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逸:发起新汉语运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16:32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郭涛涛

  新世纪:汉语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唐逸:柏拉图看现在希腊的报纸是没问题的,孔子如果生在现在的中国,就难以看懂如今的汉语,汉语已经和传统文 化断裂了。

  在上世纪初五四运动时期,看文言文问题不大。拿20年代的白话文报纸和清朝文言文报纸相比,两者还有衔接。而 现在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如果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读文言文也很困难。

  新世纪:如何解释现代汉语的这种断裂?

  唐逸:汉语的断裂有很复杂的因素。比如1949年建国后的文字改革,繁体字变成了简体字,说话和思维的方式也 改变了。当时的想法是汉语不简化,工农兵就不识字,但是现在台湾农民比大陆农民的文盲少。这种转变就造成了现代汉语与 文言和海外汉语的断裂,这种断裂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过目前还很难评估文字改革的成功或者失败。

  新世纪:现在的语言和过去的语言相比有何不同?

  唐逸:现在很多词汇都属于商业的东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作秀”、“大腕”之类的凝固化词语越来越多,使 得人的表达非常简化,个性化的东西很少了,汉语的美丽也就受到影响。

  五四时代提倡白话文,那时候的白话文,与传统文化还有衔接。只是五四运动并没有走通人的价值自觉这一步,但是 五四运动在汉语文化上做了很多工作。

  在上世纪,文革时是暴力语言;而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来,就好多了,没有那么多文革式的语言了。现在则是“ 商潮”八股。

  新世纪:您觉得“商潮”八股的制造者是谁?

  唐逸:可能是有势力的利益集团,也可以是好奇的个人,甚至是舞文弄墨的作者。但无论由谁制造,一旦成为潮流套 语,皆有抹掉个性,遮蔽真实的功能。

  新世纪:你判断“商潮”八股会造成什么后果?

  唐逸:“商潮”八股的泛滥造成了中国人主体精神的缺失。

  现在的表达有两种,一种

商标化,一种广告化。说这个人比较痛快,一个字,“爽”,把所有个人的微妙感觉、一个 人与其他人的不同都涵盖了。这样的语言离传统更远,和传统语言非常隔膜。词汇句法与传统语言十分不同,人们对传统文化 就很难熟悉了。

  汉语现在比较跟潮,没有主见,缺乏主体精神,所以很容易发生跟风变化。由于与传统文化的断裂,现代汉语没有非 常稳定的基础。而语言反映了人的意识,汉语主体精神的缺失也反映人的辨别力的缺失。

  这样的结果便是个人观察的种种独特感觉和富有创造性的发现皆被抹杀了。我的确是在说话,但不是说我自己的话, 而是由着一种潮流的思维定势,如同轧路机在自己的心田里轧过一遍一样。

  如果一个社会里有相当多的人,出于对传统的蔑视,对他人的不尊重,或仅仅出于好玩或任性,便任意滥造词语和扭 曲规范的句法,后果是什么呢?恐怕是由语言秩序开始紊乱,而终至社会秩序的某种紊乱。

  新世纪:发起“新汉语运动”的初衷也在于此?

  唐逸:汉语和当前中国人的处境、中国的国力、体制都有关系。

中国经济要发展,国力要强大,民族要有凝聚力,就 需要有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豪感。

  14~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的理念是人的价值,是一种由文化自觉向人的自觉转变的过程。在中国,即便 是在五四运动时期,这一步也没有走通。

  新世纪:“新汉语运动”具体指什么?

  唐逸:所谓“新汉语运动”,就是提倡一种规范清晰、理性求证的精神和富有主体精神的语言。没有主体精神就不可 能有求证认真的精神。现在学者写文章,讲一种思想,多半是叙述,并不如西方学者那样举出充足的事实和逻辑上的证据。

  如果从写文章和日常语言上注意到这个问题,会带动社会很多方面的转变。从看报纸杂志到教科书或者课外读物,看 多了会受到影响。如果大家比较尊重规范的东西,那么语言是会改变社会风气的。

  新世纪:您打算如何来推动这个运动?

  唐逸:我和妻子花费了一年时间写了《汉语文化读本》,从2005年12月到现在都在做这个事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