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访东南大学首届少年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01:47 扬子晚报
追访东南大学首届少年班
  1977年,中国科技大学成立少年班,招收了21名少年大学生。这是少年班的学生在上物理实验课。 新华社发

  采访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顾忠泽教授是怀着敬仰之情的。早先就曾查过顾教授的一些资料,东南大学少年班首届毕业生,成绩优异、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获日本青年科学家研究奖励基金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不过面对众多荣誉,顾教授却笑呵呵地说: “我那是运气好。”这虽是笑谈,但足已显出顾教授的谦和本色。

  人生第一个起步点

  提起人生的第一个起步点——

东南大学少年班,顾忠泽教授很有感情,“大学学的是生物医学工程,考东京大学研究生选的是应用化学,考试时各国学生一起考,考生人数很多,但是我考了第一名,我想那还是少年班打下的扎实基础,不然抓不住这次机会。”

  回忆当年报考少年班时, 顾教授笑声不止,觉得那算是件有趣的事。他告诉记者,1985 年东南大学少年首次招生,自己17 岁,老师上门家访和父亲商量报名事宜时,自己还完全不知自己即将报考的少年班是怎么一回事,只记得当时父亲说,早一年上大学就可以早一年拿钱,“所以对少年班的认识很现实也很简单,就是考上了可以早点工作减轻家里负担,国家选拔人才啊,会有好前途啊,这类问题想都没想。”

  按当时的报名要求,顾忠泽的年龄超过了 3个月,但学校还是让报了名,所以他一直说自己运气好。“到底考了哪几门科目,现在想不起来了,肯定考了数学,因为考了100分,所以印象特别深。录取通知下来以后,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常州那么多人报名考试,一共只录取了4 个人,其中就有我。”

  17岁算是大龄生

  到了少年班,顾忠泽才发现,这个班级其实很特殊,甚至很光荣。同班32 个学生中,他算是大龄生,班上最小的同学当时还只是14 岁的孩子,大家都非常聪明,都是各地最优秀的学生。

  “现在很多人担忧孩子太早上大学,是不是能解决独立生活问题,这个问题我们那时好像没有,17 岁也好,14 岁也好,大家都一样,把自己个人生活料理得很好,学习也很刻苦。”

  少年班的教学和其他院系比起来有点特殊,学生一二年级在学院上基础课,到三年级以后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专业,分流到各个院系,而且学校给了少年班许多特殊政策。在前2年的基础课学习时,学校派出了数学系、物理系最好的教师上课。例如,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教授就曾教过少年班的泛函分析课。二年级下学期选专业前,几乎每个系都是系主任带队来少年班介绍专业情况,可见当时学校对少年班的重视程度。“我选择了生物医学专业。一到系里,老师就让我们进实验室,并派博士研究生做我们的指导教师。和普通本科生相比,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实验能力我们都受到了良好的训练。”顾忠泽说。

  尽管顾教授一直跟记者说自己的运气好,但结束采访时他强调,回忆人生的每个脚印,自己把握住了机会,这其实才是幸运的根本原因。“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机会也不会常常出现,它就像马路上的红绿灯一样,如果错过一个绿灯,那就只能落后于前面那个过了红灯的人,所以当机会到来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把握住。当然,想抓住机会也必须要有所准备,没有少年班打下的扎实基础,我可能考不上东京大学,如果没有东京大学埋头苦读的几年,也不会有后来的科研成绩。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所谓的准备,就是认真做好平日里的每一件事情。成功属于那些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有远大抱负而又甘于平凡的人。 ”

  老师眼里的“神童”们

  提起东南大学少年班,72岁的方永秀老师满脸激动,她告诉记者,为了少年班,自己可以说是搭上了半条命,现在嗓子哑成这样,也和少年班那些聪明调皮的小神童有莫大关系。而回忆少年班的历史沿革和从少年班毕业出来的那批孩子,方老师更是感慨万千,她一边翻看当年的测试卷和

老照片,一边给记者讲述往事。“1985年,全国一共13所高校开办少年班,东南大学是其中之一,总的来看,少年班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竞争力更强,在他们中,有学者、有劳模、有企业管理者、有政府领导人,都对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1985年东南大学成立少年班起,方老师就负责少年班的管理工作,除了每个学期要给学生们上材料力学课,还得负责管学生们的吃喝拉撒,体育文娱当然也是一把抓。因为1985年是少年班成立第一年,一个班共招生32人,人数上是历届少年班中最多的,加上85级学生中出了不少如长江学者顾忠泽、贝尔实验室科学家孙晓东这样的人才,所以方老师印象也就最深。这些孩子智力非常好,自学能力也强。普通本科生学高等数学,而他们学的是数学分析,学校给他们排的课多,但配的都是最好的老师,他们还可以上研究生专用的

图书馆借书,在上世纪80年代还没有几个人会用计算机时,学校就加强他们计算机学习。学校的实践活动也多,比如去国家的测量考察船上参观等。除了学习,学校的体育、娱乐活动,少年班的学生一样参与。“85届我带着排的长诗朗诵《风流之歌》就拿过学校文艺演出一等奖。”方老师说,“少年班功课虽然紧,但学生并不是书呆子,多才多艺的人很多,比如26岁就被任命为高通公司副总裁的89届学生邹求真,在校时不但成绩好,还会吹黑管、萨克斯,懂指挥,书法篆刻也很棒,在学校是出名的才子,出国前他还学会了烧菜。”

  因为少年班的学生年龄偏小,平均年龄15.5岁,比普通班级18.5岁整整小了三岁,针对这群低龄高智商的孩子,学校特地成立了少年班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孩子们的生活。提起生活管理,方老师直摇头,“十三四岁的孩子,特别调皮,晚上不睡觉,早上赖着不起床,个人生活处理不到位,我记得顾忠泽的一个同学,现在在美国,发展得很不错,但当时给人的印象就是浑身上下只有脸是白的,床上床下一样脏乱,还爱和人打架。还有的男生调皮,用竹竿把女生宿舍的电闸给拉了,搞得女生宿舍一片尖叫。管起来头都大。”

  方老师告诉记者,孩子小,大学教育的方式不适合,管理很难,这是后来不少大学停办少年班的重要原因之一,东大的少年班后来也没再收过那么多人,86年收了19人,88年收了1个人,89年收了15人。1990年,东大少年班改为强化班,招收学生也发生了变化,除了特招少年生外,还增加了应届保送生和高考优异生。方老师的管理工作那时才算松了口气,“虽然人数多了,但学生都是大孩子,懂事,比管理十三四岁的娃娃,压力小多了。” 据方老师介绍,2004年强化班改成吴健雄学院时,自己已经退休,但是无论强化班还是吴健雄学院,和少年班比起来,本质区别不大。尽管前者是以高考优异生为主要生源,但里面都还有些低龄学生,而且延伸了少年班2+2的教学模式,一二年级上基础课,三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专业。学校依旧是给了许多特殊政策。而且为培养学生情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也很多。“无论少年班、强化班、还是吴健雄学院,80%以上的学生都考上硕士了。”方老师说。

  本报记者 周西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