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中国女网:在挥拍中证明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6日13:46 中国青年杂志

  文-孙海光 本刊记者李纯

  似乎中国女子网球队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让世界彻底了解了我们,一如3年前的俄罗斯红粉军团。现在很多看似不能再 平常的成绩放在两年前都是一堆堆的惊喜,比如6名球员直接参加大满贯正赛,又比如我们的双打总是巡回赛冠军里的常客。 现在,中国女网已经开始逐渐融入世界职业网坛。

  其实,辉煌的奖杯数后面,隐藏了更多值得回味的故事。看过这两年间的跌宕起伏,会让你更了解每一分成绩的来之 不易……

  一 、最初的中国网球之夏

  2004年8月21日晚,那是个宁静的夜晚,宁静得让你不敢相信,第二天会制造令全世界为之眩晕的沸腾。

  雅典运动村,郑洁正在与李婷、孙甜甜聊天:“甜甜,要是明天你能拿金牌,我就用手机给你放《国歌》伴奏哈。” 四川女孩郑洁将手机铃音设置成《国歌》,她梦想着有朝一日《国歌》因为自己而奏响。而在李婷/孙甜甜半决赛战胜阿根廷 球员苏亚雷兹/塔拉比尼后,中国网球队已经可以确保升国旗了。

  “没问题!我再为你奏《国歌》!”孙甜甜拍着郑洁的肩膀说。一边的晏紫则搂住李婷,要“奥运冠军给签个名!”

  几个姑娘闹腾到很晚才匆匆去睡。

  第二天下午6点多,雅典的阳光依旧很强烈,看台上,刚上任不久的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不停地和队员们摇着手中的 拨浪鼓,那是她们临时找游泳队总教练赵戈要的。6∶3、6∶3,当马丁内斯反手击球出界时,李婷和孙甜甜蹦了起来,整 个雅典网球中心也沸腾了起来。

  这是中国网球队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也是中国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上的一枚计划外的金牌。之后,西班牙马卡报 称“中国组合完成了这项赛事中的一场革命,她们主宰了比赛。”而美联社则更不吝啬地抛出了“2004中国网球之夏”的 美誉。

  进驻奥运村后,队里年龄最小的晏紫从没去过团部,在李婷/孙甜甜拿到金牌后,晏紫反常地一个人跑到团部安心看 起了电视,进出团部的人跟她搭话时,她都会先说自己是网球队的,然后换来一阵祝贺的话语。“我就是要去炫炫,”晏紫说 ,“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

  夺冠当晚,队里简单庆祝了一番,李婷和孙甜甜回到房间后却怎么也睡不着了。“哪里还能睡着呀?感觉跟做梦似的 ,”李婷说,“或许真的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作为种子选手,我们第一轮碰到的竟然是大威和鲁宾,心里想:就这还叫种 子呀?完了,这回铁定又是‘雅典几日游’了。”

  大威/鲁宾、埃丽娅/斯切沃内、莫里克/斯塔布斯、苏亚雷兹/塔拉比尼、帕斯奎尔/马丁内斯,赛前有谁能想到 这5对世界网坛女双强手竟一一败在两名不起眼的中国女将拍下。孙甜甜回忆,在赛前的一次训练中,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海 宁就在她们旁边,姑娘们走的时候礼貌地跟比利时人打了声招呼。谁都不曾想到,一个星期后,她们会和海宁一样站在雅典最 高的领奖台。

  李婷和孙甜甜是从2002年8月开始配对的,那一年中国女网在釜山亚运会上遭遇惨败。再加之李娜在亚运会前临 时决定退役,整个国家队只剩下郑洁/晏紫这对尚无任何大赛经验的组合。于是,国家队教练张淇将目光盯向了孙甜甜,国家 队随后安排孙甜甜和李婷搭档双打,两人身高不吃亏,技术上一个偏重网前,一个偏重底线,恰好互补。

  同年10月,李婷/孙甜甜在北京举行的一站国际网联挑战赛中拿到了两人合作后的首个冠军。也就是在同一年,网 管中心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若想在

北京奥运会上有所作为,整体思路一定是要调整的,随后,做出了以“女子网球为重点, 以双打为突破口”的战略决策,中国网球开始真正试探性地接触世界职业网坛。当时国家队只有4名队员,李婷、孙甜甜、郑 洁和晏紫,教练则是重新出山的上海名帅王良佐以及余丽桥和张淇。

  接下来,国家队的姑娘们先从最低级别的挑战赛和卫星赛打起。大半年后,她们就可以参加WTA巡回赛预选赛了, 一年后,她们可以凭排名直接进入WTA二级巡回赛正赛了。在短短的一年半内,从三四百名跃进到前50名,飞升的速度是 用汗水、努力甚至压力换来的。

  出国比赛的第一关是语言关,李婷和孙甜甜曾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去美国尼克网校学习过,有一定的英语 基础,但还不足以应付所有的场合。几个姑娘每人带一台便携翻译机,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巩固、学习,并定期对词汇量进行 自我测验。

  那时,还没有多少人关注这群年轻的队员,有一次,国家队在大兴网球学校集训,记者前去采访,在拍照时,郑洁指 指

球衣上赞助商的LOGO,笑着说:“拍这儿,好让他们多给点儿赞助。”队员们已经在慢慢学会如何融入到世界职业网坛 中去,借用一句她们常说的玩笑话,“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学会吵架了。”孙甜甜因为曾在1999年去美国尼克网校进行过短 期训练,英语相对不错,所以常被大家“派”出去和国外球员就训练场地等事进行争论。

  “有一次我站在场地外,看她们和别的球员交涉训练场地,真替她们高兴,她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去适应这个圈子。” 王良佐表示。

  与队员一起奔波的还有当时的3名教练,王良佐的头发从花白几乎变成全白,他甚至连今年大学毕业的女儿找了个什 么工作都不是很清楚。余丽桥为了网球放弃了一个母亲该拥有的幸福和权利。张淇的双鬓也开始花白了,法网前国家队在先农 坛训练,他在场边一个劲地打哈欠,倒时差对他这个年纪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复出的明星

  雅典奥运会,注定将是中国女网历史上改天换地的一场盛会。也就是在那年夏天,退役近两年的李娜低调复出。

  对中国女网来说,“李娜”这个名字意味着一个个里程碑的书写者。退役前,这个武汉姑娘曾经拿过13个ITF女 单冠军。2000年,在WTA巡回赛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站的比赛中,与搭档李婷夺得该站赛事的女双冠军,这是中国选手 首度在WTA巡回赛中夺冠。退役后,李娜选择了去华中科技大学攻读新闻学,但孙晋芳上任不久后,建议她复出,湖北省也 希望她能复出参加十运会。

  “好吧,我只是想出来看看到底能打到一个什么程度。”李娜同意了。

  对老将李娜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她很长时间没有接受系统训练了。而且,由于已经没有了世界排名,她只能持 网管中心提供的外卡参加在北京、通辽、乌兰浩特等地举行的国际女网挑战赛。在同年举行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上,又由于不是 国家队队员,李娜并没有获得中网的外卡,她先是经过3场资格赛的鏖战,之后顺利晋级。在首轮2∶0轻取澳洲老将普拉特 后,第二轮遭遇美网新科冠军库兹涅佐娃。

  李娜在一度拿到赛点的情况下最终负于俄罗斯人,而胜利的库兹涅佐娃表示了对这个中国对手的欣赏:“李娜的正手 水平绝对有世界前5的实力。”

  “这是对李娜的溢美之词。”许多人认为。

  一时的挫败没能让李娜灰心。她随即参加了刚刚创办的广州公开赛,仍然咬着牙,一步步从预选赛打起。庆幸的是, 这站比赛最终成就了李娜,决赛中她以6∶3、6∶4战胜当时世界排名第91位的斯洛伐克姑娘苏查夺冠,这是中国网球史 上第一个WTA巡回赛单打冠军,纵然它只是一站四级赛事。

  守得云开见月明,国家队冬训时李娜被重新召回,当年她的世界排名便达到了第80位,原本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夺取 的一张澳网外卡已经不再需要。两年后,她的世界排名达到了第20名。

  

  三、彭帅单飞事件

  奥运会载誉归来后,迎接中国女网的是鲜花与掌声。世界再也不敢小觑这帮姑娘,沉寂多年的纪录一个个被打破,与 世界顶尖高手的关系——达文波特、莎拉波娃、小威、克斯里特尔斯——从先前的惨败,到现在形成拉锯局面。

  好消息频传,孙甜甜在2005年的中国网球公开赛第二轮爆冷战胜有伤在身的小威,彭帅也连续战胜米什金娜和克 利斯特尔斯,中国队在北京国际网球中心5∶0横扫斯洛文尼亚队,赢得了世界二组的席位。这一年,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进 入

联合会杯世界组。三年前,同一片场地,中国队以0∶5的成绩惨败给俄罗斯。

  然而,发生在2005年12月的“彭帅单飞事件”,则以另一种形式将中国女网推到人们关注的风口浪尖上,女网 的管理体制面临新的思考——

  事件源起于十运会之后,彭帅所在的天津市体育局的一个举措:撤出网球投资,不再与美国网球学校续约。彭帅个人 无力支付原先教练的工资,只得随国家队东征西战,同时失去了自己的专用技术教练和体能教练。12月初,国家女网江门集 训时,彭帅向国家队提出单飞要求,并“希望网管中心能适当放宽尺度,让自己能做到奖金自主、教练自主、参赛自主,做一 名彻头彻尾的职业运动员。”由此引发“国家利益”与“个人前途”之间的争论。

  出生于1986年的彭帅,被视为“中国网球的希望之星”,8岁起就随舅舅、著名男子网球运动员张帆学习网球。 中国网球协会在2002年6月将其送往由美国前著名女子网球运动员埃弗特创办的网球学校深造,为期一年,彭帅由此成为 “由中国网球协会与外国经纪人公司合作包装、进军国际职业网坛的中国女网第一人。”

  “国家培养了你,你怎能只考虑个人得失利益呢?”彭帅的“单飞请求”,让曾经悉心爱护她的人们难以接受。在对 2005年进行总结和对新赛季展望时,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特别提到了彭帅问题,个性耿直、注重职业精神的孙晋芳,忍不 住脱口而出,“她以为自己是莎拉波娃?国家队不搞特殊化。”这句话被媒体放大后,成了“炮轰之举”。后来,彭帅的母亲 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如果能单飞,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单飞。”另外,“条条大道通罗马,不一定非得打网球。不管 将来彭帅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努力认真、思想健康就行。”

  报纸、网络的一再渲染,使双方的分歧被演化成一场“风波”,有人开始担心,彭帅会不会遭遇田亮、王治郅一样的 命运?对此,网协的负责人表示惊讶,甚至委屈,“怎么一下有这么多说法?分歧是存在的,但这不是主要的,我们一直对彭 帅有信心、有耐心。”

  尽管时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迁,但在中国女子网球队,有一种精神是永恒的,那就是“ 个人价值与国家荣誉之间的同一性。”在为国家的体育事业拼搏的过程中,个人的价值与成就感能够被最完全地释放出来。

  在彭帅单飞事件的处理上,网管中心最后体现了新的思路,表现为冷静、理性和宽大的态度,双方就三大问题:资金 问题、国家队参赛问题、奖金和赞助费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许可“彭帅的参赛计划将由她自己或是天津方面安排,但她国家 队队员的身份不会改变,因此,她也将随大部队参加联合会杯、亚运会和奥运会等代表国家参加的赛事。”奖金分配的比例也 有所调整,让大部分奖金能回到个人自身发展上。

  不是所有的队员都赞同“单飞就好”, “还是在国家队训练更好一些。在外国很难找到合适的训练对手,不像在国 家队,经常五六个人在一起训练,彼此都有帮助提高。而且国家队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国际大赛的机会。”晏紫就认为。

  越来越个性化的队员需要更灵活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以人为本的时代,挑战着传统的“奉献观”。因此,中国女子网 球队是在观念的交锋中一步步往前走,而当大赛来临时,这些年轻的姑娘还是挺起胸膛,迎接了真正的考验……

  

  四、曲折中前进

  2006年,中国女网的姑娘们在巡回赛中屡屡爆发,很多封存多年的历史纪录一一被改写。最大的亮点仍属郑洁/ 晏紫和李娜,前者已经处在世界女双一流球员的位置,后者正朝着世界前20的目标奋进。

  1月27日,中国农历春节的前一天,远在南半球澳洲墨尔本的她们给国人送来了一份新年大礼,郑洁/晏紫2∶1 战胜现世界排名第一的雷蒙德/斯托瑟,夺得了中国网球历史上第一座大满贯奖杯。

  澳网赛前,晏紫就跟教练陈莉半开玩笑地说她们希望把春节留在墨尔本过,这也就意味着她们至少要打进决赛。由于 李娜、彭帅等队员第一周就被淘汰,国家队大部队已经按预定的机票回到国内,机票时间恰恰是女双8强后的那一天,就连国 家队也没有料到郑洁/晏紫会在墨尔本一鸣惊人。

  大年三十那天,郑洁/晏紫带着奖杯回到北京,随后晏紫回到成都享受难得的春节,从2002年进入国家队后,她 便没有在家里过春节。而郑洁则在北京和父母匆匆见了一面后,便飞赴日本参加泛太平洋公开赛了。对于其他队员,这个春节 是个难得的调整时间,但5天的假期似乎太短,大年初三那天,国家队在广东江门重新集结备战新赛季。对郑洁/晏紫来说, 局面一旦打开,好运便接二连三地到来了。

  由于今年是世界杯年,法网和温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过对郑洁/晏紫来说一切跟往日没有区别。继2004年女 单打进16强后,郑洁/晏紫又在巴黎打进女双4强。之后不到3周时间,郑洁/晏紫在我们最不习惯的全英俱乐部再次捧起 了温网女双冠军奖杯,美网8强的战绩也已经平了中国球员在纽约的最好成绩。

  本赛季,郑洁/晏紫已经取得了包括澳网和温网在内的6座双打奖杯,而当她们真正跻身世界一流双打之列后,两人 开始了新战术的钻研。“以前总是我们在暗处,研究别人。现在我们到哪里比赛,都有人说看她们就是澳网冠军,现在别人也 在研究我们的战术。”晏紫说。

  等待美网开赛的时候,郑洁/晏紫已经被列为2号种子了,这对两年前还惴惴不安地寻求大满贯参赛资格的我们来说 像是一个梦。

  不过,在本赛季最后一个大满贯美网赛场上,队员们放缓了前进的脚步。与之前的澳网和温网一样,6名百位以内的 中国球员进入了正赛,不过首轮过后,6人中也只有李娜和郑洁存活了下来。随后郑洁止步第二轮,李娜创纪录地打进16强 ,并在第三轮比赛中送给“法国贵妇”皮尔斯两个甜甜圈。

  相比女单,之前由于对女双抱有太高希望,所以平历史最佳的8强战绩似乎并不能满足球迷的愿望。郑洁/晏紫首次 以大满贯2号种子出战,在首轮艰难晋级后,次轮和第三轮更像是一次复仇之旅,多玛乔斯卡/科斯坦尼奇和哈科尔洛德/沃 斯科波耶娃首轮分别淘汰了李娜/彭帅和李婷/孙甜甜。1/4决赛,郑洁/晏紫5∶7、4∶6负于佩斯克/斯齐亚沃尼。 赛后郑洁坦言,“我们之前在默契方面的优势正在被一点点缩小,很多国外球员也都是选择一样的赛事,长时间在一起训练和 比赛的。”

  网管中心认为,本届美网的成绩基本反映了中国女网目前的整体水平。“双打是因为澳网和温网的冠军让大家对她们 的期望值一下子上去了。其实仔细分析,女子网坛其实有好几对球员的实力跟我们都是不相上下的。”为了让队员们调整状态 ,国家队在美网后随即回京,全力备战9月17日开始的中国公开赛。

  对中国女网来说,已经在过去两年里屡次证明自己的姑娘们还需要在12月的多哈亚运会重新证明一次,一定程度上 ,这更关乎亚洲霸主的地位。郑洁/晏紫,则将首次参加马德里年终总决赛,她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拿下年终世界排名第一。 这个两年前看似不可企及的目标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尽管在曲折中前进,我们仍然有理由对中国女网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心怀憧憬。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