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元:叩开另一世界的大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15:28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王巧玲

  即便已过30年,路元依然清晰记得那次高考的经历。“一到考场,眼前人山人海,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竞争对手。我知道别人也是这么看我的,因为这场考试对每一个人来说都真的太重要了。”路元说。

  工厂里的小会计

  出生于1955年的路元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12岁开始,她几乎就已独自生活。文革中,她的父母都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学习。而她的哥哥和姐姐也都随着知青洪流上山下乡去了。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她可以继续留在城里,也是家中唯一留在北京的人。当时她正要上初中。

  16岁时,路元初中毕业。那一年,国家正好恢复高中,路元期待着能继续上高中。她的成绩很优秀,老师也曾说,如果有谁能上高中的话,那就是她。但是在宣布高中入学学生名单时,从头至尾却始终没有念到“路元”两字。“周围的同学齐刷刷把异样的目光落在我身上,当时我真恨不得有个地洞能钻进去。”当时的尴尬情景,路元记忆犹新。

  路元无法升学的原因在于她的父母。父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定性。“我很伤心,老师来劝我,他说不在学校也能读书,叫我不要放弃,让我买课本自习,如果有什么不懂的他会来辅导我。很多同学也主动提出要帮助我,要把笔记给我看。”路元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学校,别无办法。

  和许多没有下乡的城市青少年一样,在组织的安排下,16岁的路元进了一家钟表修配厂。“厂里的领导和同事对我倒挺好的,没有让我去做修配技工,而让我学着做会计。后来又做团支部书记。大概是见我挺乖巧吧,想培养一下。”后来,厂里的老会计出事被停职了,她就顶替他,正式做了修配厂的会计。“当时我问老会计,为什么不让干了,他说是因为男女问题,我如梦初醒,我本来以为工人阶级是不会犯错误的。”临走时,老会计教路元做账,路元则代他写检查,因为他不识字。

  带薪上大学

  初入工厂时,路元决定要自习高中课程,书本也买了。但是在工厂劳累一天回到家里时,她已经提不起学习的劲头了,直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路元打定主意一定要考上大学。

  “当时在我脑子里,只有高考一条路,没有其他退路。我从来都认为自己应该是做文化工作的,而不是在工厂里干活。我不是瞧不起工人,只是觉得那里实在不适合我。我都想好了,即使我考不上正规大学,也要考个电大什么的。总之一定要上大学,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现状。”

  路元开始发疯似地补习高中课程。“当时,除了吃饭睡觉上班外,就是看书,每天看到深夜,看书看得都快吐了。但是,一点也不敢松懈,一直顶着。”路元决定报考文科专业,因为文科课程自学起来比较容易。当时高考报名需要单位签字同意。路元和某些人比起来,算是幸运的,钟表修配厂领导虽然认为放人有所损失,但还是签字同意了。

  19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路元22岁。在1966年取消高考后的第十个年头,500多万青年重新奔涌在那条通向大学的道路。第一次考试,路元落榜了。路元很失望,但没有气馁,准备第二年再战。

  1978年,路元再次参加高考,这一年的考生有600多万。“当我捧着入学通知书时,我觉得我已经不是自己了。我已经在另一个世界了。”路元终于实现了她青年时代最大的梦想,她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录取了。路元明白她的人生将就此转折,滑向另一条轨道。

  “当时,班上的同学参差不齐,有的还不到20岁,有的已30来岁了,也有人已结婚生子了。有的和我一样是工厂出来的,有的是返城知青。”因为机会来之不易,路元学习非常用功,都没有闲暇去谈恋爱。大学四年,路元过得非常充实。当时,大学生都是领着工资上学。路元每月能领到30块钱,那是她在工厂时的工资。所以至今她仍对修配厂心怀感激。

  毕业后,世界很大

  毕业时,路元已27岁。由于当时大学生稀缺,许多工作都自己找上门来。摆在路元面前的选择有不少。“我可以去新华社,可以留校教书,可以去国家机关等等。我选择了新华社。”路元到了新华社后,曾做过行政工作,后来转到《中国记者》杂志做副主编。

  多年后,路元被公派到夏威夷大学

留学。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位美国学生。“当时我英文很差,每次写作业都特别费劲,他就经常帮助我。而我则回报他中国饺子。”在那里,路元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毕业后,路元和这位美国人结了婚,并跟随他到了尼泊尔。

  在尼泊尔,路元没有正式工作,有时做一些翻译和文化交流的工作。三年后,路元又和丈夫一起到了印度。他们居住在圣城瓦拉纳西,恒河从城市中穿过。路元在一所大学里教授中文课程,为学生们编写中文语言教材。“我挺喜欢这项工作,但是印度的种姓制度非常严格,上等人和下等人之间禁止交流,这让我很不习惯,也使得我的很多教学方法无法实践。”

  1994年,路元回到中国。在昆明,她担任国际训练语言学院中国语言文化项目主管,继续从事文化交流工作。她带领一批批的美国学生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在四季如春的昆明,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路元心满意足。

  “现在回头再看,30年前的那场高考绝对是我人生的转折点。相信对我们那整整一代人来说,也大多如此。”路元热切期待着与同窗好友再聚首。

  他们在冰炭同器、是非混淆的日子里长大成人,破旧立新是他们当红卫兵时的战斗口号,这个口号也渐成这一代人不断否定自我的人生起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