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一夜暴富的诱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09:23 国际先驱导报

  一夜暴富的诱惑

  是什么推动福建沿海地区掀起“海底捞宝”的狂潮?

  国际先驱导报驻福州记者康淼 记者盛军报道 从2005年夏天以来,福建沿海地区的部分渔民找到了一份新的“职业”,他们驾船出海不是为了张网打鱼,而是潜入海底“捞宝”
,驱动他们弃渔找宝的是一个个一夜暴富的美丽泡沫。

  盗捞有“供需链条”

  莆田市公安边防支队参谋长张亚新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介绍说,福建海上盗捞文物风起源于“碗礁一号”,最早是当地渔民无意中发现的。后来一些“聪明”的渔民开始“动脑筋”,有组织有“策划”地去盗捞水下文物。早期当地航海主管部门曾经发行过一些海图,上面都有一些标识,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渔民避让暗礁和古沉船。一些“聪明”的渔民就拿着这些海图到海面上盗捞文物。

  张亚新还介绍说,莆田水下文物盗捞风盛行还跟当地海况较差有关,近年来莆田渔业生产比较差,当地鲍鱼、海带等主要海上养殖业不景气,于是一些渔民便冒险去盗捞水下文物。

  早期渔民们的水下文物盗捞使用设备都很简单,普通的木船,渔民将软管含在嘴中下水。而现在,盗捞集团呈现专业化和公司化运作,购买摩托艇,雇佣外地的潜水员,主要是广东和山东的,购买专业潜水服。一般普通的一艘摩托艇就要5万元左右,潜水服一套要5000元左右。

  一个盗捞集团都有好几条船只,打捞船在进行文物打捞的同时,一些文物玩家直接在现场进行鉴定,如果认定是比较珍贵的文物,马上放在摩托艇上进行转移,转移到岸上后,这些盗捞集团还会使用

数码相机等设备将文物进行拍照,并将它通过互联网传到外地的文物买家手里。珍贵的文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销售出去,一种是直接在海上与台湾船只进行交易,另一种是陆上交易,主要卖给香港、上海等地的文物贩子。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一篇报道的描述,非法打捞人员基本分三种人,一是外地从事文物倒卖的“专业”人员,这些人的资金比较雄厚,他们勾结熟悉情况的当地渔民,由他们出资购置船只等设备,这类人员对沉船的破坏性最大;第二种人是附近的生意人,他们对文物不了解,把捞海瓷看作是低投入,高回报的纯粹生意,有趋之若鹜之嫌;第三种人,是当地的渔民,由于近水楼台,他们的参与人数最多。但他们一没有专业知识,二没有财力支持,所以“收获”最小,也最惹眼。

  卖价不菲

  尽管边防部门严防死守,非法打捞分子依然铤而走险,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在中国,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爱好者总数约为一亿,“捧瓷大军”高居榜首。改革开放以后,陶瓷市场只增不跌,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短短20年时间里,古瓷器的价格至少涨了100倍。

  “谁不想一夜暴富!”福建《海峡都市报》记者曾经在松下码头采访,一名知情者说,当地有人曾捞上来1000多件瓷器,每件最少能卖2000元。该报记者还在暗访中得知,目前,广东、浙江、河南等地的文物买家,已闻风赶来,松下港及附近的长屿岛,如今已成为国内古代青花瓷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只要是有一定经验的青花玩家,都知道松下、长屿这地名。

  这篇报道还介绍说,普通的一个碗,能卖到2700元到3000元,而大盘的价格在5万元左右,因为“买快艇、潜水设备等,要投入上百万,卖的价格不能再低了”。

  文物市场管理有漏洞

  在这股盗捞热潮的背后,是一个市场在无形当中推动,卖家和买家这根链条当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由于一些拍卖公司和文物市场管理不严,导致这些盗捞上来的文物能够流入正规市场,取得合法身份。

  据《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碗礁一号”沉船被发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盗捞者”掀起了一股疯狂盗捞海底瓷器的黑色狂潮,而全球文物市场也已开始了一场“海捞瓷”买卖热。

  2005年夏天清代古沉船“碗礁一号”的被发现和部分古瓷的出水,不仅震惊了文物、考古界,同时,也吸引了非法打捞海底古瓷器者的目光,并极大地刺激了文物市场的神经。目前,“海捞瓷”已成为古董玩家关注的热点。

  5月,北京某拍卖公司举办的“海捞瓷”专场拍卖会上,同属于“海捞瓷”的一把元末明初青花龙纹大提梁壶和一只明洪武釉里红莲口鱼藻大盘,分别以671万元、792万元人民币拍出。这无疑刺激了不法分子盗捞海底文物的狂热欲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