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环球》杂志专题 > 正文

台湾名人的大陆生活:搭建两岸沟通桥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17:22 《环球》杂志

  大陆在这头,台湾在那头。浅浅海峡,咫尺天涯,曾经隔绝了两岸所有的想念,阻断了两岸所有的商机。同是中国人,两重天。

  日易时移,敌意渐消,同胞情长,台海之春缓步走来。台湾同胞来大陆,络绎不绝,先是为寻亲觅根,续接那阻隔了几十年时空的情感;后来则寻根与经商并行,大陆越来越成为台湾离不开的大市场。

  在这一波又一波的人潮中,有不少台湾的知名人士,他们或过来进行交流活动,或过来从事经商活动。他们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往返于台湾和大陆之间,他们有怎样复杂的情感?

  《环球》杂志记者/章文

  接过周荃的名片,你也许会感到新奇。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段介绍性文字:我来自台湾,我有一个梦,为两岸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让国际瞩目,让中国人在21世纪扬眉致富。

  名片充分体现了她横跨媒体与政治的双重特征:做主持人时的彩色照片,底色上印有中国的微型地图。

  名片的下方印有“周荃泡咖啡”五个字。这本是周荃曾经主持过的一个栏目的名称。周荃笑着说,“我这辈子和 ‘九’颇有缘分,九年做媒体,接着九年做‘立委’,再往下的若干个九年只想为两岸泡杯‘大和解’咖啡”。

  只是,这杯咖啡原先是在台北“泡”,现在跨过海峡,移到大陆来。咖啡还是那杯咖啡,周荃已不是原来的周荃,她发现从台北到大陆,天地一下子变宽了。

  台北往事

  周荃和大陆朋友聊天时,有时会不由喟叹“人生真是不可预料”。的确,台湾南部乡下的一个小姑娘,怎能料到自己日后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大主播,位高声隆的“立法委员”?怎能料到自己会成为一家电视台的董事长,还跑到大陆的清华大学读EMBA?

  周荃的父亲来自浙江,1949年前去探望嫁到台湾的姐姐,结果没想到一去便不能归。母亲是台湾台南人氏,与陈水扁是老乡。在台湾一般称这种人为“半山”,还称“芋头番薯”——台湾人称外省人为老芋头,台湾人自称是蕃薯仔,因台湾造形像极一根蕃薯。

  “我们这种一半一半的人哪,在台湾,人家说你是外省人,在大陆,你们却叫我们是台湾人,真是两边都不是人!”周荃这样自嘲。

  周荃回忆说,幼年生活比较辛苦,稍稍年长家道渐转小康。小时父亲思念家乡,经常向她讲起大陆往事,那时她没有什么感觉,“年纪小嘛,又没去过大陆,哪里会有什么想法?”

  但她的这一出生背景,在她长大成人后,无形中深刻地影响了她的人生选择。

  1979年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周荃一时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跑到台湾华视(中华电视)当柜台小姐。

  对于这段经历,成功之后的周荃每每忆起,总是充满感情,“一个大学生去做柜台小姐,的确有点大材小用了,”周荃说,“但现在来想,我真的要感谢那段基层锻炼,对我日后做媒体、从政,都有很大的帮助。”

  不到一年,周荃过五关斩六将,考上了台湾中国电视公司(简称中视),先做记者,后当主持人。

  不到3年,周荃就名满台湾,到现在还有很多台湾人记得她当时的风采。《环球》杂志记者和周荃几次在北京工体附近的台湾“欣叶”餐厅吃饭时,就遇到不少陌生的台湾人上来问候周荃,有的人笑着说,“周大姐,我们是看你(播)的新闻长大的!”

  在中视足足待了9年,周荃感到有必要转换一下空间了,当时在电视台限制很多,基本上一点大陆的新闻都没有,连作气象报告时用词都得小心翼翼,她说,“有一次报气象的同仁形容‘台海上空正是乌云密布’就立即受到‘严重关切’呢!做新闻更得注意,一不小心还会有文字狱,搞不好就要受处分”。

  1990年,挟做电视积攒起来的高人气,周荃开始竞选台湾“立法委员”,结果一举中的。当“立委”后,她便着手“解放”电视人,推动开放台湾有线电视,经过4年努力争取,1994年终于使“有线电视法案”获得通过。因为此举,周荃被称为台湾有线电视的“妈祖婆”。

  同样在1994年,周荃联同郁慕明等7位“新国民党联线”成员从国民党里脱离出来,成立了“新党”。揭开了岛内政党史上新的一页。

  一年之后,周荃又有了一项创举。她请出李敖上她前一年创办的真相电视台开讲“李敖笑傲江湖”,这是李敖的第一次“触电”。周荃很干脆地告诉李敖,做这个节目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他在电视上讲的、骂的,都要有真凭实据。

  事隔多年,当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风靡大陆时,周荃很得意自己当年的“慧眼”:“我上大学时就看李敖的书,他敢讲、能讲,在我眼中是个‘孤独侠客’,我相信他的‘李氏风格’一定可以在电视上走红。”

  李敖则对周荃这个“伯乐”充满感激之情。在1999年出版的回忆录中,他说:“《李敖笑傲江湖》这个节目的成功,使我的口诛时期进入新境界。我最感谢周荃的眼光与度量,她在那么艰苦的处境中,对外为我撑各种压力、对内任我‘客大欺行’,由她苦撑待变,她真了不起。”

  李敖还在一些场合公开表示:“对于周荃,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与其说是伯乐知遇,管鲍之情,倒不如说我欣赏她的执着与勇气!因为有周荃,才成就了今日电视上的李敖!”

  “真相”大陆

  连任3届“立委”,在台湾“立法院”足足待了9年后,1999年周荃重回老本行,不过这次不只是做主持人,而且还担任真相电视台董事长。

  她的“外省人”出生背景对她的影响,此时深刻地体现出来。真相电视台创台以来一直是个综合台。直到周荃接任董事长之后,定位才有重大调整。周荃认为台湾的未来离不开大陆,而且大陆即将加入WTO,当政治对话停滞,以财经语言来沟通就成为必然趋势。接手以后,她开始将真相台朝“两岸财经台”转型,全力搭建一个两岸沟通的桥梁。

  周荃的身影也因此经常出现在大陆,一些重要的采访,她每每亲自披挂上阵。一些重大新闻,周荃的真相电视台总是冲在最前线向台湾民众报导。

  真相台有关大陆的专栏节目,在台湾很受欢迎,如以北京电视台纪录片《流年》《千里共婵娟》为主轴的,由著名艺人凌峰主持的《台湾心大陆情》以及《聚焦两岸新闻》《来去大陆》《中国企业英雄榜》《上海AB股到台湾》,等等。

  2002年

中央电视台四套节目被台湾当局禁止落地,周荃迅速地带领真相电视台站出来填补真空,加重大陆信息内容。

  但好景不长,2003年6月,真相台大股东太平洋电线电缆集团一改以前对周荃的礼遇,要收周荃的权。周荃当时还很纳闷,在真相台步步走好之际,大股东的态度怎会突然发生逆转?

  一周后答案揭晓。台湾的“独”派媒体报导说,“干掉周荃,干掉真相,就是干掉大陆对台宣传的半壁江山”。此时距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只剩半年多时间,显然有人想封真相的口。真相电视台随后被关闭。

  这一变故对雄心万丈的周荃打击很大。此前3月份周荃刚考上北京清华大学EMBA,她本想借充电的时机结交更多大陆的精英人士,扩充以后电视台的采访资源,并且未来两岸三通后企业家同学还将会是广告的潜在客户,真是一举数得,只是天不从人愿。

  “你说毕加索的画被人抢走了,他会怎么办?”她淡然地自问自答,“等待机会再画一幅呗!”3年后的今天,周荃的心态归于平静。

  奔忙两岸

  被迫离开真相台,又暂别政坛后,周荃不让自己的生命空白,旋即发挥了她韧性的一面,立刻就开启了新一阶段的人生——频繁往来于台湾和大陆之间。

  在北京,她徜徉在美丽的清华校园念EMBA,和一帮优秀的大陆企业家同学相互切磋,同时兼任北京清华大学台湾同学会会长。在台北,由她担任董事长的财团法人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更积极进行着各种两岸交流的项目。

  2005年3月,在周荃的操办下,台湾清华大学EMBA企业家同学来到北京清华大学参观、上课,并参访了中国网通、联想等知名企业。6月,北京清华大学EMBA的企业家师生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到台湾清华大学完成了首届“两岸清华论坛”的破冰之旅。

  今年6月,主题为“上海夜未眠”的交流活动——台湾80名大学生、研究生应

复旦大学之邀,在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的协助下,到上海、苏州、昆山作了一次深入的参访。

  一趟理性、感性兼备的旅程让同学们好似打开了第三只眼。周荃说,“上海夜未眠”给孩子们很大的冲击,因为他们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一片和他们未来息息相关的土地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8月初,周荃又组织台湾的高中校长,来大陆的苏州,参加由叶圣陶研究会与教育部所属的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两岸高中校长教育论坛”,双方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交流访问。

  此刻,周荃又应邀担任第三届“中华儒商国际论坛”副主席,大会委托她负责在两岸经商的台湾企业家中选出10佳“儒商”代表人物与企业,9月底组团去山东曲阜参加孔子文化节,并接受颁奖表扬。

  这一系列马不停蹄的活动,令基金会的同事们感到应接不暇。她多年的搭档、台湾知名学者郑又平先生参加完几个活动后,很疲惫。在和记者聊天时感慨地说,“周荃太热心了,只要是对两岸有好处的事,她都想做!”

  周荃则将此热心归结于“基因”论。她说:“我父亲是大陆人,母亲是台湾人,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两岸的‘DNA’,我不可以只爱大陆,不爱台湾!也不可以只爱台湾,不爱大陆!显然,我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双方我都得爱不是吗?!”

  除了两岸的双重血缘背景,曾经的媒体与政治生涯,又给了周荃看待问题时“情感加理智”的双重视角。

  “有了这些背景作铺垫,我便拥有了他人所难以拥有的高度,”周荃说,“这个高度让你能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两岸的高度,更是站在两岸人民共同利益的高度观察问题,视野当然不同!”

  由此,她创造出了一个新名词:“两岸学”。在她眼中,所谓的“两岸学”是指不能只站在北京也不能光从台北的角度看问题,两岸决策者及民众都应主动去了解何者才是“有利于两岸发展”的事情,并积极去推动,因为“只要两岸问题能搞定——和平、和解、和谐,21世纪就必然属于中国人的了!”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