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平:同类型高校联考可给考生更多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18:15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马骧:公平公开的考试,对于高考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这一点是致命的。另外,除了舞弊之外,另外一个关于公平的话题也比较大。

  网友(网名“甜酒”):人人生来平等,高考的分数线对所有的学生应该统一。

  主持人马骧:这位朋友叫甜酒,您这酒一点都不甜,挺辣口的。

  应书增:分数线的问题涉及到另外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招生名额指标的问题。有些省里大学比较多,在当地招的学生比较多,考生人数相对要少,所以录取率就高一点。录取率高,如果是同一张卷子,分数线自然就低。相反的情况,大学比较少,考生又比较多,录取率自然就低,分数线自然就高。

  主持人马骧:地域性的分数差异,这个问题可能真的很难解决,我们也谈了很多年了。古代的时候人们可以骑着马、坐着船从各地赶往京城应试,考的卷子是一样的,都得用毛笔做答,谁写的文章好被看中了,谁可能就当官。现在的孩子,刚才您说到了,北京12万多的考生。

  应书增:12.5万。

  主持人马骧:12.5万考生,8、9万能上大学,而且说实话北京的大学大多数都挺好的,外地的孩子想上北京的大学是很多人的梦想,当时我也是这个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多读了一年高三。可能很多人为了这个梦想多读了不只一年,或者根本没有完成这个梦想。为什么北京、上海一些直辖市他们的孩子,他们本来生活环境就好,他们的录取线还低,说起来我就很生气。确实这个声音喊了很多年了。

  应书增:这个实际上追溯到更早一些,恐怕跟大学的分布有关,有些省里边没有全国部属的高等学校,很多省里没有。像河南这么一个人口大省没有,江西好象也没有,有些省很少。但是有些省由于当时分布的问题,大学比较多。边远的像青海,也没有部属的大学,像西藏,都没有。就是说当时分布的就不尽合理,属地招生,在当地招生,可能指标就比较多。据我所知一般大概三分之一的指标都在属地招生,剩下三之二分到30个省去招生。

  这里也有历史的原因,因为高等学校,虽然部属高等学校,可能也跟当地联合共建,也不光是国家财政拿钱,地方政府也拿钱,在我这儿招生合理不合理?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长的问题,也确实造成了一些不公平的问题。

  主持人马骧:也造成了高考移民。

  应书增:高考移民,也是这样,就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教育部也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增加一些边远地区的一些招生名额,减少属地招生的名额,也开始改革。

  主持人马骧:改革应该阻力很大。

  应书增:阻力很大,哪个省减少它的招生名额都不高兴,哪个省增加它的招生名额都很高兴。一步一步来,现在已经做这个事情,属地招生名额规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适当的增加边远地区或者是中西部地区的招生名额,来解决这个矛盾。

  杨东平:这个属于高考制度的第二个制度,叫招生制度。招生制度这几年改革的比较少,社会反映比较强烈。实际上已经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倾斜的高考

分数线。一个是研究型大学招生的本地化,这两个问题这些年比较严重。其实第一个问题,还有跟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有关,因为我们是属地的招生为主,只能通过改革的方式,增量改革,新增加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多向这些人口大省、薄弱地区倾斜。另外一个,关于研究型大学招生本地化的问题,实际上是可以比较快地得到改变的。因为现在像复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招本省、本市的名额达到60%、70%,如果三分之一大家还认可,三分之一说起来还是有问题的。如果你的财政百分之百是中央财政的话,你要在本地招三分之一也是没有道理的。

  主持人马骧:现在一多半了。

  杨东平:大多数学校都超过半数,最高的达到70%,这就是很不合理了。要经过一个核算,所谓财权跟事权,你的财政构成到底中央财政提供了多少,要有相当的比例通过全国招生,是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来改变。

  主持人马骧:这个政策调整或者是改变由谁来做?

  应书增:当然是教育部。

  主持人马骧:还是教育部。教育部去管学校这是无可厚非的,你部属高校,刚才您说学校和当地有着很多千丝万缕的关系,毕竟南京大学在南京,浙江大学在浙江省,在杭州,有些时候改变是无能为力的。

  杨东平:中央和当地政府共建,当地提供了很多资源,比如提供土地,以多招当地学生为条件,就把国立大学的定位模糊了,变成省立大学。

  主持人马骧:我们希望这种现象能够尽快得到改善,当然我也只是说说,改起来挺难。我也挺希望北京的学校,哪怕是北京市属的高校别都是北京的孩子,近亲繁殖没什么好处,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说到招生制度,包括考试制度大家反映比较多的还有一个问题,唯分数论,只有最终一个分数能决定,其它无法考量,除了一些特长生之外,其它自身特点都没有机会被教育机构和被老师看到,怎么办?

  应书增:考试有很多弊病。以我的说法,考试有很多局限性。我举一个例子来说,考试时间,多的两个半小时,像语文是两个半小时,一般两个小时。考一门课甚至几门课,文科综合三门课,理科综合三门课,两个小时考三门课,一门课所占的时间也就几十分钟。而教学,像语文这门课,只考几十分钟能考出什么?考试的局限性很大。另外,很多能力的考试需要动手能力,比如口语,需要对面的交流,做实验,需要动手的能力,你在笔试的情况下做不到这一点,没有办法考察他的动手能力和口语能力。所以,我认为考试是有很多局限性的。

  主持人马骧:考试本身就决定了这些局限性。

  应书增:对,有很多局限性。再有,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择优录取。很多事情很难用量化的方式给予准确评价的,包括德育。你说这个学生才17、18岁的高中生,道德品质不好?可塑性很强,不能说他犯一点错就说道德品质不好。又不可能量化。所以,这个事情不可以量化。体育呢?更有做假嫌疑,你说跑百米能够跑进8秒去,谁能信?世界冠军赛跑9秒多。做假不可信,社会不够诚信,有些指标不够可靠。包括学校,北京市有重点中学、区重点中学、一般中学,它的80分是不一样的。重点中学的80分跟区重点的80分跟一般中学的80分是不可比的,包括诚信社会不够诚信。这种情况下,只有把高考分数认为是惟一可以划分、可以量化的,所以高等学校也以高考分数作为惟一标准,其实这不是惟一标准。有很多标准,包括老师的推荐信,如果诚信的话,老师的推荐信可以起很大作用。包括德育、老师的评价,包括体育,包括美育,都可以作为录取时的参考,这样高考的压力就小了。现在唯一就是以评分数为准,当然压力越来越大。

  主持人马骧:说来说去,大家在说到有问题现象的时候总是有点理想化,希望脱离中国现在的现状和社会现实,一下子就能解决好,明天就理顺了,不可能,得一步一步来,您说呢?

  看到我们在线的网友说,大家现在把教育称作新的三座大山,专家怎么看。

  另外一个朋友说怎么样老百姓的孩子上得起学的问题,这又跟教育收费有关了。

  反正说到教育有很多问题,很多大家的声音,还有一位朋友说建议要取消高考,您的建议,好像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有这个建议,取消高考,但是不知道这位代表的议案。

  杨东平:这是媒体的传播问题,宁波大学的范教授,主张恢复高校的招生自主权,由高校命题考试,而不是现在的统一高考,是这个意思,跟传播当中的取消考试制度不是一个意思。

  主持人马骧:这是被媒体局部放大。

  杨东平:表达有问题,他是反对统一高考,是主张高校自主招生。主张美国的方式。但是像应主任讲,现在考生规模那么大,恢复到半个世纪以前高校单独招生成本是非常高的,效率也是有问题的。但是可不可以采取某些类型的学校联考,比如985的学校联考,高职的学校联考,也是多轨化、多样化地解除很多考生的压力。可以采取一个适合自己的路线来参与考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