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平:高考制度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18:15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马骧:说起高考来,很多人都有心里话要说。说实话,听到了很多牢骚,可能是因为熬过那么多年,万马千军挤独木桥。应主任,我要您来做一个大概的评判,高考自从恢复以后,到现在30年了,您觉得高考是一个什么样的考试?能跟我们说说吗?

  应书增:这就有点为难了。高考在30年前刚恢复的时候,可以说挤独木桥,500多万考生,只录取20多万,那就是百分之几的考生才能够上大学,当然就是独木桥。现在不然了,现在不说信息高速路,也可以说是比较宽敞的桥,今天一千万考生,录取570万,整个考试的人数中,50%多都能够上到不同类型的大学,这应该说路已经宽多了,比百分之四以下的录取率,现在已经翻了十倍。所以说,现在路已经是很通畅了。毕竟不是要所有的学生都能上大学,也不需要所有的学生都能上大学。因为毕竟还没有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只是进入大众化阶段,同龄人的22%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所以,还是属于大众化教育的初级阶段,应该说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大学的。而且大学也分不同层次,像美国一般说所谓的研究性大学,它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主持人马骧:这30年的高考制度历经多种变化,也很多人都倾注了心血,不管是家长、学生还是我们这些研究考试的、做考试的人。总的来说您认为是成功的吗?

  应书增:我认为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是符合我们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跟社会的需求,跟考生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当然高考不是说没有缺点,缺点也很多,但是相比之下,利比较多,弊比较少,应该是这么说。

  主持人马骧:是一个很合适的考试?

  应书增:适合我们国情。

  主持人马骧:杨老师?

  杨东平:高考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在整个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已经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尤其是面向未来如何改善高考指挥棒对学校的影响,如何给青少年更大选择性,更高等学校更大的自主行,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改革的余地。所以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对高考制度还有很多批评,就因为它存在很多弊病。我认为没有什么人真正想要全盘否定这个制度,因为一千万人参加一个考试,以其它的方式是很难取代它的,但是存在很大改革的空间。我们刚才讲的只是考试科目,考试内容。

  应主任,据我了解,我们的考试内容目前为止还是知识水平考试。而像我们国家的

公务员就是从能力水平考试,全世界主要国家的入学选拔基本上都是能力水平,就像SAT、GRE。如果这个转变完成,对中学教育的影响就非常大,就不是一种死记硬背,靠题海战术,教学就完全改变了。这完全可以改变。其实一年增长10%的能力题,过十年就改变了。

  主持人马骧:增加能力考试成分,咱们有没有这个打算?

  应书增:我不太同意说我们现在试卷都是知识型的试卷。实际上没有能力是做不好我们高考试题的,包括今年的一些高考作文题。题目我想没有对于某些它给提示的一些诗、一些背景的了解,根据自己的结合去写出一篇文章来,也很难做得好。

  我倒不太赞成,说我们现在是知识型考试,知识型考试都是死记硬背。现在的考试应该说在运用知识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做一些题目。如果知识型的考试,大家伙都应该能做,现在看题目看都看不懂,做都做不出来,说明不是知识型的考试。包括美国SAT,SAT有两种,一种是SAT1,叫学能考试,它的学能考试像智力测验,可能脱离了书本,是智力测验型,这是美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美国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教材,怎么考学生?只有考脱离教材所谓知识能力型的考试,有点像智力竞赛,因为没有办法。而我们是有统一的大纲,或者现在的教材虽然是多样化,基本上有一个教材的脉络,对于统一考试的实行是很有利的。所以,我们不能把我们的优势放弃,学习美国的一些劣势。美国SAT2是知识型的,其实也不一定是知识型的,有学科型的,有数学,比如有学科知识,是多少年学科知识的积累,没有知识谈不上能力。能力不是所谓天才、天赋,而是学了知识之后所能具备的这种能力,应该是讲这个能力。

  杨东平:中国的公务员考试是一个典型,原来也是以比如有一个复习资料,有一个考试大纲,是可以靠强化训练和重复记忆是可以做到的,而能力是无法准备的,就看你实际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考这些能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

  主持人马骧:其实我想对于更多的应试者来说,可能从短期效应提高成绩来说愿意考知识型的考试。而从真正面临逻辑能力、各方面应变能力的考验来说,可能考后一种现代化的应试教育的话会更好一些,或者更能体现自身的素质。我在大学的时候就特别怕让我把学到的知识综合转化,最后表述出来这种考试。为什么?因为我是不用功的学生,我能在一个礼拜之内把一本《刑法》看破了,背下来,然后答那些题,通过我的考试,那个考试是有问题的。实话实说,又把自己卖了(笑),确实是这样。

  另外一方面,因为高考考试大纲的制定可能导致了从小学一年级,从幼儿园,家长就早早让孩子们背一些东西、学一些东西,可以说高考的指挥棒贯穿了十几年教育的全过程,真的挺累的。应主任您怎么看?

  应书增:这里头比如语文考试,大家说语文考试完全脱离课本,没有从课本中出题,都是课本以外的。包括古文,包括阅读理解,包括词汇,包括作文,命题老师认为,从课本里出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老师的水平,文章的段落大义分析得好,学生背下来了,读书就高,其实不然,这是老师的水平。我们的题目基本上所要考察学生的是经过了高中毕业,达到高中毕业水平,他的语言能力、文学能力,考的是这个,并不拘泥于某一本教材是怎么讲的。所以,我觉得考的就是能力。阅读的文章大家都没看过,通过这一段时间里,通过文章知道大意段落是什么意思,包括病句、古文、写作都是这样的,我认为这就是能力。就是说考的都是课文上的东西,死记,我想你把语文书课本都背下来一点用都没有,应付不了高考。

  主持人马骧:有一个问题我得质疑您一下,比如作文题,虽然各省以及全国统考的作文题千奇百怪,各式各样,一共十多个,可是我们请语文的老师来分析的时候,一个教高三的语文老师说,这些题都在我给学生准备的范围之内,没有逃出去。学生在写的时候,少数学生确实有文采的,甚至能得到一个满分,但是绝大部分他教的学生就是套用已经准备好的文体,一套用就行了,拿一个中上等的成绩就算完成任务。

  应书增:写作能力作为语文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语文题目不用出,就出一道作文题,能写好就可以了,就说明它的综合能力,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但是作为一个学生来讲,语文语文,除了语言还有文学的一些鉴赏能力、美学的一些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包括诗歌、语文。作文考试中也确实遇到一些老师准备一些范文让学生背下来,但是因为你不知道出的题目是什么,只能够根据你背下来的一些题目来抄上去,但是往往是不切题意的。

  杨东平:押题。

  应书增:押题往往总有偏差,因为题目你是不知道的,你押的题目总有偏差,很难在内容上切合题意。因为作文评卷大概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内容,内容首先要审题,要符合题意。今年北京作文题写的是“春雨”,那你不能写成秋雨,不能写成夏雨,不能也成瓢泼大雨,不对的,所以你要符合题意。再有一个,你的语言要好,结构要好。内容、语言、结构这三方面,作为我们的中学生来讲,就要求你在这三方面都好。可能在内容上,你不知道题目,即使你背下来,跟内容不一样,你不能根据内容变化,临时想出你的作文来,这很难。

  再就是美国的托福考试,原来多次是没有写作的,认为没有写作考察不出真正英语的语言能力,所以增加了写作。说明写作对于语言来讲非常重要,尽管有很多弊病,比如评分标准的问题,比如评分误差很大,这是全世界都难免的。作文虽然有弊病,但是还是得考,包括美国现在考小短文,目的也是这样,就认为小短文能够分辨出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原来认为评分误差太大了,不考,现在也恢复了。

  主持人马骧:说到作文很多朋友有话要说。

  网友:杨老师,我看到现在80后的作家基本上没一个语文考试成绩高的,为什么会这样?(笑)

  杨东平:我想我们现在的语文,尤其是考试,考的基本上不是创造力,考的是你的规范性,这自然是很不一样的。所以,通常认为书读的越多,大学培养不出多少作家。

  主持人马骧:中文系是培养老师,或者是培养研究语文的。

  杨东平:对,培养研究语文的,不见得能培养作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