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北京严查福寿螺致病事件专题 > 正文

北京福寿螺事件:一个商人和一场灾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11:31 法制早报

  “每艘轮船、每架飞机、每辆卡车都是潜在的携带者。”任何人的一次偶然,都有可能给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态带 来灭顶之灾

  -“一位短视近利的商人,一个错误的认知,将肉质松软的福寿螺,当成有经济价值的金宝螺自南美洲的阿根廷引进 台湾,想在台湾养殖,圆他的发财梦”。

  

  -1只雌螺经1年两代能繁殖幼螺32.5万余只,同时一只福寿螺身上甚至寄生有6000条致病幼虫。

  

  -50种入侵物种致使中国年损失570亿。

  -中国18部法规难挡400种外来入侵生物,专家称法律缺位。我国尚无专门机构从事系统的外来生物入侵的研究 工作。

  □本报记者李亮

  福寿螺事件

  福寿螺,北京80余人病倒,广州管圆线虫病,三者构成了“福寿螺”事件的核心三要素。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而确定下来,在当今在工业化破坏面前已经非常脆弱,现代交通的发达,又 有可能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携带有害物种的“元凶”,任何人的一次偶然,都可能给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带来灭顶之灾。

  同样是人员伤亡,同样是财产损失,同样是一场灾难,但有害物种入侵而引发的灾难,相对于

地震
海啸
、矿难、空 难来说,因为是一个渐变而不是突发的过程,使人们忽视了这种灾难的潜在危险。但也正是这种忽视,人类由此付出了同样惨 重的代价。

  人祸福寿螺

  饭馆内,一位体型发福的中年男士,从一只硕大的福寿螺内挑出了螺肉,他入口前欣赏了一下这块儿肥美的螺肉,它 还滴着汁,飘着诱人的香味。在北京广安门附近著名餐厅“麻辣诱惑”店内,这样的福寿螺食客还有至少10桌,一天至少能 消费掉1100份福寿螺,如果按每份10只螺来算的话,每天有1万多只福寿螺在这家连锁餐厅被吃掉。不过相对于每天福 寿螺啃食的水稻来说,却少得可怜。

  原本应该安安静静躺在南美亚马逊河的河水里,如今却在中国“兴风作浪”的福寿螺,是典型的生物入侵者。作为外 来有害生物的一员,它们的侵略不张旗鼓,却让中国蒙受了巨大的危害。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它是如何飘洋过海来到中国的?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一种比普通田螺大数倍的螺进入台湾,携带者是一个做着“发财梦”的商人。至于“福寿螺” 名字的来历,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中文“福寿”是一个褒义词,带它回国的商人无疑是希望它能为自己增福增寿。也许是拜这 个“名字”所赐,福寿螺在中国开始了它的“福寿之路”。

  台湾当地的一些学者在忆起福寿螺的到来时,多把这位商人形容为“一位短视近利的商人,一个错误的认知,将肉质 松软的福寿螺,当成有经济价值的金宝螺自南美洲的阿根廷引进台湾,想在台湾养殖,圆他的发财梦”。

  “当时很多人慕名抢购,一个母螺曾叫价800元,我公公曾获赠两个螺,当成至宝似的特地用锡锅装着,由嘉义带 到台北来让刚满一周岁的女儿见识这超大的‘黑田螺’。想发财的哥哥,也从台南带回数个,投入家中屋后干净无污染的池塘 里。有太多人都因不同的动机,跟福寿螺结上缘,以至于福寿螺在台湾各地迅速繁殖开来。”一位台湾人回忆。

  由于福寿螺口味不佳,没有得到预期的市场反应,甚至出现了滞销。那些养殖户纷纷将福寿螺抛进水沟、池塘。灾难 由此一发而不可收。1982的一份记录记载,自那年起,台湾当局正式开始了和福寿螺的战争,台湾高屏地区的水稻遭至螺 灾,受害面积达4000公顷。直到现在,据台湾农业单位的统计,目前台湾除高山水源之外,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福寿螺, 分布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但是在1982年——台湾掀起与福寿螺战争之前,一名巴西籍华人在1981年时,却把福寿螺引入了广东,作为 特种经济作物养殖。广东无一避免地重复了台湾的老路。

  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广为养殖。同样由于味道不好,它被抛弃到了野外。

  一场灾难同样在中国大陆发生。

  但是,时隔几年之后,福寿螺再一次被摆上餐桌,缘何曾被食客拒绝的福寿螺又能重返餐桌?

  一位在农科院动物研究所工作人员说:“几年之后,福寿螺已经在当地泛滥成灾,疯狂破坏农作物,在农民无计可施 的情况下,只能抓来吃。”

  据《法制早报》记者调查,福寿螺再次“变废为宝”,也是由于一次偶然。四川有一位开饭店的老板,看着四处泛滥 的福寿螺,出于职业本能,他开始想:能不能把福寿螺做成美食?随后,他开始研究福寿螺的各种做法,最终他做出了一道名 菜——麻辣福寿螺,随即这道菜开始席卷全国。一股福寿螺养殖热又开始掀起。

  而为什么偏偏是麻辣福寿螺,不是清蒸、水煮,在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万方浩的眼里 ,这恰恰是福寿螺肉质不好的佐证。他说:“本身它(福寿螺)的品质不是太好,而通过麻辣,大家吃的是那种味,而不是吃 那种蛋白质。”

  与此同时,野外的福寿螺仍然在以高速繁殖。这时,由于中国南部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给福寿螺的泛滥提供了条 件,造成它们普遍比那些南美同种的螺类块头儿大。

  如同其它外来生物一样,福寿螺初始的目的很“单纯”,在水塘里被人们养殖。一旦当他们适应了周围的环境,并且 繁衍至一定规模,才会表现出惊人的“攻击力”。这种“悄无声息”的攻击令人恐惧,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和人类的生存。

  “福寿”之灾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看似“慢吞吞”的福寿螺入侵欲望却相当强烈,其食量惊人,且“来者不拒”,能破坏粮食作物 、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并且迅速侵占了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

  福寿螺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1只雌螺经1年两代能繁殖幼螺32.5万余只,同时一只福寿螺身 上甚至寄生有6000条致病幼虫。

  北京“福寿螺事件”并非个案,早在北京之前,南方等地就因福寿螺造成水稻的大幅度减产,并且致使大批人患病。

  在浙江省乐清市雁湖乡的稻田里,经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福寿螺,其产下的粉红色的卵在水稻的根部随处可见。据 当地村民估计,1平方米的稻田里至少生长着5至7只福寿螺,给农作物造成极大的危害。

  让当地农民为难的是,喷洒农药杀螺不但效果不好,还会污染水质,如果不用化学药剂,又会让灾情得不到控制。于 是,福寿螺疯狂地繁殖着。

  目前,受台风影响的广西,大部分地区发生强降雨天气,引发福寿螺迅速繁殖扩散,已在南宁、防城港、柳州等7市 的稻田泛滥成灾,发生面积达到250万亩,广西正在全力捕杀。

  “外来生物带来的灾害不是突发性的,它们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像植物,它们有可能蛰伏5年、20年,甚至更长, 碰到适宜的环境就会爆发。往往在人类感觉不到时,它们已经防不胜防。”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桑卫国说。外来生物 入侵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由福寿螺引起的疾病早在9年前就在温州出现过,直至今天的北京“福寿螺事件”,期间各地又不断 出现这种病例。为什么这种错误会一再出现?

  据农业部总经济师朱秀岩统计,到去年,已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我国。

  “由于中国自然条件的丰富性,几乎任何外来生物都能立足,这就造成我国目前外来生物入侵现状令人担忧。”桑卫 国说。

  2001年5月7日,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一份报告中警告说,家褐蚁、褐树蛇等物种入侵其他的生态系 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入侵物种可能威胁当地动植物的生存,导致庄稼减产、使海水和淡水生态系统退化。

  报告列出了100种入侵性最强的外来生物,在中国就拥有50种,其中11种主要外来生物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 损失高达570亿元。近10年来,新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2种。

  2001年12月,中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在初步摸清的283种入侵物种中,39.6% 属有意引进造成,43.9%为进出口贸易、游客等无意间携带进入,仅有3.1%是借风力、鸟类等的携带而自然进入我国 的。这说明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每艘轮船、每架飞机、每辆卡车都是潜在的携带者。”一位专家说。

  外来生物入侵不仅造成当地居民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破坏。外来入侵生物就像癌 细胞一样地扩散着。

  18部法律法规谁都能管但谁也不管

  目前我国现有的涉及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及条例有18部。

  包括《农业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渔业法》、《森林法》、《种畜禽管理条例》、 《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 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

  但有法律界学者提出:尽管这些法规都涉及到了对外来物种管理的具体条文,由于这些法律法规分属于不同的部门, 处理问题时,反而会因为多部法律之间的交叉,导致对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的不力。

  “法律虽多,但缺少专门的立法。”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主任、民商经济法学教授王灿发说。没 有统一的部门进行专门管理,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比如,中国的检疫制度,质量检验检疫局负责出入境时的审查,而在国内, 检疫又由农业、林业、卫生等多个部门管理,两个环节极容易出现疏漏。长期以来可审批从境外引进生物的中央单位有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多个部门,权力的平行与交叉皆会引起防控失效。“到底由哪个部门负责执行? ”

  除此之外,现行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法规,只对在国外已造成严重危害的特定有害生物进行检疫,对新出现的外来入侵 物种基本上采取“亡羊补牢”的临时性措施。

  比如最近出现的食人鲳的入侵,国家质检总局就单独下文禁止这个物种的引入。但早在食人鲳之前,很多物种如小龙 虾、罗非鱼等就已经对我国环境造成危害了,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禁止其引进。

  多部门管理问题暴露无遗

  桑卫国正在负责一个国家基金项目——外来生物的实验研究。在他看来,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质检 总局都分别设有负责管理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部门,但在应对有害生物入侵时,总是捉襟见肘。“目前中国并没有专门机构从 事系统的外来生物入侵的研究管理工作。”

  据桑卫国介绍,中国最早对外来生物进行管理的部门是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要负责出入境的检疫工作,偏向于 害虫、病菌的检查控制。而卫生检疫部门负责在疫病面前“把关”,但其实saras、霍乱、艾滋病都是外来入侵物种。产 业部门包括农业部门和林业部门,在害虫、杂草等的防治上起到关键作用。环保部门也关注外来生物,他们的职责是严格控制 破坏生态系统生物的入侵,环境因素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科技部主要参与一些关于外来生物的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在防治外来生物的问题上,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容易交叉,如果衔接不当的话,很难起到显著效果。”桑卫国说 。

  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列出了一个入侵中国外来生物的“黑名单”,意在对这些生物进行防治。实际上,农业部 门和林业部门对这份“黑名单”都持有异议,他们认为其中有些生物对农、林是有很大帮助的。

  据桑卫国透露,国家环保总局目前正在酝酿第二批的“黑名单”,在“狙击”哪些外来生物的问题上,又和农林部门 产生了争议。

  “从自己的行业看,有些外来生物是无害的,而且会带来巨大收益。但是在环保总局那里,出于环境问题考虑,这些 外来生物又具有强烈的危害性。这也是双方争议的焦点所在。”经过桑卫国的分析,多部门管理的弊端在一些问题上暴露无遗 。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也有权利进行物种的引进,而恰恰是这些出于经济利益驱动引进的生物,却成为了独霸一方的“ 生物霸主”。

  桑卫国建议:“目前中国外来生物入侵形势严峻。等待立法会比较慢,我建议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再根据中国国情 ,各个部门召开会议协商,或者成立临时性小组,全面系统地应对外来生物问题。”

  国际上,澳大利亚有一个针对外来生物的联合办公室。而在1999年的美国,克林顿下发“总统令”,将十几个国 家部门组成一个非常设机构,专门应对外来生物的入侵。

  实际上,中国的检验检疫机构很早之前就尝试与世界接轨,参与了一些国际动植物检疫标准、法规如《国际植物保护 公约》等的制订和修订。此外,中国还参与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公约。中 国的检验检疫、环境保护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制定工作,并于2000年签署议定书。

  2002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共同举办了防治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座谈会,专家们对如何预防和控 制外来入侵物种的破坏和威胁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农业部2003年开始申请成立专门管理外来物种的机构,并于2004年正式成立农业部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

  2004年9月,会同国家环保局、质检总局等部门,由农业部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牵头开始起草《外来入侵生物防 治条例》,并于2004年10月形成了草稿并开始初次修改。

  据了解,目前已经是第三次修改,正在交由国务院各部委征求意见。

  历史上的灾难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1859年,英国人托马斯·奥斯汀引进了24只兔子,为打猎而放养了13只。这13 只兔子至今已繁衍6亿多只后代,给澳洲政府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

  -在印度洋的圣诞岛,外来物种家褐蚁在18个月中杀死了300万只螃蟹。

  -1845年,爱尔兰从南美引进的马铃薯带有疫病,导致境内马铃薯全部枯死,饿死150万人,成为人类史上生 物入侵造成的最大悲剧。

  -在20世纪70年代初,原产于尼罗河的河鲈在维多利亚湖疯狂繁殖,该湖的原产鱼类几乎绝迹。

  -19世纪中期,从俄国侵入北美的白松锈病,几乎毁灭了美国全部的白松。

  -20世纪70年代,为平息境外传入的猪霍乱,荷兰销毁了全国2/3的存栏生猪。

  -1986年英国爆发疯牛病,欧盟各国为防止该病入境至少耗去30亿欧元。

  -公元5世纪下半叶,鼠疫从非洲侵入中东,进而到达欧洲,造成约1亿人死亡。

  -1933年猪瘟在我国传播流行,造成920万头猪死亡。

  -20世纪80年代初,一种冠状水母经由海运工人带进黑海海域。现在这种水母在黑海一些海域所占的生物量比例 高达95%。导致当地原先年产高达2.5亿美元的渔业几乎崩溃。

  -许多家庭当宠物饲养的巴西龟,是最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如果把它放生后,将严重威胁我国本土野生龟与类 似物种的生存。

  -近100年来,美国已有40种淡水鱼和多种动物被外来动物灭杀,使美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广西的观赏鱼“食人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吃掉 。对于广西而言,一旦这些小鱼进入河流湖泊,当地的其他水中生物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20世纪50年代初,一种棕色的树蛇被引进关岛。从此以后,12种鸟类已经从岛上绝迹,其他一些物种也已经 接近灭绝。自1978年以来,由于蛇爬到电线上而导致的电力中断超过1200次。

  更多的入侵者

  动物

  美国白蛾

  体貌特征:漂亮、优雅且温顺的动物;如果从“胃口”来说,人们更多地用了“可怕”这个词。

  何时入境:1979年,侵入中国北部地区。

  家族历史:27年中国繁殖史

  “犯罪”记录:美国白蛾于1979年始入侵我国,先后蔓延到辽宁、河北、陕西、天津、北京等地。专家指出,美 国白蛾可直接危害的森林植物和农作物达300多种。它们也会对周围农作物、蔬菜、杂草实行“三光”政策。

  一只雌蛾一年能繁殖出3000万只后代,最多可达到2亿只。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造成极严重的危害。

  通缉令:国际性检疫害虫,格杀勿论。

  白蚁

  体貌特征:体软弱而扁,白色、淡黄色、赤褐色或黑褐色均有,各种不同种类体色不一样。

  何时入境:无从考证

  “犯罪”记录:危害对象广泛,包括房屋建筑、水利堤坝、通讯器材、交通设施、农林作物及园林绿化等方面。据估 计,我国每年白蚁的危害损失达20多亿人民币。

  通缉令:格杀勿论

  美洲斑潜蝇

  体貌特征:双翅目潜蝇科,成虫体形较小,头部黄色,眼后眶黑色

  何时入境:中国最早于1993年在海南发现,1994年在云南和浙江发现,1995年在河北发现,1996年 在内蒙古发现。

  家族历史:原产于北美,1976年进入日本,又于1988年扩散到朝鲜半岛。

  “犯罪”记录:美洲斑潜蝇自发现以来,到1997年,它已在8个省份的54个县市出现,并破坏了31万多公顷 农田。1998年已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危害面积达2000多万亩,使我国蔬菜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中国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费一项就需4.5亿元。

  通缉令:格杀勿论

  植物

  水葫芦

  体貌特征:水生飘浮植物,高约30厘米,由于在每个叶柄中部都有一个膨大似葫芦的球状体而得名。

  何时入境:原产南美,大约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曾于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

  “犯罪”记录:繁殖能力超强。每年夏秋之间,江河里往往会被成片的水葫芦覆盖水面,阻碍光线,威胁着水下其他 物种的生命。

  全国各地每年用于打捞水葫芦的费用超过10亿元。

  通缉令:具有争议性的“外来者”,有计划地处理。

  紫茎泽兰

  体貌特征:茎和叶柄均呈紫色

  何时入境:约20世纪50年代初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云南南部。

  家族历史: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的

墨西哥,后泛滥成灾。分布在北纬37°的西班牙,直至南纬35°的南非和澳 大利亚。

  “犯罪”记录:紫茎泽兰拥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并且排斥其它植物的生长。

  其罪状有:侵占农田、林地,与农作物和林木争水、肥、阳光和空间,危害畜牧业等。

  通缉令:格杀勿论

  相关专题:北京严查福寿螺致病事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