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检察官忆高考:改变人生方向的青春细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12:39 正义网-检察日报
十位检察官忆高考:改变人生方向的青春细节
湖北省检察院检察长 敬大力

十位检察官忆高考:改变人生方向的青春细节
吉林大学部分老校友2001年聚会(右一为敬大力)

十位检察官忆高考:改变人生方向的青春细节
大学时代的敬大力

十位检察官忆高考:改变人生方向的青春细节
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柯汉民

  30年前的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消息传开,亿万国民为之震荡,千万青年潜藏内心深处的希望之火被点燃了。接下来的两年里,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成为他们悬梁刺股、昼夜苦读的精神支柱。他们中的一些人,幸运地走入了大学的殿堂。

  30年渐成历史,30年铸就辉煌。

  一些人,毕业后或直接进入检察机关,或几经辗转,最后成为检察队伍中的一员。这30年来,他们为检察事业的重建奠基铺路,参与并见证了检察事业的发展与辉煌,成长为各地检察队伍中的顶梁柱。

  值此高考恢复30周年之际,本刊用四个版面的篇幅,特别约请了十名检察官,讲述他们当年参加高考的难忘经历。

  如何看待当年的高考,高考是不是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这一制度有没有改良的余地,如何厘清并解决高考走到今天面临的局限,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的评论和十个检察官的讲述或许能引起我们更多的思索。

  我一生事业的开端

  -湖北省检察院检察长 敬大力

  -高考时间:1977年

  -院校:吉林大学享用不尽的财富

  记者:在中国高考制度实行的这几十年中,对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高考应该是生命中最难以磨灭的记忆之一。相信您对当时有很深的印象。

  敬大力:对于我们1977年参加高考的人来说,记忆更为独特与深刻,原因不必重复。

  1977年,我19岁多不满20岁,已经中学毕业在工厂当了两年工人。毕业后的两年,至今留在我记忆里的多是对未来的迷茫,我不知道前途在哪儿,路向何方。可能当时青年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我的感觉尤其明显,我从小自认为是个有点理想和抱负的人。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决定参加高考的?

  敬大力:1977年8月份,风传大学招生要进行考核。在此之前,一直是以单位推荐的形式上大学,“白卷英雄”张铁生出来后,就没有了现在意义上的大学和高考了。虽然只是传言,但我那时想,不管怎样,也许就是一个机会,我就开始复习。当年很多考生是在正式得到消息后才开始复习的,那时离考试只有一两个月了。

  记者:那年是什么时间正式通知要高考的?

  敬大力:10月23日。我当年的日记本里,通知、报名、考试日期都有记载,我给你念几段:10月23日,教育部已发了通知,今年的大学招生工作即将开始,考试大概在11月份。今年我也属于够条件报名的范围,我决心报考,这是一个机会……初试将在11月中旬,距今还有二十几天的时间,真是迫在眉睫了……

  11月4日,今天我很激动,因为正式报了名……上大学,这是我多年的愿望了,但是究竟是不是会如愿呢?今年的招考制度有了极大的变革,这个变革彻底地改变了那种无视学习成绩好坏都可以上大学的办法,实行的是一个任人唯贤、广开才路的新政策。我欣逢这样的盛事,一定要把握好机会……

  11月19日,两天的考试今天都结束了,总的来说,政治和数学考得都不错。语文稍稍差点。心情是充满忐忑的希望……

  11月29日,初试录取了,人生的航船就要起航,要不辜负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努力向报效祖国、成就事业的目标迈进……

  这一年还有初试?

  敬:1977年还不是后来确定的高考形式,是各省分别考试,1978年之后才由全国统一出题。我是在黑龙江参加的高考。初试过后确定参加正式考试,就要填报志愿,我的志愿是北京大学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所报的第一专业都是政法专业,也就是法律专业。考试时间是在12月24、25日。

  1978年的1月27日,我听到的消息我已经被吉林大学政法系录取了,但通知书还没有收到。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的滋味说不出来,总的感觉是高兴,但也有一点遗憾,第一志愿没有录取上。我那天的日记里是这样写的:

  忽然一下,我变成大学生了,多年的夙愿和理想终于在盼望中实现了,我真是高兴极了,此后要想的就是要怎样在大学里学习好,对于今后的道路我充满了信心,上了大学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以后要加倍地学习,拿出十倍于复习的劲头,争取更大的进步,上大学学了政法,就要用自己一生的心血来从事它。

  我看到77、78级的很多法律人回忆往事,法律专业都不是他们当年的第一志愿,有的人都不知道法律是怎么回事,您是怎么就都填报了法律专业?

  敬:其实当时我还有个想法,想去学新闻,我在中学的时候是比较爱好文学的。但我生长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我父母都是政法战线的,当时都在公安系统工作,当然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是在2月2号,那时我刚好快满20岁,于是在日记里又发了一番感慨:

  在我20岁开始的时候,我的大学生涯就要开始了,这一切并非一般事情的开始,而是自己一生事业的开端,从今天起我就要像水手那样在汪洋大海中搏击风浪,在广阔的社会中探求知识的宝藏

  现在看起来,那时侯真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应该说是很有理想和抱负,那一代人共通的地方,也是那代人的光荣。

  我好长时间没有看这些日记了,现在翻开,真是,我一生的事业就是在那时侯开始了,从那时起我再没出过这行,30年的时间啊。

  这么说,您真正入学是在1978年?

  敬:1978年3月14号,我正式入学,到了吉林大学。77级比78级早半年入学,我们是3月分,他们是10月份。4年大学,3年研究生,我都是在吉林大学度过,然后分到了高检工作。

  14号,我打起行李,从哈尔滨出发到长春,从此之后就离开了家。从黑龙江走到吉林再到北京,越来越往南走,现在到了湖北。

  听说您的女儿现在也已上大学了,当年的大学生活跟现在的差别应该很大?

  敬:那时侯很艰苦。学习条件很差,哪有什么正规教材。一般用的是老师自编的讲义,油印的,当时学英语,没有任何课外教材,也没有辞典。我记得有一天,一个同学突然从新华书店跑回来,说是到了一本科技英语词典,大家如获至宝,都去买。生活条件也很差,我们是10 个人一个宿舍,食堂吃饭是那种大锅饭,早餐是玉米面粥,东北叫糊涂粥,一小碗玉米面粥,几小块饼干,几块咸菜,就是一顿。我还记得一个月的伙食费是15块5。

  当时也不觉得苦。

  敬:同学没有叫苦的,吃苦吃惯了。现在也不觉得苦,记得的都是趣事。学校偶尔改善伙食,接到通知说今天中午吃包子,很多同学就开始作弊,描餐券,我听说后来的大学生干过描电影票的事。有的同学去领包子的时候,就把饭盆底沾上水,往窗口柜台上一放,饭盆里打上了包子,盆底还能沾上一两张餐券,回头再去打包子。

  77、78级法律专业的学生目前是中国法律界的领军人物,当年他们打包子的时候恐怕不会想到这一点。

  敬:我们班的同学在当今的法律界都有很优秀的表现。我认为我们很幸运。当时没有几所学校有法律专业,我记得我当时入学时只有北大和吉大两个学校有法律专业,一共100多人。再说,大学十多年没有这样招生了,第一网捞上来的肯定多数是比较优秀的。

  说起来,历史也有很多巧合,很有意思,30年前您上大学,30年后您又上党校。

  敬:77年参加加高考后就投身到检察工作中,我至今感到很庆幸。30年来,从学法律到用法到执法,从参与一些立法工作,从事司法解释工作到办案实践等等,这么多年来我目睹和经历了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目睹了我们检察机关的发展。我个人在这30年也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尽了一点微薄之力。我本科学习的4年,研究生学习的3年,为我后来的执法工作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至今对我的母校吉林大学和我的老师们充满感激之情。我的这条路是没有走错,还要继续走下去。抱定30年前树立的理想信念,不懈地追求。一晃30年过去了,我们都快老了。

  30年前的高考造就了一大批法律人才,您认为30年后的法学教育还能再现辉煌吗?

  敬:我觉得现行的法学教育得改革了。从我一个司法实务者的角度来说,我感觉到,我们现在的法学教育跟实际有脱节的现象,学历教育跟

司法考试脱节。现在在大学4年学历教育之后,未必能通过司法考试。但是我们国家的司法资格考试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坎,法学教育如何跟司法考试结合在一起,这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法学教育还要同干部的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法律的发展很快,法学教育如何同继续教育挂起钩来,互相配合,一个要研究的课题。法律知识的积累还应该应该跟法律素质提高结合起来,现在有一些人法律知识可能很多,但法律素质很低。如何在积累法律知识同时提高法律素质,提高″法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34,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