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载人飞船和探月工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10:43 国际先驱导报 | |||||||||
中国航天50年成就大盘点 50年来,中国航天不仅研制成功了多种导弹武器系统、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还成功地发射了载人飞船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毅、韩轩报道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
“两弹一星”、载人飞船和探月工程 中国航天事业的进程可以浓缩成若干重大航天科技工程。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即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事业的决策。 6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着力研制多种类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的研制成果,衍生出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1970午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乐曲在太空的回响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80年代前期,中国在战略导弹和航天技术方面有三项重点任务:1980年5月18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1982年10月12日,首次从潜艇成功发射运载火箭;1984年4月8日,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并定点,成功进行了通信、广播、电视传输试验。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用7年时间,中国解决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大推力运载火箭,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从1999年11月20日到2003年10月16日连续5次成功发射和回收神舟号飞船,特别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又将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突破。 2005年1月开始实施的绕月探测工程,开启了中国航天深空探测的第一步。探月工程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继“两弹一星”、载人飞船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苏联毁约,中国航天自力更生 当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后,中国着手以苏联型号为参考仿制导弹,但在关键时刻,苏联单方撕毁协定,迫使中国航天更快地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我国自行设计的导弹研制成功后,毛泽东主席风趣地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如今,中国研制的12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覆盖了高、中、低各种轨道范围,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地球静止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1吨,基本上满足了发射不同用途重型卫星的要求。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91次腾空,将中国自行研制的75颗空间飞行器送入预定轨道,成功发射了28颗外国制造的卫星。 1978年年底的一天,在我国内地的一个偏僻山区,人们像赶集一样去瞧稀罕,说是天上掉下来个怪东西。第二天,来了些手提工具箱的人,他们雇了十几个小伙子,才把这个大家伙抬到公路上运走。这,就是我国早期回收返回式卫星的情景。如今,中国已独立研制成功了16种不同功能的人造卫星,比如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即将形成,构建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计划正在加紧实施。在发展系列卫星的同时,国家支持发展卫星公用平台,已形成了“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CAST968和CAST2000等卫星公用平台。地球静止轨道大型卫星公用平台的首发星即将发射,标志着当前中国卫星平台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走向国际,参与国际航天决策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美国休斯卫星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现了中国运载火箭国际商业发射服务零的突破。至今,中国共进行了24次国际商务发射服务,成功地将美、法等国制造的28颗卫星送入太空,还提供了5次搭载服务。 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中国成功地发射了与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的“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卫星,实施了中欧合作的“地球双星探测计划”。这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空间合作的标志性事件。2004年10月,中国和欧盟签署了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的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卫星导航已走上国际合作的道路。在中国与巴西开展应用卫星合作研制的同时;整星出口也实现了零的突破,中国已先后同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签订了中国为两国研制发射通信卫星的合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国加入国际航天组织,中国人开始参与国际航天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截至目前,国际宇航科学院的中国院士已达48位。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