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海上丝绸之路水下宝藏探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09:23 国际先驱导报

  海上丝绸之路水下宝藏探秘

  随着越来越多海底宝藏被发现,人们对蔚蓝色的大海深处还有多少宝藏也越来越充满了好奇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孙彦德报道 一艘满载精美瓷器、香料和质地优良丝绸的商船,从中
国东南沿海港口出发后,开始了前往非洲从事对外贸易的漫漫西行之路。忽然,海面上掀起了滔天的巨浪,一时间风雨大作,或许船员们还没有来得及采取任何自救的措施,就与船舶一起消失于茫茫太平洋深处。海底的泥沙迅速掩埋了沉船,及至它再次被人类所发现时,时光已经过去了近千年!灾难的阴影已经被岁月的流沙冲淡,剩下的只是今天日益势利的人们对船上千年前的宝藏仍保存完好的惊叹。

  这个千年交汇的图景,正频繁地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上演,而随着越来越多海底宝藏被发现,人们对蔚蓝色的大海深处还有多少宝藏也越来越充满了好奇。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刘禹锡用诗歌描绘了唐朝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而韩愈笔下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则是另一种气势:“货通狮子国,乐奏粤王台。”

  从东南沿海到南中国海,再延伸到波斯湾、非洲西海岸,甚至更远的地方,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干线,又有多少历史之谜等待着人类去逐一破解?

  作为海洋文化的主要载体,船舶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沉睡在海底的商船,不仅是当年海上贸易繁荣的标志,更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未知的宝库。

  “郑成功的指挥舰”现身福建

  历史往往在不经意间才会露出真容。

  1999年12月,在百年天文大潮中,福建深沪湾海域的海水退潮时,一个叫施修河的村民在离海岸近50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尊铜炮、一尊铁炮以及其他器物,后来被命名为“深沪湾沉船”的这一历史文物才开始浮出水面。

  而由清人江日生所著的《台湾外记》一书中,则对这条沉船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晋江市博物馆负责人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也非常肯定地表示:“深沪湾沉船规格较高,应为郑成功军队中的指挥舰。”

  明朝时期的战争硝烟早已散尽,只有那些带有龙首状耳轴的铜炮,在经历了水下几百年的海水和泥沙洗礼后,无声地注视着今天的世界。

  “南海一号”价值勘比兵马俑

  它被发现于20年前,但直到今年7月1日,具体打捞方案被确定的消息才经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之口正式发布,其中的谨慎颇为耐人寻味。

  据相关资料介绍,1987年,广州救捞局在广东台山与阳江交界海域寻找一条东印度公司的沉船时,意外地从一条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一条铜鎏金带钩,属国内首例出土文物。由此,“南海一号”因可能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迅速为人们所关注。

  整艘船长约30米,宽10米,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海面下20米深处,覆盖船体的淤泥厚度竟达到2米!或许正是因为淤泥的保护,或许还有其他原因,正襟端坐海底的“南海一号”,被发现时船体木质敲起来仍铛铛作响。

  是什么人在驾驶着这条唐宋时期的船只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失事时他们是从哪里出发又是要驶向哪里?恶劣的天气是否让绝望的他们一筹莫展?这些千古谜团也许一时尚无法破解,但老文物专家已经被船舶上发现的文物感动得热泪盈眶。而沉船的价值是否真的可与秦始皇兵马俑相媲美,大概还要等打捞出水后才能真相大白。

  “碗礁一号”沉船之迷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因为成为海底沉船发现的集中区域,与此同时,由福建渔民发现的沉船比例也相对较多。“碗礁一号”沉船就是去年6月,一福建渔民在东海碗礁海域无意中发现的。

  据报道,“碗礁一号”长13米,宽2米,共有近万件、90多种器形的青花瓷器出水。和其他沉船类似,这艘清代沉船自发现后也一直笼罩的神秘之中,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船上的同一批瓷器却分属清朝不同年代,而对于其沉没地点是否属海上丝绸之路,业界也有很多争议。

  除了上述三个比较著名的沉船外,本报记者根据有关方面公开发布的信息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沉船和其他宝藏还包括:

  上世纪80年代,瑞典人在瑞典歌德堡市海域发现的“歌德堡号”(该船已被瑞典人按传统工艺复制成功);

  1986年4月,英国人米歇尔·哈彻在南中国海域盗掘中国康熙年间青花瓷器等文物,并在荷兰大肆拍卖,正是该事件引起了中国政府对水下文物考古工作的极大关注;

  1990年发现在福建连江顶海的白礁I号元代沉船;

  1992年以来,在辽宁绥中三道岗的渤海海域,一艘满载瓷器的金元时期沉船也被逐步发现,等等。

  【链接】海上丝绸之路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此成为了海底沉船及文物集中的一个区域。

  所谓“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陆上丝绸之路而言的,由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他1967年出版的《探索海上丝绸之路》的专著中初次提及,这个概念如今已被学术界所普遍接受。

  作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早在中国秦汉时代就已经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具体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波斯湾、红海,将中国生产的丝绸、陶瓷、香料、茶叶等物产运往欧洲和亚非其他国家,而欧洲商人则通过此路将毛织品、象牙等带到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国当时的对外贸易兴盛一时。元朝时的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是由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又由“海上丝路”返回本国的,他的游记里记载了沿途南洋和印度洋海上的许多“香料之岛”。

  由于时代的变迁,海上丝绸之路自1842年鸦片战争开始后就走到了尽头,留给后人的则是一个又一个谜团。一些研究学者普遍认为,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更为彻底的贯通,也是证明历史上存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依据之一。(孙彦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