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原产亚马孙3年前列入黑名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7:42 新华网 | |||||||||
新华网南宁8月25日专电(记者张爱林、刘广铭)截至8月23日19时,北京因食用凉拌福寿螺肉而得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患者已达87例,引起人们强烈关注。其实,福寿螺不仅给食品安全带来威胁,也使农作物受到很大危害。近段时间暴雨频频光顾广西,从而南宁、防城港、柳州、北海、玉林、崇左、钦州等地的稻田福寿螺泛滥成灾,发生面积达到250万亩;在南宁市横县大垌六轭村,村民们在田间、水沟里抓捕福寿螺,不到十分钟就捡了一桶。
小小福寿螺为何竟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福寿螺原产亚马孙3年前列入“黑名单” 福寿螺在国内又称大瓶螺,属于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以植物为主食,原产于南美亚马孙河流域。 上世纪80年代,因传闻长于南美亚马孙河流域的福寿螺肉质嫩、味道鲜、营养丰富,台湾水产养殖业首先引进福寿螺作为美食品种推广。紧接着,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开始养殖福寿螺。当时有专家曾警告:此类螺有可能在一定区域造成生态危害。 未出专家所料,不久,福寿螺因其肉质太松而失去市场,养殖户纷纷弃养,将其抛进水沟、池塘、荒郊野外,被弃养的福寿螺迅速扩散到田间,不到几年,便酿成螺灾。 从1998年开始,福寿螺在广东省37个县造成了巨大危害,现已成为我国危害水稻等作物的恶性水生动物。2003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我国16种外来物种的“黑名单”。 一只螺一年生子30万科学防治有四招 近期,广西凉爽的气候为福寿螺的繁殖提供了非常适宜的条件,又因连续强降雨,福寿螺多被雨水从山上带入田间迅速扩散。目前,在南宁市的一些乡村稻田间,福寿螺数量每平方米少的有40只,多的达到177只。 据广西植保总站农艺师王华生介绍,福寿螺一年可繁殖两代,一次产卵数千粒,孵化后的幼螺生长4个月就可以产卵,一只螺一年可繁殖30万个后代,繁殖速度比本地近缘物种快10倍左右,危害很大。 当前需要正视的问题是,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据统计,一只福寿螺中含有寄生虫少的有3000条,多的达6000条。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 王华生说,剿杀福寿螺要以农业防治、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一般可采用如下办法: 因福寿螺多在田间、水沟生活,应组织人力将水排浅后人工捡螺,集中捣毁; 福寿螺一般是把卵产在田边、水沟边的杂草及禾苗上,在其未孵化前进行人工摘除,然后集中深埋、打碎或烧毁;有计划组织农民养鸭,在螺卵孵化时,放鸭子捕食幼螺。 在福寿螺重灾区,组织农民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投放杀螺药,开展全面性药杀,但选用化学杀螺剂对水体毒性大,容易污染水质,成本高,效果差。 外来物种引进与管理仍须加强 从福寿螺引进到形成灾害的过程看,外来物种的引进与管理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记者采访了解到,外来物种成为侵袭物种概率只有1‰,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几率却大大提高了,现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和威胁。 据专家初步分析,世界上100种最坏的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已入侵我国,福寿螺只是其中的一种。 目前我国也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外来物种管理,但还存在以下三方面不足: 一是忽视了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有的法律法规中对外来物种的防治主要是考虑其对经济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而未重视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所构成的威胁。 二是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防治体系。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性的外来物种防治法,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已有的法律法规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且在管理对象上范围较窄,不是针对所有的外来物种进行防治。如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针对的是病虫害,不属于病虫害范围的外来物种则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我国境内。 三是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机制。我国目前应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主要通过动植物检疫部门,同时涉及到环保、农、林、牧、渔、水利、海洋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权限划分和职责分工并不十分明确,使得各管理环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监管机构的行动不一致,导致采取的防治措施不力。尤其是在外来物种的侵入初期,往往由于管理体制的问题,错过了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大好时机,造成大范围的扩散和泛滥。(完) 相关专题:北京严查福寿螺致病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