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决策》杂志专题 > 正文

恩龙模式:皖东南的“乡村试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11:13 《决策》杂志

  /张旭初 聂扬飞

  宁国市的罗溪、山门村是典型的江南山区村落。村民们面对记者采访总要说:“我们的生活并不比城市差到哪里!”这里农村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当地农民李谢恩创立的独特的发展模式——“恩龙模式”密不可分。

  荒山上生长出“恩龙模式”

  1995年,李谢恩创立安徽省内首家民营生态企业——恩龙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与乡亲们合作在荒山荒滩上开展了“反租倒包”试验,将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相结合,租用农户田地进行统一规划运作,公司提供种苗、技术、资金,再发包给农户,从事生产时,雇请农民做工,支付劳务报酬,这便是“恩龙模式”的萌芽。

  1997年,恩龙公司又采取了“投山入股”的方式,承包了双溪村的千亩荒山,进行综合开发,集体、农户、公司分别按收益10%、5%、85%分成。

  2004年6月和2006年4月,记者先后两次前往这一带乡村,观察这一在荒山野岭上“生长”出的“恩龙模式”给乡村带来的变化——

  10年前只能采砂、放牧的荒山荒滩上,如今崛起一个集花卉苗木、特色经果、生态旅游、林业科技示范为一体的省级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恩龙生态发展集团公司,这标志着恩龙产业已彻底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轨。

  目前,罗溪、山门等5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2100多农户将土地、山场入股恩龙公司,覆盖农户80%以上。入股后农民收入成倍增长,由入股前每亩年均产出不足500元、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跃升至现在的每亩年均产出4000元、人均年收入8000元。公司每年付给农民的劳务工资达600多万元,加上反租倒包、入股分成等,每年有1400多万元拿出来让2000多户农民直接受益。

  “恩龙模式”十年试验结果,让罗溪一带乡村面貌大为改观,百姓观念大变,眼界大开。人们时常看到,有高规格的会议开到山里,有众多游客来山里休闲度假,昔日沉寂的山村一下子声誉鹊起,这对世代居住于僻远山区的老百姓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变化。

  安徽农业大学农科教结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阮文彪博士,对“恩龙模式”给予这样的评价:“农业家庭承包制后,仅靠单一的家庭生产方式和初级农产品生产,很难实现农村致富奔小康。‘恩龙模式’的标本意义,在于它通过土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致富奔小康。”

  恩龙理念:把农民留在土地上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宁国市罗溪村一带出现了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务工以致耕地抛荒的现象。

  然而,“恩龙模式”试验10年之后,大大改善了罗溪村及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乡村文明程度由此得到了很大改观。在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迅速增长的同时,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涌入的现象得到了扭转。自2003年起,流向比例开始变化,流向城市的人逐渐减少,返乡务工的人逐渐增多。而到了2005年,则发生了质的变化,返乡务工明显比去城市打工的人数多。

  在恩龙公司打工的年轻村民,对这里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改善感触最深。曾在城市打工、见多识广的他们,亲眼看到这里的基础设施完全脱离了农村氛围,人们几乎工作和生活在包括生产区、居住区、休闲区等准城市化规划与布局之中,随处看到绿草如茵的园艺广场、栩栩如生的公园雕塑,以及现代化的体育、休闲、娱乐设施,这里看上去与城市没有多大的差距。

  2006年4月22日,记者看到在恩龙山庄打工的村民,午休间正在娱乐活动中心开心地下棋打牌,观看节目,唱歌跳舞。

  在坐落于山涧的恩龙湖畔,有两座三星级宾馆。在总服务台做服务员的农村姑娘秦媛告诉记者,在这里打工的本地农村青年很多,不少人是在城市打工一段时间后回到这里打工的,因为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并不比城市差,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比去城市打工要轻松得多,更重要的是还能常回家看看。

  4月22日上午,在恩龙山庄民族风情园里,正在为上海旅游团队导游的农村姑娘江梦宁对记者说:“我的家就在山脚下。我去年大学毕业后完全有机会留在城市,但我还是选择回到家乡这个美丽的山沟里工作。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是城市里独有的了。”

  是日傍晚,在恩龙山庄职工宿舍,记者见到刚从“世界木屋村”下班的王拥政、王进兄弟俩,他们一边安闲地翻阅报纸,一边对记者说:“我家离这儿不远,土地虽没有入股恩龙,但我们村子里有不少人在这里打工。农忙时,公司给我们放假,让我们回家料理田地”。像这样“农闲打工,农忙种田”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了这一带乡村农民基本的生活节奏。

  恩龙公司提供的机械化作业,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落后耕作条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有时间有条件到公司兴办的旅游、餐饮、娱乐等三产打工,他们经集团培训机构培训,分别成为产业工人、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这里的产业化按专业可分为农业、林业、园艺、旅游等10多个类型。一个农民家庭成员通常在这里从事不同工作。50岁的农村妇女杨祥月,是恩龙山庄一个酒肆里的大堂经理,她与丈夫均常年在恩龙公司打工,年纯收入2万元。恩龙公司像她这样的农户有50多户。她说:“我们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挣钱,并获得丰厚的收入,这是入股带来的最大的实惠。如果没有恩龙公司,我们当然只有选择进城打工。”

  罗溪村民赵志国一家6口人,入股前,家庭年收入不足4千元,1995年投山入股后,他与妻子均常年在恩龙公司的苗圃做工,年收入超过1.5万元。他说:“现在我们不再为种田烦神了,不仅有汗涝保收的土地租金,还能就近打工挣钱,这可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如今,在宁国罗溪、山门一带,摆脱土地束缚的农村妇女,大多在恩龙集团的各类企业里打工挣钱。在恩龙度假山庄一个酒店做厨工的施大嫂对记者说:“入股后,再也不像过去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当初,人们还不知道李谢恩的思路和他的“恩龙模式”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现在回过头来,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很具典型性的经验,那就是被国内外学者称谓的一种所谓“等值化”的理念,即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实现“在农村生活,并不降低生活质量”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

  由此,引起了学者们这样的思考:为了追求更幸福的生活,农民是应该涌入城市还是留在土地上?无疑,这是“三农”问题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农民是很现实的,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光靠有限的土地是拴不住农民的”,这是得到普遍认同的观点。然而,“恩龙模式”在皖东南农村的10年试验,让“农民留在土地上同样可以幸福地生活”实现的可能性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持久战”改造农村

  李谢恩与记者谈起当前全国上下蓬勃兴起的新农村建设时,显得那样的激动,聊叙之间,流露出他的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

  他说:“宁静祥和、安乡守土、自由幸福的田园牧歌式乡村,是我心目中的‘新农村’。如果有一天,媒体公布诸如‘生活最舒适的地方’之类排行榜的话,那么,我希望我的家乡这片曾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名列其中。”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吐露了正在酝酿之中、作为恩龙事业永续发展的又一个“战略”——创办一所“新农村学校”。他要让农村孩子从小既学文化,也学实用技术。“教育,是我的又一个梦想。”他说。

  4月21日傍晚,在恩龙集团苗木基地办公室,李谢恩对记者说:“有人说我‘十年造一村’,这远远不够啊!我不能仅仅满足于做成某一方面的‘样板村’,我的‘新农村教育’理念是:让农村孩子从小树立‘当个好农民’的意识,让选择当农民与选择当工人、商人和

公务员一样,成为他们理想的职业选择。”

  李谢恩在他的每本工作日记的扉页上都这样写道:“我只是希望以我的‘试验’作为一个引子,用科学理念引导乡村发展,改变乡村面貌,带动乡亲们共同踏上富裕之路。改造农村需要多少代人的努力,所以说,我的事业才刚刚开始,我要打持久战。”

  “恩龙模式”试验所走过的沉甸甸的10年,是李谢恩率领勤劳的宁国农民为“三农”命题求解的一次独特实践,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它所“辐射”到的罗溪一带山区6000余人口的村落本身。因为它所产生的使农民从生态农业及其延伸的产业中得到的收入倍增的效应,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探出了一条新路,提供了有价值的案例。

  阮文彪博士说:“中国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以及加快农村治理结构创新。新农村建设没有经典范例和现成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恩龙模式’的创新意义,在于它初步找到了一条适应当地情况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模式,进而将会引发当地农村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

[上一页] [1] [2] [3]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