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乱的假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9:42 《法律与生活》杂志 | |||||||||
本刊记者/孙欣 偌大的客厅里坐满了人,刘梅一家四口明天就要回美国了,她的亲戚们都过来了,想最后再聚一次。 雇两个保姆
饭菜满满地摆了一大桌,两个保姆还在厨房里忙活。半天了,还没见刘梅从房间里出来,她姐姐抱歉地对记者说:“明天早上的飞机,现在还没收拾好东西呢。”记者瞥见刘梅的房间里随处堆着杂乱的物品。刘梅的姐姐说,她这次回来三个月花了三万多人民币,见什么都想买。 刘梅是地道的北京人,兄妹三个。父母都得过脑血栓,父亲的半边身子不利索,每天不停地去运动场做康复运动;母亲病得很重,全身瘫痪,说话不清楚,发展到现在已经只能通过鼻饲管进食了。近几年,刘梅的姐姐下岗了,又离了婚,带女儿艰苦度日。大哥经济状况好些,但又有一大家人,自顾不暇。远在美国的刘梅,成了家里的经济支柱。她给父母买了一套带小花园的大房子,姐姐带女儿也住在这里,还雇了一个保姆。刘梅每年都会回家住三个月。她说:“回来看看父母。母亲不能说话了,可看着塌实。” 说是这样说,其实刘梅回国后跟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她总有数不清的活动和朋友。“在这里,有人帮我看孩子呀。”刘梅感觉这三个月真是太轻松了。她说在美国实在不舍得掏1300元美金左右的保姆费,她全职在家带孩子,“我做饭孩子就放在厨房里,要她能看见我的地方”,女儿两岁多时有了老二,怀孕后期,没办法挺着大肚子追淘气的女儿,她才请了个保姆,老二不到两个月,她就把保姆解雇了,带着两个孩子回国了。她计划得很好,在中国呆三个月后女儿正好两岁九个月,回美国就可以上幼儿园了,自己带着五个月的老二就比较轻松了。 回国后,她专门让姐姐去帮她找了个看孩子的保姆,女儿送到附近的幼儿园,自己完全解脱了。看孩子的保姆1000元,看老太太的保姆900元,都是她出的,她不在乎,因为“太便宜了,加起来还不到2000元人民币,合美元还不到300元”,所以她经常会给保姆们一些奖励,衣服、鞋子、钱。 优厚的待遇还是堵不住保姆的嘴,看小孩的保姆尤其不能理解刘梅“为什么基本不管孩子?抱都不抱,都变成我的孩子了”。在保姆推着的老二的婴儿车旁边,很少能看见刘梅的身影。“基本就是喂奶的时候才抱抱”,保姆抱怨,因为看不惯主人的“对孩子的漠视”,这名保姆没干满一个月就走了。“她总抱着孩子,养成孩子这个习惯,回美国后我哪有时间抱他?”刘梅抱怨。 帮孩子找玩伴 比较起来,刘梅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已经懂事的女儿身上。她甚至计划把女儿送回来上小学,“国内教学水平高”。她对幼儿园也很满意,“幼儿园便宜呀,才600多元,老师对孩子还非常好”,她忙的时候甚至把孩子寄放在老师的家里。她后来干脆另外花钱把幼儿园老师请到家里教女儿跳舞,还召集了一群院里孩子来学,说孩子多女儿才喜欢学。 “院里小孩多”,这也是刘梅喜欢回国的重要原因。小区游乐园里,总是聚集着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孩子。刘梅把女儿从幼儿园里接回来,总让她一直在那里玩到天黑。这时候,她会带上一袋水果,边分给旁边的孩子边对女儿说:“看,小哥哥吃了,你也吃一个吧。”或者主动跟某个孩子的家长说:“你们孩子吃饭好吗?到我家去吃吧,今天我家吃鱼,我女儿自己不喜欢吃。”小区几乎每个孩子的家她们母女俩都去过,去人家家里吃饭或玩耍。她的邻居经常会被她问道:星期天你们去哪里玩?我们也一起去吧。“在美国,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刘梅说她在波士顿的家距离邻居很远,放眼望去,只有自己家大大的房子和大大的院子,女儿没有玩伴很孤独。她只好经常带女儿去一些孩子聚会的地方,“那里还要花钱呢。说白了,就是花钱跟别的小孩玩”。 忙乱的社交购物活动 在帮孩子联络伙伴的同时,刘梅建立了自己更多的关系网。她拿出一本广告给记者看,那是儿童服装的广告,头一个模特就是她女儿,洋红色的运动服穿在这个白皮肤的混血儿身上确实非常漂亮。她的弟弟,那个还躺在摇篮里的小洋娃娃,也成为了某婴儿食品的代言人。“这都是我一个朋友帮忙推荐的”,刘梅很为自己的社交能力骄傲。记者想起第一次见到刘梅,就是她在打电话,打个不停。“同学、朋友都在这边,回来当然要联系喽”,刘梅的姐姐说她“总有打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邮件,她一回家,电话、电脑就是她一个人的了”。 就是这种善于交往的性格让她在一次萍水相逢中遇见她的美国老公,并在交往一年后成为美国媳妇。当时她妈妈坚决反对,号称坚决不能让“美国鬼子”当女婿。现在她老公每次回来都会想起这件事,会笑着对岳母说:“美国鬼子来了!”每次距离度假结束还有两个星期,刘梅的老公就会飞过来接他们。刘梅的姐姐会在他来之前突击整修小花园,种葡萄、种月季……“老外去年回来说我们的花园荒着可惜了,我今年就给他把这些花草种上,现在他每天都吃一串藤上结的葡萄。” 其实“老外”来的短短半个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欣赏刘梅姐姐的“杰作”,他总被刘梅拉着一起去走亲访友,还有无穷无尽的采购。去年刘梅在一个批发市场给女儿买了一个塑料游泳池,“才100多元。回去我给她放在院子里,玩得可好了”。所以今年她又去那里买了游泳圈、救生背心。 带孩子们去照相,也是她每次回来的必修课。给儿子穿上红兜兜,拍了一本的相片。“美国没有这个,即使有也非常贵”。 要回去了,刘梅万分不舍,她想把姐姐带回去帮忙,可是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和正上初中的外甥女都离不开,她很丧气,“回去就没这么清闲的日子了”,顿了一下她又笑了:“还好,我打算明年5月回来,离现在也就不到半年的时间。”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11月下半月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