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保安局长叶刘淑仪:香港科技创新应与内地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01:35 新京报
前保安局长叶刘淑仪:香港科技创新应与内地合作
2006年,香港前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接受媒体采访。洪少葵摄

  人物坊

  叶刘淑仪

  1950年8月24日香港出生,籍贯广东南海,已婚,育有一女。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系、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英国文学硕士、斯坦福大学管理学硕士。曾任副行政署长、副工商司、工业署署长,1998年担任香港保安局局长,是担任保安局局长的首位女性,2003年7月以私人理由辞去保安局局长职务。因处事果断冷静,被称为香港“铁娘子”。

  前保安局长如今向政府“示威”

  新京报:还记得1997年7月1日吗?当时参加了什么活动?

  叶刘淑仪:我记得那天下着大雨。英国人检阅他们军队时,下着很大的雨,很多被邀请的宾客都很狼狈。我也在现场,我作为入境处长是去参加观礼的。幸好我是穿制服。

  新京报:回归以来,你的身份也有几次大的转变,从管理六万纪律部队的铁腕局长,到美国

留学生,再到现在创办汇贤智库。最近你的智库举办了一个讨论,是关于政府不重视科技的。

  叶刘淑仪:现在香港由对科技没有经验与兴趣的人管理着科技部门。业界很忧虑,特别是他们知道科技创新署的署长很快就要退休了,不知道接替他的人是不是有经验的。

  新京报:举行了游行示威?

  叶刘淑仪:我们是举行了一场示威,但没有上街,没有游行。

  新京报:以前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吗?从管理游行示威的局长到参与示威,感觉如何?

  叶刘淑仪:从来没有过。开始不习惯,后来就很投入了。我不是为了示威而示威,不是胡乱去示威,而是真的有一个重要课题需要表达我们的不满,才采取这样的措施。

  新京报:那你们接下来还有什么动作?

  叶刘淑仪:我们要继续推动政府有一个科技政策,我们觉得香港发展科技创新,应该跟内地合作,回归十年了,我们错过了太多。内地其实一直在向我们招手,特别是深圳,我们没有好好回应。

   了解政府背景用民间视角看问题

  新京报:你现在还参与一些民间的公益诉讼,如反对2003年政府开收的400元“外佣税”。这出于什么考虑?

  叶刘淑仪:我们这个智库对好几个方面都有兴趣,科技创新、教育、中产、价值观认同等问题。家庭佣工收400元再培训费是中产的问题。对于中下层中产,是个不小的负担。

  新京报:由于原来在政府中工作的关系,你是不是在讨论这些问题时更有针对性?

  叶刘淑仪:不是关系,而是自己本身的知识,比较了解政府政策的背景。这种知识对我现在做的很有帮助。

  新京报:身处民间的体验,对你来说是不是全新的?

  叶刘淑仪:当然是新的,我现在看问题都是从民间的角度来看。比如说以前在财政司工作时,我们常常说消灭政府财政赤字,从政府的立场当然是对的,要搞好收支平衡。但现在从民间来看,当我们的经济已经萎缩时,是不是我们的公营机构也同时萎缩?

  新京报:回归十年来,你对香港经济怎么看,传统优势还在吗?

  叶刘淑仪:我们很多传统的优势都在减弱,物流方面,流到香港的越来越少,而且价格太贵;旅游方面,虽然自由行很成功,但都是低增值的,我们自己搞的迪士尼与缆车计划都不是很成功;地产方面,地产商自己都知道,发展地产的黄金期已经过了,中低档的还没有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金融很重要,但很快就要面对一个大的变局,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了怎么办?香港以前别的选择很多,但现在选择面越来越少,所以一定要发展科技。

  新京报:你以前也在香港管理过经济,怎么看香港以后经济发展的方向?

  叶刘淑仪:我在贸易署干过三年,当过副工商司,也当过工业署署长。最重要我在硅谷待过四年,我明白经济发展的模式,搞高增加值,提出经济发展的档次,必定要科技创新。香港从来都是重视贸易,不重视工业,这是一个殖民地的传统。香港成为殖民地的原因就是英国人要搞贸易,五口通商。同时殖民者也不会在殖民地投放太多的科技。殖民者很短视,而且重视收支平衡。在增加香港的创新能力方面,起步是晚了。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