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叶永烈:幻想正在成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14:37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李梓 对叶永烈来说,生命中最奇妙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在21岁时所预言过的未来世界生活,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 叶永烈的家,常常让去过的朋友大吃一惊,那体积庞大的商务用复印机,和一般家庭很少见的碎纸机等,各种各样的 最新电子产品,常常引来询问。“就连我那在美国工作了多年的儿子,也称我是‘高科技老爸’。”叶永烈说。 “小灵通”的爸爸,这是很多人想起叶永烈的第一印象。在叶永烈的生活中,最奇妙的事情,莫过于自己21岁时所 预言的未来世界生活,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 “前段时间,刚刚看见日本制造出了可视手机。去年,也是日本,制造出一个尾部有螺旋桨的汽车,说是堵车的时候 可以飞起来,我当时一看,这不是漂浮车吗,可惜那个样车耗油太大,还在改进中。”叶永烈说。21岁时,他在北京大学图 书馆里写出的未来世界生活蓝图,已经有20多项实现,在有生之年,他相信还能看到更多,最终,那个让无数中国儿童大感 兴趣的未来世界,将会全部实现。 小灵通预测未来 196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叶永烈,刚刚结束了他参与《十万个为什么》的写作工作,开始写作一本关于 未来的书,这本书只花了他几个月的时间,被命名为《小灵通的奇遇》,他自己对这部作品很满意,相信出版社肯定会感兴趣 。 不料,已经出版过他两本书的少年儿童出版社拒绝了这部书稿,叶永烈认为,这是因为他所写的未来美好生活与当时 的现实格格不入,“大家都吃不饱,你还把未来写得那么美好。” 这本书直到1978年才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并被定为当年该社的重点书目,首发300万册。“那时少年儿童出 版社的一个编辑找我约稿,我说,这有一个现成的书稿,拿去看一看吧。”这本书给中国少年儿童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此后,叶永烈分别于1984年和2000年再度畅游未来,将小灵通形成一个完整的书系。但对于后来的两本书来 说,尽管叶永烈的功力远甚于21岁时,但其划时代意义远远比不上第一部。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对未来世界的前景观望,其他的科幻小说家也有很多作品,但他们只是对其中的一两项科技作幻 想,比如《珊瑚岛上的死光》,而《小灵通漫游未来》完整地勾勒了未来世界的城市和生活。”叶永烈对他的这部作品颇为满 意。“国外的科幻小说,普遍把未来世界写得很恐怖,充满战争,污染严重,但我认为,未来肯定应该是美好的,是让人向往 的。” 2006年,《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最新版本发售,在开篇列了一个表格,把书中所写的而已经实现的科技发明作了 对比,一共列出2 0多项,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考虑到这本书写于1961年,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写这本书之前,我参与了科技丛书的写作,为此两年都没有回家,一直呆在北大的图书馆里。当时我收集了许多科 学界的逸闻,写成一本小册子《科学珍闻300条》,但是这本书出版社没有看上。后来我写《小灵通漫游未来》,很多素材 就从这本书里得来,但也有的是我一时突然的灵感闪现,比如当时我一笔带过地说未来城的街道整整齐齐,电线杆都埋到地下 。当时这样写没有什么依据,但现在我住的上海,大部分电线杆都埋到地下了。” 让儿子大吃一惊 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叶永烈一直有一种嗜好,把自己能用的最方便的东西搬回家,让他乐此不疲。上世纪90年 代初期,叶永烈发现街上有碎纸机卖,立刻买了一台。“我家里常年有很多来信,对信件的处理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扔到外 面的垃圾箱里,居然有人捡回去收藏,就因为信封上有叶永烈的名字和地址。于是我们把信集中起来,过一段时间拿到郊区烧 一次,可是到了90年代,上海要找一个烧垃圾的地方已经很不容易了,有碎纸机,立即解决问题。”现在,叶永烈家里有一 新一旧两台碎纸机。 此外,叶永烈所喜欢的还有照相机,和其他的摄影发烧友一样,对最新款相机的琢磨是一个让人愉快的话题。大约在 1996年底的时候,叶永烈发现了数码照相机上市,“那时候大家都在谈论这个技术,刚有产品上市我就去买了一个,外形 居然和手电筒一样。”拿了这个新科技,叶永烈到美国去看儿子,刚下飞机,赶紧对来接机的儿子一家说“别动”,那时候的 数码相机快门慢得要命。“他们在美国也没见过,看到后都‘哇!’,原来这就是数码相机啊。”叶永烈想起来仍然得意不已 。 迷上了网络时代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叶永烈迷上了电脑和网络,1991年,他花了3000块钱买了一台“286”,从此改用 电脑写作。1994年,他在美国第一次感受到了上网冲浪的快感。从90年代初期到现在,叶永烈一共更新了6次电脑,并 且在一次次的鼓捣中,学会了装机格盘做系统,眼下,一种新的windows系统又要发布了,他的电脑系统又要更新了。 “现在的电脑,要不2年更新换代一次,你总是觉得用起来不顺畅,很多新功能没法使用。”对于叶永烈来说,电脑有很多用 途,除了浏览资讯,他还在网上开博客,通过电邮系统和即时通讯系统与远在美国的儿子一家联络。他经常出门采访,或者是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写作,通过手机和网络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络对他来说很重要。“你看我现在正在海南岛,出版社的编辑经常 找我要图片,在以前,那真是麻烦去了,现在只要从移动硬盘里调出来就可以了。” 随着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许多人开始忧虑过多地更新电子产品带来的污染和依赖问题。在美国,甚至 出现了一些尝试丢弃电子产品以过“返璞归真”生活的人。在中国,至今仍有很多作家不习惯电脑写作,并认为“用电脑打字 不如用笔写字那样思维顺畅”。在中国,也有人在刻意保持和电子时代的不同步,同在上海作协的女作家王小鹰,至今仍使用 蘸水钢笔和大号稿纸,她使用这种复古的写作方法时,她那位留过美的老公在同一个房间用电脑敲字上网。 叶永烈认为,污染当然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新科技产品带来的方便确实让生活方便了不少。“比如我做了很多 采访,以前使用磁带录音机的时候,每盘磁带都不能轻易丢弃,当你累计了几千盘磁带的时候,保存和归档都是一个浩大的工 程。后来有了数码录音笔,能够在电脑上把录音刻盘保存,又方便又安全。” “当你使用了一种新的科技产品,并给你带来新的便利时,你会有一种由此产生的愉悦感,这也许是许多人热衷于不 停地更新数码产品的原因。” 为什么没有科幻小说 在网络风行的年代,人人都成了写手,最近几年,中国的奇幻小说突然热起来,叶永烈经常应邀参加各种论坛,以及 对作品进行评论等,但他认为,这与他所希望看到的科幻小说热,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叶永烈坐在图书馆里漫想未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5年,这45年来,中国能够畅销的科幻作品寥寥可数。而在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科技热返潮后,人们已经很久没有关心过科学题材的小说写作。“我在美国时逛书店,非常羡慕他们的 科幻小说之丰富,那不是一个书店摆几本,而是单列一个书架,满满当当全是科幻小说。美国票房前10名的大片,每年都有 两三部是科幻片。从这里可以看出人家对科幻的热情。”叶永烈说。 他认为,为什么今天的网络产不出科幻小说,主要是因为现在参与网络写作的主要还是以学生为主,奇幻小说不需要 科学的素养,人人都可以写,所以大家都去写奇幻小说了。 “归根结底,科幻小说的缺失,还是一个民族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的问题。”叶永烈说。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