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决策》杂志专题 > 正文

循环经济“逸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17:47 决策杂志

  苏杨

  在中国,“循环经济”从学术用语发展到政策用语再到流行语不过十年时间,对大众来说还是“高档但费解”的词, 但在学者和官员圈里,这个概念却十分热门。笔者因为参与过有关政策的制定,也经常与一些“业内”人士共话循环经济,因 此发现了许多书报难觅但的确经常耳闻目睹的循环经济“逸闻”。

  怪事:外行比内行积极、落后比发达先进。全球范围内看,中国的“循环经济”最“火”,在某些圈子里甚至到了甚 嚣尘上的地步,从概念、理论到实践,各个层面都人头攒动。如果按照此概念首创者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的本意, 循环经济本来是个内涵有限的概念,其主旨是一个部门产出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个部门的输入。即便日本通过立法明确了建设循 环型社会的理念,循环经济也没有上升到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的高度。

  因此,循环经济的内行本来应该仅限于环保领域,但因为其理念似乎能改变中国当前的“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 高污染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所以在中国吸引了大量学者,尤其是经济学家。但学者的积极且外行只是个人行为,与官员的 积极且外行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官员怎么会对一个尚不成熟的概念感兴趣呢?应该看到,在经济学家众口一词炒循环经济的氛围下,循环经济的内涵 被迅速扩张,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这个“保守的 广义循环经济”概念很具有自主创新的意味,而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较为模糊,可以各取所需来定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官员就此发现了一个标新立异的方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找到了一个说法上的突破口。

  在这种心态下,“落后比发达先进”的怪事出现了:循环经济在中国发展得最火热的地方不在发达地区,而在西部。 贵阳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该市高举循环经济大旗已逾七年,但至今仍是一个“尴尬”的局面。而位列最发达之列的深 圳,在推进循环经济上的艰难与贵阳也是类似的。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落后”要超越“先进”的可能不是没有,但其产生基 础是有前提条件的:总体落后但第二产业发达,工业体系完备。以此条件来看,我国的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省———以“老工 业基地”著称的辽宁,其发展循环经济的物流基础以及实现“循环且经济”的条件可能更好。

  糊涂事:实践有偏好、理论不指导。先说一个实践层面的糊涂事。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哪儿?这是决策者和实践者 都想了解的。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委已经分别和共同选定了若干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重点扶持单位———所谓 实践有偏好。但在这些单位中,有诸多名不副实的。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的糊涂事,要寻根肯定可以寻到理论上。而且,在理论层面,比糊涂事更糊涂的多的是。例如 ,在循环经济概念尚没有准确界定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就着手于将最初设想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改名为《循环经济法》出台 。但循环经济到底算不算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可以按照传统几大经济学命名方法对其严格界定吗?可以将其作为一 种社会和政府长期的基本行为吗?这种争论尚属于社会科学领域。

  循环经济可是领导热衷的为数不多的有技术含量的词,甚至诞生了几位以此为“口头禅”的领导。从部长到院士,对 此鸿篇巨著、高谈阔论,但无论“3R原则”还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都没有回答一个问题,其科学基础到底是什么 ?诸多“跨行”院士在讲解循环经济的科学基础时言必提热力学三定理,笔者的确纳闷,热力学第几定理居然成了循环经济的 物理学基础?

  总之,这些逸闻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的确反映了我们在发展循环经济时仍然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在倡导

科学发展观 的今天,如果不认识到“怪事”发生的必然和危害,不从理论到实践中避免“糊涂事”,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就可能更多在口 号上而非实践中。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