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国:嘉靖心中有盘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5:18 新世纪周刊

    嘉靖心中有盘棋,大臣、宦官、子民都是他的棋子

  本刊记者/胡凌竹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的剧本原名《大明王朝1566——海瑞》,剧本在广电总局重大题材办送审时,明史学家刘志琴应邀阅读了剧本并提出修改意见。她读完剧本后,对编剧刘和平说,“你的剧本写得很好,尤其是对嘉靖皇帝的描写,把他塑造得特别精明。但他的精明又不像康熙一样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而是藏起来了”。

  当刘和平第一次向陈宝国发出扮演嘉靖的邀请时,陈宝国并不愿答应,因为他演过了4个皇帝后,放出话说“不会再演古装剧了。”而且刘和平给出的1个月准备时间在陈宝国看来也有些仓促:“刚演完越王勾践,正在休息阶段,加上还要研究嘉靖这样一个如此遥远的人物,至少需要3个月。”但是,这样的决定在看完剧本后被陈宝国自己推翻了:“这个角色不同于以前演过的任何一位皇帝,他偏离正常人的渠道很远,这让我有冲动去诠释。”

  新世纪:其实你从前演的每一个皇帝都各有特色,可为什么你会认为嘉靖是最特别的一个?

  陈宝国:因为他是最不像皇帝的皇帝,不张扬,甚至很阴柔。成天坐在房间炼制丹药,不上朝,看似心中无物,可其实牢牢地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皇帝是从前的影视剧里没有出现过的,我想要带给观众一个最特别的皇帝。

  新世纪:你如何去诠释这种“特别”?

  陈宝国:我在扮演一个角色的时候,往往会去思考这个角色心里在想什么。嘉靖是一个很会玩弄政治的人,很多人说他是昏君不理朝政,可是你仔细想他为什么会把海瑞留给他的儿子处置?因为他不想成全海瑞做忠臣的心思,不想留下自己做昏君的名声。嘉靖心里很明白一切是怎么回事,他一直都站在暗处,通过宦官和亲信控制着一切。可以这样说,嘉靖心中有盘棋,大臣、宦官、子民都是他的棋子,他的智慧都用在了政治上。

  新世纪:扮演嘉靖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陈宝国:其实没什么困难,因为扮演过那么多皇帝,也能揣摩到帝王的心思。他们都猜疑、孤独、身边没有值得信任的亲人。在这种基础上,再去表现其霸气的不同。

  新世纪:但嘉靖给人的感觉是没有霸气。

  陈宝国:其实只要是君王,都是有霸气的,只是嘉靖的需要收敛一点,他不会把这种霸气写在脸上,而是放在心里。他心里明白自己是一个皇帝,手中是权力。而且我也不认为霸气就是那种外在的东西,应该是一种气质。很多演员演皇帝就瞪大眼睛提高声调大嗓门吼,像吃了猛药一样。有句话说得好,声音越大,说明心里越没底。

  新世纪:还会说以后不演皇帝了吗?

  陈宝国:现在不敢这么说了,演过嘉靖之后我意识到,中国还有许多特别的皇帝,比如

秦始皇、赵匡胤等,如果有和《大明王朝》一样好的剧本,我肯定还是要演的。

  (本刊记者张鹭对此文亦有贡献)

  毛佩琦:他是明中兴之帝

  对于嘉靖皇帝,大家所知道的多数是从野史中得来,其他则一概不知。但最近,对于这位皇帝的几本著作扭转了这种印象,他在新的传记里被塑造成一名革新家,谈到了他完善科举制度,强化内阁职能,实际上是中国文官制度的进步。

  而我认为,他相信道教和其他皇帝相信佛教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能因此就把他打入异类。他所推动的改革,一直延续到隆庆、万历年间。从嘉靖到万历,是明朝的中兴时期,嘉靖皇帝功不可没。

  嘉靖:过于聪明

  真正的治国之道是宽容和人道,不是权谋与诡计

  -当年明月

  在明代的十几位皇帝中,嘉靖的知名度十分之高,当然了,很大的原因在于那一篇著名的《海瑞罢官》,而在历史教科书中,嘉靖先生的评价总是脱离不了这样几个字——昏庸无道,荒淫无耻。

  在很多人看来,这位嘉靖皇帝几十年求仙问道,炼丹祈福,而且不理朝政,不问百官,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劲皇帝,而且还比较蠢。

  事实果真如此?

  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这位皇帝是明代历史上最为聪明的皇帝之一,他的智商要远远高于常人,执政40多年,玩弄无数人于股掌之间,那些认为他是昏庸之辈的人算是彻彻底底地被他给蒙了。

  正德十六年(1521),历史上最为传奇的皇帝,玩了一辈子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在坐船时掉进了河里,虽然被捞了上来,却因此染了病,一命呜呼了。

  由于他十几年如一日地专心致志于玩,孩子也没能顾得上生。可是皇帝总得有人做,于是当时的朝中第一号人物杨廷和代理了三十七天的皇帝,最终选定了接替皇帝的人选——朱厚。

  朱厚是朱厚照的堂弟,当年15岁,他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杨廷和从众多龙子龙孙中选择这个少年,据说是因为这个孩子非常聪明。

  只要足够机灵,智商够高,就能当一个好皇帝。 这就是杨廷和的预想。

  当然了,老谋深算的杨廷和之所以做出这个抉择,还有一个想法——孩子小,好控制。

  可惜他失算了。

  历经三朝不倒,混迹官场几十年,老奸巨滑,刘瑾也搞他不定的杨廷和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年仅15岁的孩子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一个足以战胜他的天才。

  杨廷和准备迎接朱厚进京当皇帝,在他看来,这个孩子应该对自己感恩戴德,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朱厚却提出了异议。

  问题出在名分上,朱厚小朋友认为,自己是接受遗诏进京当皇帝的,可是杨廷和要他先当皇子,再以这个名义当皇帝。这是个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所以他希望杨廷和能够按照他的意思重新安排皇位继承的手续。

  杨廷和拒绝了,自己三朝元老,还能听你这个小孩子的使唤?!

  面对着老江湖的蛮横态度,朱厚笑了笑,表达了他的意见:“如果一定要这样安排也行,不过我就不去继位了。”

  杨廷和傻了,他这才发现,这个15岁的孩子竟然如此厉害。无奈之下63岁的杨廷和与15岁的朱厚达成了妥协,总算把这件大事给办了。

  杨廷和松了口气,事情总算是解决了,可他不知道的是,更要命的麻烦还在后头。

  登基之后不久,朱厚开始玩起了新花样,他表示既然自己已经是皇帝了,那么自己死去的父亲就不应该再当藩王,而应该追认为皇帝。

  这事情要放在今天,民政部门几分钟就给他办了,反正人都死了,给你个头衔又能咋地,可在当时文官的眼中,这是个大逆不道的事情,熟读孔孟之道的读书人们最重视的就是君臣礼仪,你朱厚算老几,敢挑战祖宗传统?

  于是杨廷和又一次当仁不让地挺身而出,准备跟朱厚玩命。

  双方你来我往,斗了足足十几年,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在朱厚的步步紧逼之下,杨廷和使出了最后一招——主动提出辞职,这意思也很明白:我是三朝老臣,朝中大都是我的人,你朱厚要是坚持自己的主张,我就来个非暴力不合作,看你怎么办!

  然而斗争结果着实出人意料,朱厚接到辞职报告后丝毫不慌,只是平静地表示,既然你要走,那就走吧,我发路费给你。

  权谋老到的杨廷和惊呆了,几十年来,什么大风大浪都过了,竟然在朱厚这条小阴沟里翻了船。

  但杨廷和是不会就此罢休的,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跟朱厚最后摊牌。

  同年7月的一个早晨,亮底牌的时候到了。

  这一天,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如往常入宫,站在左顺门前,突然振臂高呼,喊出了一句明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口号:“国家养士150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闹事的时候到了,兄弟们上吧!

  在他的身后,是229名大臣。他们跟随着杨慎,在左顺门前放声大哭起来,一时之间宫门口哭声震天,乱得一塌糊涂,这些文官们如此苦心,只为了告诉这位青年皇帝一件事情——你要听我们的话!

  朱厚十分恼火,但他及时运用了自己那超人的智慧,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当然,不是妥协。

  他十分明智地认识到,对付这些读书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于是他选择了一个最合适的方法——打。

  处理结果如下,当日在左顺门前闹事的官员,四品以上官员降一级工资,四品以下者全部打屁股,这些文人平日缺乏体育锻炼,身体不结实,这一打就打死了十七个人。

  带头闹事的杨慎被派到云南参军,永世不予返京。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左顺门事件”,此事以文官集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年轻的朱厚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轻易解决了问题,此后的40余年中,没有人再敢触动他的权威。

  而这一年,他才18岁。

  朱厚在明代10余位皇帝中,智商可以排在前三位,他熟练地运用着权谋,操纵所有的人,他所在的时代人才辈出,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人都是饱读诗书,久经考验,深通权术的官场老手,然而他们和朱厚比起来,水平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是一个权力斗争十分激烈的时代,耿直的夏言被阴毒的严嵩杀死,可严嵩也没有高兴多久,徐阶很快用更为阴狠的方法解决了严嵩。

  我们往往会为夏言的死而叹息,为严嵩当政感到悲哀,为徐阶的胜利欢呼叫好。在很多人看来,严嵩是坏人,代表着邪恶,夏言和徐阶是好人,代表着正义。

  他们错了。

  真正的幕后黑手是朱厚,所有的矛盾都是他故意制造的,他用夏言来制衡严嵩,再用徐阶来制衡严嵩,在他的统治之下,没有人可以威仪天下,号令百官,除了他自己。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他才是老板,夏某人,严某人,徐某人都是他的打工仔,他们的工作只是干活,如果有谁敢冒头,就打击并开除他,找另一个人来代替。

  无数人都知道嘉靖皇帝朱厚白天不上朝,在宫中修道,不管国家大事,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晚上在干什么?

  答案是批改奏章。

  他虽然追求长生不老,不见大臣,但在40多年的皇帝生涯中,没有一天懈怠过国家大事,没有一件事情能够瞒过他的眼睛,没有一个大臣能够忽悠他。

  他知道小事情不用管,也管不过来,他只需要解决大事,把小事情交给大臣去办,然后在大臣中间制造矛盾,让他们互相攻击,总经理是夏言还是严嵩,对他并不重要,只要董事长永远是他朱厚就行了。

  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使用着权谋,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地控制住所有的一切。

  他太聪明了,聪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聪明得过了头。

  过了头的聪明,就是愚蠢。

  在他的统治时期内,政治斗争不断,大臣们忙于拉帮结派,无暇国家大事,蒙古军队打到了家门口,各部门不想着退敌,却在相互推诿责任。而他的精力却大多放在了修道炼丹和权谋上。

  朱厚一直相信,用他的智慧可以牢牢控制所有的人,稳固他的江山,他做到了,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地位,然而大明王朝却在他的智慧中不断地衰弱着。

  真正的治国之道是宽容和人道,不是权谋与诡计,从来如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