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香港之死的美国名记离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4日08:50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记者陶蹊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了一篇名为《香港之死》(THEDEATHOFHONGKONG)的封面专 题报道,预言香港在回归中国后将变成“一潭死水”。如今,回归中国10年的“东方之珠”依然璀璨,而许多人却不知道, 执笔那篇报道的美国记者路易斯·克拉尔,却于今年3月份去世。

  

  “解放军将

  在街上闲逛”

  “1997年6月30日午夜过后,(香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一切都会改变。在过渡给中国统治的几个月内 ,目前普遍使用的全球商业语言英语,就将让位于人们更为广泛依赖的粤语和普通话……人民解放军的部队将在街上闲逛,他 们已经与当地势力强大的犯罪组织‘三合会’建立了联系……所有这些本地官员将受到数以百计的中国共产党官员的严密监视 和指导,后者将从内地迁至香港。真正的当权者将从中国外交部驻香港办事处的摩天大楼里发号施令。”这些话就是克拉尔在 那篇报道中对香港实现回归后的悲观展望。

  作为一名来自著名媒体的老牌亚洲事务记者,他的这篇报道在香港乃至国际社会都引起了巨大反响。

  

  精通亚洲事务的

  美国名记

  克拉尔出生于1936年,20岁时就在《华尔街日报》开始其职业记者生涯。他与亚洲的渊源从1961年开始, 当时是为了采访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顾问麦克斯韦尔·泰勒和沃尔特·罗斯托的越南之行。克拉尔后来回忆说,在前往越南的飞 机上,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员都在“疯狂地”看各种各样关于越南的书籍,因为他们对越南以至于整个亚洲都知之甚少。

  在越南的采访结束后,克拉尔又先后参观了香港和东京,从此,他对亚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1年末,克拉尔 受邀加入《时代》周刊,负责在华盛顿报道有关美国军方的消息。而《时代》周刊也向他承诺,会很快将他派至亚洲工作。1965 年,克拉尔如愿来到了亚洲,先后担任《时代》周刊驻曼谷、新德里、新加坡等办事处的负责人。随着对亚洲的了解不断深入 ,克拉尔意识到,亚洲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将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他成为深刻认识到亚洲潜力的首批西方 记者之一。

  1973年,克拉尔加盟《财富》杂志,担任其亚洲事务报道的编辑,常驻香港。后来,他虽然一度回到美国工作, 但还是经常到亚洲旅行,撰写关于亚洲的新闻报道和专著。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作为一件国际社会的 大事,牵动着所有媒体的眼球。作为一名精通亚洲事务的“老手”,克拉尔对香港回归后的前景却十分不看好,于是便有了《 香港之死》这篇报道。事实上,当时的西方主流媒体几乎都采取了与克拉尔相似的悲观论调。美国《纽约时报》也预言,当中 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公民将会丧失很多自由”。

  

  后来改口说:

  “还算不错”

  然而,香港回归之后,特区政府运作良好,社会秩序稳定,经济依旧保持活力,着实让那些曾经“唱衰”香港的媒体 大跌眼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预言“香港之死”的6年后,《财富》杂志却选择香港作为2001年《财富》全球论坛的主 办地,克拉尔也在那时再次来到香港。有记者问克拉尔是否依然认为香港“已经死去”,他回答道: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赋 予香港很多在一国两制下保证的言论自由、司法独立等,所以香港现在的情况“还算不错”(sofarasgood)。他 进而解释说,《香港之死》只是一篇预告性质的文章,意在报道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及忧虑,告诫如果有关当局不予重视,那 么香港的国际地位、自由就会受到遏制,最终会失去其优势地位。

  当时策划《香港之死》的《财富》编辑总监杰弗里·科尔文,也被记者要求再度评价香港,最终,他只用了一个词— —“活力之都”。

  在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0周年之际,克拉尔曾经工作过的《时代》周刊用25页的篇幅,报道了香港10年来 的变化,称赞这座城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其他国际媒体也大都表现出了对香港的信心。然而,克拉尔却撒手人寰了 ——2007年3月10日,克拉尔因心脏病突发在纽约的家中去世,终年71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