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半岛都市报总编廖鲁川:提高报纸公信力最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6:14 新浪嘉宾访谈

  网友:上过半岛网觉得不错,我也在半岛商城买过不少东西,感觉也不错。

  网友:我以为是在阿拉伯的半岛电视台。

  主持人马骧:这是开玩笑。您刚才说报业集团,已经是跨好多领域的集团化发展了,咱们先说半岛都市报,名字起的很明确,都市报。小的时候印象中,爸爸、妈妈每天都往回
家拿报纸,《工人日报》《人民日报》等等,大的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这些年都市报越来越多了,比如《北京晚报》也算都市报的一种。

  廖鲁川:对,晚报都市类报纸。

  主持人马骧:这种报纸非常受欢迎,当然竞争也非常激烈。您叫半岛都市报,是不是把胶东半岛整个覆盖了?

  廖鲁川:山东半岛地区,从经济领域划分,山东省从前年已经成立了一个半岛城市群,我们报纸创刊是99年创刊,比较早,那个时候取名半岛都市报是指山东的半岛地区,这一个区域,目前的半岛城市群是山东沿海的这些城市,包括和青岛相邻的潍坊等9个城市,它的经济总量占山东省的60%,青岛又是山东经济的龙头城市,也是奥运会伙伴城市,所以说这几年青岛市的城市规模、城市基础建设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速度非常快,目前青岛市800多万人口,234万个家庭,应该说这些年青岛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也是得力于青岛的这种快速发展,半岛都市报从小到大,这两年也取得了一个快速的发展。

  主持人马骧:您是从一开始就参与工作吗?

  廖鲁川:没有,我是去年的9月份。

  主持人马骧:去年9月份?

  廖鲁川:对,集团对所属的媒体进行轮岗调整,我是从齐鲁晚报调整到了半岛都市报。

  网友:半岛都市报如果把全半岛都覆盖了,齐鲁晚报就该不高兴了。

  廖鲁川:我们和齐鲁晚报是在集团媒体结构调整有了一个明显的差异化的报纸,他走的是全省的大报,我们走的是区域性,立足青岛,扎根青岛,说青岛话,唱青岛歌,全心全意为青岛人民服务的这么一个报纸。从发行区域上它是覆盖全省的,我是覆盖青岛和自然辐射的覆盖周边的一些城市,比如说潍坊、烟台、日照、威海这些城市。所以这位朋友说我们覆盖了半岛,齐鲁晚报不高兴了,不存在这种情况。

  主持人马骧:我作为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人,因为地域的限制,我没有看到过半岛都市报,我只能凭想象,可能比如说首先版面特别多,其次呢,广告也特别多,上面以娱乐的信息为主,当然其他信息也都兼顾,而且贴近市民,跟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告诉大家在城市里生活最关系的事情,我不知道是不是半岛都市报也是这个样子的?或者说是不是都市报就得这么做?

  廖鲁川:您刚才说的大部分都对,但是以娱乐为主已经现在不是都市报的这种追求了。我刚从兰州,我们开过一次会,全国都市报总编辑研究会,从1996年开始到2006年,到现在,都市报发展已经有10年了,已经形成了一个都市报现象,会议上有些代表说,全国四千亿广告收入里头,都市报占了四百亿。

  主持人马骧:十分之一?

  廖鲁川:十分之一。发展这10年,我们已经由过去刚才您说的从娱乐、体育为主,现在已经上升到了追求主流新闻,做主流媒体,做这样的报纸。首先强调的是它的新闻性,你比如说从半岛都市报这个角度来讲,你刚才讲过市场化、市民化、综合性、服务性,这是都市报的一个基本的本质上的特征,也是它过去10年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刚才我去参加这个会议,全国33家都市报,这个会议主题是“都市报十年,发展困境与机制创新”,之所以提出这种问题,也是比如说报纸面临了新媒体的挑战,办报又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这是我们对发展困境进行的一种探讨。但是我觉得发展困境是办报纸的难度高了,遇到的问题多了,我们过去已经发展到了一定基础上,再往上发展,发展遇到一个瓶颈问题,是一个如何突破发展的问题。

  体制创新是大家在那儿谈,因为都市报都是从过去的党报里面分出来的,或者是由各省级、市级党报主管主办的一些都市生活类的报纸。从管理体制上,各家有各家的花样,各家有各家的办法,没有一定的规矩。我在会议上我说过:不管是什么体制,什么机制,只要适合自己发展,能够面对市场做出最快的反映和判断,这就是好的。能鼓励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能培养一个好的采编经营队伍,能在当地媒体市场上达到影响力的最大化,这就是一个好的体制和机制。

  主持人马骧:参加了全国的会议,困境与机制创新。具体到您这块儿,半岛都市报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廖鲁川:我觉得困难很多,比如说我们缺乏文化的内核,企业文化的问题。过去都市报一直是靠一种市场上的打拼,一种创劲,并没有意识到所谓的文化,但肯定是由某种的文化在起作用,不然的话中国的都市报不会发展这么快,不会发展到这样的规模。

  但目前我们文化的薄弱,和我下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矛盾,我的人才、人力资源和人才的使用也面临一些矛盾。还有我们的盈利模式和目前的竞争也存在一些矛盾,新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靠报纸,对我们发展也是,抗风险的能力是比较小的。

  但最大的困难,我觉得还是一个人的问题。我们在会上也探讨这个问题,怎么样留住人才?怎么样培养人才?做报纸记者是非常辛苦的,编辑也是非常辛苦的,和你们的辛苦程度差不多,几乎除了睡觉,就在考虑我怎样把我在办报的整个流程之中所负责的东西做好。媒体人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一个行当。

  主持人马骧:人的问题,还是您最关心的。去年9月份上任到这里来工作,一年了,在您认为困难的方面您是怎么做的?

  廖鲁川:去年9月份到现在这一年时间,我想主要是抓了三件事吧,都和人有关系。

  第一,我们是重点的抓了报纸的公信力的问题。刚才我讲过,白纸黑字,这是一个公信力的问题,公信力主要还在于新闻内容上的影响力。

  第二个,我们抓采编,经营的队伍的作风建设,我相信这个团队,我希望这个团队,也相信我们这个团队,但是由于媒体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媒体上有些毛病在我们的报纸上也有所体现。采编和经营这个作风建设是我们下了大功夫去抓的一个事,我们搞原创新闻,开展了原创新闻大赛,因为原创这是我们队伍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没有原创,听风是雨,捕风捉影,把这些包括低俗的报道,把这些从报纸版面上清除出去。

  我们还公布了一系列的措施,今年以来我们有三位同志因为在新闻的采访作风不扎实,或者是有背职业道德,被我们要么劝退,要么由正式的记者转为了见习记者。在这一点上应该成效是很显著的。今年以来曾经有一次是在今年5月份,一个物业单位收取了居民建管道煤气的费用,他多收了钱,给大家通知上写“包含请客费等”。

  主持人马骧:请谁的客?

  廖鲁川:他说施工很多方面需要协调。

  主持人马骧:需要打点公关费用(笑)

  廖鲁川:他就写了这么一个公开的告示,我们记者去采访,严格的按照我们的操作规程,几方见面,举报方、被监督方以及相关的单位、相关的政策,采访了大量的居民,结果这个单位组织了两次,找了一些市民,老人,主要是老人,到报社去讨一个说法。

  这个时候按理说,形成这样的七、八个,十来个人到报社去,要求找公道,我作为总编辑是比较紧张的。因为这样一个有力度的舆论监督稿件,如果在采访过程中出现了不扎实、不深入、不到位或者言过其实、夸大其词,都会给我们报纸公信力带来不良的影响。但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证明我们真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我举这个例子就说明我们的采访队伍的建设作风在提高。

  另外一个,我们抓了什么呢?抓了一个服务,精细化的服务,这个也和我们人才的培养有关,就是说树立一个读者本位去服务,比如我们的发行公司我们提出来,打电话30分钟以内上门服务,在整个青岛市。我们有60多个发行站,一加多的发行和投递队伍,你在青岛市一个区域打个电话,我们在30分钟以内就可以上门服务。

  我们的广告经营也是,就像新浪一样做了大量的服务性的工作,为广告客户服务、为读者服务,我们搭建一个桥梁,起到一个平台,我们每周大概出接近20个各类周刊、专刊,细致化的为各类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来服务,这叫精细化服务,交待事实,提供背景,提供资料,提供解读,做一站式的新闻服务,精细化服务,到位服务也是我们重点抓的工作,这都和人有关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