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沈阳中院面向全国选调法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11:41 民主与法制时报
沈阳中院以招聘的方式面向全国选调法官,上演了一幕“外省招考”的大戏。这在全国目前还是一种鲜有的探索。 随着《法官法》的出台,曾经的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的“升格”形式被彻底摒弃。沈阳中院此举具有极强的 可借鉴性。 □本报记者袁婷发自沈阳
6月23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六层会议室,来自9个省份的19名考生参加了由沈阳中院举办的法官选调考试。 这场考试将决定,他们是否放弃现有的工作,到异乡沈阳工作。 据悉,以招聘的方式面向全国选调法官在沈阳中院还是第一次,在全国来说该院是第二个如此选调法官的地市级人民 法院。 6月23日进行的考试,是沈阳市面向全国选调法官和法官助理的第二个程序。沈阳市中院政治部主任任红军告诉《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考试的成绩已经在网上公布,本周沈阳市中院将派出工作组到入选考生工作的单位进行实地考核。7 月初,沈阳市中院就将迎来第一批从全国选调而来的法官。 远道而来的投考者 沈阳市中院为该院和下辖的基层法院招募法官和法官助理,为了广泛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沈阳市中院决定实行“选 拔性调入”,即在全国法院和检察系统内,招募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具有8年审判经验的在职法官担任中院或基层法院的法官 ,并招募全日制本科毕业、通过司法考试、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才担任法官助理。选调实行公开招考,考官现场评分,考生择 优录取。 为了避免省内基层法院,尤其是一些相对偏远、落后的基层院出现法官流失现象,本次招调工作拒绝辽宁省内法官报 名。 来自山东的何韵,是这次沈阳市中院选调考试中比较典型的一位考生。她和丈夫两人一起参加选调考试,在法院工作 的她投考沈阳市基层法院的法官,在监狱系统工作的丈夫投考法官助理。 何韵夫妇如此执著地来投考沈阳市中院的选调考试,用他们的话说是看中沈阳的发展潜力。沈阳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复 兴的生力军,何韵夫妇想在这里获得事业上新的发展,甚至想举家迁往沈阳。 “何韵夫妇考得不错,特别是何韵,笔试和面试成绩都比较理想。这次考试吸引了不少像他们这样优秀的人,我们感 到很有收获。”沈阳市中院政治部主任任红军对记者说,“面向全国选调法官和法官助理,我们是第一次尝试。虽然这个想法 自去年年底就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沈阳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大力支持,但我们提出的入选条件比较严苛,所以选调究竟能吸引多 少外省的投考者,我们也没有把握。” 事实是,这次全国选调考试的报名人数比沈阳市中院预想得要少一些,但报名者的素质令人惊喜。报名采取网上报名 和直接报名结合的方式,到报名截止日,共有34人报名考试,沈阳市中院按照拟定的法官和法官助理选调资格进行初审,最 后确定了22位考生,6月23日实际参加考试的有19位。 沈阳市中院对于选调法官和法官助理的年龄做了规定,法官年龄在40周岁以下,法官助理年龄在35周岁以下。所 以参加考试的投考者大多数都在30岁-40岁这个年龄段。沈阳中院人事处的工作人员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人选择换工作, 几乎不会冲动和莽撞,这给中院这次选调增加了几分稳重。 19位考生中,男女比例是5:3。沈阳市中院这次选调,特点在“外省招考”,而非辽宁省内的选拔。这次选调吸 引了9个省份的报名者,有同处东北地区的吉林省、黑龙江省,有北方的河北省、山东省,也有南方的安徽省、云南省,涉及 地域广泛,这让沈阳市中院为自己的吸引力感到自豪。 由于选调的特殊要求,这次投考法官的考生都是各个地方法院的在职法官,投考法官助理的考生则涉及了政府机关的 各个领域。据沈阳市中院人事处介绍,投考法官助理的条件是具有公务员身份,所以这些考生本身都是公务员。他们有些人在 司法系统工作,但大部分考生都在司法系统外。有的人在市政府,有的人在工商局,有的人在地方人大工作,还有人在体育局 。 别出心裁的试题 何韵夫妻和其他考生一样,看到试题后觉得有点吃惊,本以为这样一次选调考试,试题会“板起面孔”,全部涉及法 律知识和审判技能,没想到这次考试的题目不失诙谐,有些题更让人觉得别出心裁。 “为什么雷雨过后,天气会凉爽?”是笔试试卷的一道题,类似这样让考生出乎意料的题目还有,“鞋子合脚的好, 为什么毛衣大点儿的好?”负责组织考试的中院人事处解释说,这些题目都是一些生活常识,考查的是考生的知识面,作为面 对繁杂社会生活纠纷的法官,广阔的知识面是必须的。 笔试试卷共60道题目,除了以上让考生“眼前一亮”的题,其他题目则是考查考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比如 “法官职业基本道德准则”、“受贿犯罪的基本要件”等。法官组的试卷中还有作文题,题目是《法官的得与失》或《廉洁乃 为政之本》,规则是作文在一小时内完成,并录入到计算机中。作文和计算机合二为一的考查,出于沈阳市中院及基层法院现 在已全部无纸化办公,法官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这个题目既让考生展现自己的价值观,又能考查考生的计算机技能。 笔试题目已经展露沈阳市中院对于试题的设计思路。人事处的工作人员说,选调的初审条件是具有法官执业经验或已 通过司法考试,因此考生在法律知识的了解上应该没有大问题,而中院更注重考生综合素质和对于法律规则的运用,因此题目 设计的出发点是给考生发挥的空间。 这个“注重应用、应变能力和考查综合素质”的思路,在面试题目中体现得更明显。法官组的面试试题有5道,法官 助理组的面试试题有3道。面试题目除三道涉及正当防卫、善意取得制度、行政诉讼法程序的考题外,其他的题目没有标准答 案,只有答题要点。 19位考生,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都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他们有的处于经济状况不比沈阳市差的县市,有的现 在拥有一份稳定的公务员工作。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决意放弃现有工作,来异乡发展?这不仅让公众好奇,也是沈阳市中院 在考核中非常关心的问题。于是,这个问题就成为考生面试中的第一道试题。 “谈谈为什么要应聘这个职务,如何评价自己在竞争这个岗位中的优势?”这是所有投考法官和法官助理的考生都要 回答的第一道面试题目。这个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分数完全看考生现场发挥来定。 “考生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比如云南的考生说,他的祖籍在抚顺,他想借这个机会回到家乡生活。还有的考生说, 自己学法律专业,但工作后没有从事本行,想通过这次选调实现学生时代的梦想。还有就是像何韵夫妻俩,看中沈阳市的发展 潜力,想到这里来拼搏一番。这些想法,我们都欢迎。如果是想借选调作为跳板,或者有其他目的,那么我们不会录用。”任 红军主任说。 面试题中最为考生和考官所津津乐道的题目是:“假如你是一名法官,你的同学搞聚会,酒桌上你突然看见有一个人 正是你案件中的当事人,你该怎么办?”据说,这个题目是两年前中院招考法官时的一道题,当时大家都认为这道题不错,在 这次选调考题策划时被再度使用。 “这个题目实际考的是法官回避原则,答案要点就是要以符合常理的理由离开,不离开是不正确的。这个题目也考查 应变能力,因为答案必须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处理,既合理又合法。”主考官沈阳市中院副院长安锦荣告诉记者。 考试只是 考核的步骤之一
沈阳市中院对于这次选调设定的目标是吸纳10名法官和10名法官助理。据任红军主任介绍,从目前的考生成绩看 ,这个目标完不成,比较理想的入选考生达不到这个数字。但中院确定的原则是“宁缺毋滥”,中院计划将剩余岗位面向社会 进行公开招聘。 笔试和面试是选调考试的关键环节,但即使通过这轮考试,也不一定就能成为沈阳市的法官或者法官助理。沈阳市中 院人事处介绍,这次选调还设置了“实地考核”一项。从本周起,中院人事处的工作人员将分成3个组,深入到入选考生现在 的工作单位进行实地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入选考生的实际工作态度、质量、同事关系是否融洽、个人的奖惩情况等等。 “我们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景,比如说所在单位的同事关系比较好,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入职沈阳,同事可能隐瞒 一些情况。为此我们专门开会,设定了几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总之一个原则,就是真实地去调查入选考生的 工作情况。” 沈阳市中院对于选调考试的重视,缘于中院的一项人才培养工程。任红军主任介绍,沈阳市中院有一个目标,要在近 两三年中大幅提升法官素质,让沈阳市中院攀登全国法院系统的制高点。中院计划培养出10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知名 法官、100名硕士博士生。中院意识到,提升法官素质的途径,除了对本院现有法官进行培训考核,另外就是吸引人才加入 ,特别是吸引不同地区的人才加入,有交流才能更快发展。
跨地域选调能否成为 一种新模式?
随着《法官法》的出台,曾经的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的“升格”形式被彻底摒弃,选调成为补充法官队伍一 个有效的方法。沈阳中院面向全国选调、广纳人才的方式目前还是一种全新的探索。 一个值得关注的背景是,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选调法官座谈会上强调,从下级人民法院法官及其他法 律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到上级人民法院担任法官,是改革和完善司法人事管理制度、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提高法官队伍整体 素质的重要途径。 近来大力提倡的法官遴选制度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尝试,而选调和遴选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法官选拔方式。 任红军主任介绍,沈阳市中院也实行遴选制度,将基层法院优秀的法官选拔到中院来工作。遴选制度积极之处是,这 对基层法院的法官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制度,有助于提高基层法院法官工作积极性。但遴选制度也有弊端,因为我国80%的案 子在基层法院,80%的法官在基层法院,如果上级法院不断地将基层法院培养的人才“挖”走,基层法院的法官素质就会受 到影响,案件初审质量会受影响,二审率提高,无形中增加了上级法院的工作压力。 选调方式是一种跨地区的选拔激励机制,虽然在选调中也会出现外省市基层法院的法官想到经济发达地区来工作的情 况,但毕竟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人才流动属于正常和能承受的范围。选调方式如果完善起来,能促进全国性的人才合理流动 。 任红军说:“以前人们都觉得,北方地区观念保守,我们这次也改变一下这种偏见。选调这种方式,全国绝大多数法 院没试过,我们做一些探索,很可能在总结这次的经验基础上,今后我们还会进行全国选调。”(文中何韵为化名)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