番之后,他突然感觉这应该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于是将所见所闻写成了帖子。

  “搭个飞白”说:“重庆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人群划分不是很明显,正如我所写的,挤在一个屋子里吃串串的人有棒棒军,也有公司白领。然而中产阶级也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话题,他们最具购买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应该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股主要力量。”

  当记者问:“你能不能给中产阶级、特别是重庆的中产阶级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或者给出一个准确的标准?”

  沉默良久,“搭个飞白”说了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随即飘然而去。

  关于中产阶级的争论仍然在继续,人们对这个轮廓逐渐明朗的社会群体的关注也在继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