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和4名女生缘何集体投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12:08 法制与新闻

  张明/文

  【焦点关注】4名小学女生集体投水,两人溺水死亡……2007年5月31日下午,安徽省太和县宫集镇张营村出 现的一幕,惊动了安徽社会各界。

  这4名女生就读于张营小学五年级,年龄为十二三岁。据最终的调查表明,导致她们走上绝路的主要原因是,不堪承 受同班男生的挑逗性语言。

  如花的生命遽然逝去,让出事学生家长至今仍然陷在悲伤之中。2007年6月中旬,当笔者赶往小村之时,仍然感 受到这起事件余波未平。

  “是朋友就一起去死”

  2007年5月31日下午5时许,“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安徽省太和县张营小学五年级的5名女生一同走出校 门,朝着张营村西边一条3米多深的水沟——西沟走去。

  “我不想活啦。”其中一名13岁的孩子王娟说,“我实在受不了他们的骚扰。”

  王娟的话,得到同伴的积极回应。另一个孩子王韵当即表态:“是朋友就一起去死。”

  在偏僻的乡间,这5个孩子的关系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同生共死”,似乎成为她们友谊最有力的见证。

  孩子毕竟是孩子,快到西沟了,王黎突然感到害怕,她决定不去了。这名恢复理性的女孩,开始劝其他4人不要去死 。

  但是,其他4人并没有听从这种劝导,仍然义无反顾向目的地走去。

  眼看劝不了她们,王黎边哭边转身跑回村里喊人。当数十位村民随后赶到西沟时,悲剧已经发生了。

  呈现在村民面前的是:两名女生全身湿透,在岸边发呆,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另外两名女生已经不见踪迹。

  当确定两名女生投水后,大人们立即下水打捞。下午6时许,他们捞上来一个女孩。10分钟后,他们又捞上来一个 女孩。他们对两个女孩做人工呼吸,但没有效果。医生来到现场,检查之后说“不行了”。

  死去的两名女生分别是王娟、王韵。公安部门经调查,认定两女生系自杀性溺水死亡。

  王紫、王童也跳了水,但是,她们保住了命。

  据王童说,她们跑到沟边后,看到水这么深,她也不想死了,开始苦劝另3名同伴不要投水,但是,其他3人根本不 听。不久,王童“迷迷糊糊地表示愿意跳水”。

  当此之下,4人手拉手一起跳了下去。

  不同的命运在这一刻呈现。

  幸存者王紫说,跳进水中后,她开始感到害怕,就拼命地划水。由于会游泳,王紫终于回到岸边。

  此时,喝饱水的王童也浮了起来。见此情况,王紫伸过一根草绳,慢慢将王童拉向岸边,最终将她拉上岸。

  但是,王娟、王韵则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死者王娟的家人回忆,出事当天,一向勤快的王娟帮妈妈做完家务后,神情平静地上学去了。女儿出事后,全家人陷 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王娟的奶奶和母亲的眼睛都哭肿了。

  据笔者观察,出事地点是一个宽十几米、长几十米的水坑,就在亳阜

高速公路旁边,由于这个水坑在村子的西边,当 地人就叫它西沟。

  “平日里走到这里,我们都小心翼翼,生怕掉进去了。”一位村民说。

  挑逗性语言是祸首?

  连大人都“小心翼翼”的水沟,缘何让孩子们“挺身跳入”?

  相关蛛丝马迹很快被发现。

  事发当日下午5时许,王娟用粉笔在同班同学张小兵和张晶晶(女)的课桌上写下这样的内容:“张小兵是你害我的 ”。

  此外,在王娟跳水之后,救援的人们在她的书包里发现一封遗书。这封“遗书”是一张村委会的信笺,没有署名。遗 书的内容很简单,透露出她对哥哥的思念,希望哥哥早些回家,照张全家福“寄”给自己。遗书还说:“哥,你要记着,是张 成和张晶晶害我的。”在不足80个字的遗书中,大部分是留话给哥哥,安慰哥哥在自己“走”后不要太伤心。

  张营小学的王娟、王韵、王紫、王童、王黎5名女生(平常关系很好)和张成、张小兵、张晶晶同是五年级学生。据 王娟的同学说,张小兵曾追求过王娟但被拒绝。5月29日,张小兵的同桌张晶晶在班里讲:“王娟与张小兵配。”王娟得知 后非常生气,情绪十分激动。

  另据介绍,张成也曾对王娟说过类似的话。

  但是,孩子们的叙述,却远非这么简单。据王黎介绍,今年年初,班上的几个男同学经常追赶、围堵她们,“说一些 下流话、脏话”,甚至还实施殴打。最严重的一次,几个男同学撵着她们用言语“侮辱”,所幸遇到了一名村民,方才“逃过 一劫”。

  王黎的话在那位村民那里得到证实。据该村民介绍,几个小男孩追着小女孩,说着脏话,女孩们十分惊恐。她见状, 立即上前,将小男孩们训斥了一番后,方才使他们离去。

  无奈之下,孩子们求助家长,家长也向学校作了反映,但是无济于事。在孩子们的眼中,她们面对的“侮辱”愈演愈 烈。

  当孩子们觉得所有的求助无望后,作出过激的举动似乎顺理成章。

  笔者注意到,幸存的女孩并没有表示出对跳入深水沟的害怕,也没有多少对劫后余生的庆幸。

  王黎甚至说,她们面对的这种遭遇,让她们颜面丧失。在面子和死亡之间,面子对她们更加重要。

  谁为花季生命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们作出过激举动前,其实已经有了“出事”的迹象。

  据王黎介绍,当天下午上课前,她们5人喝了半斤白酒和两瓶啤酒。对于几乎没有饮酒经验的她们来说,这些酒足以 让她们“失态”。也因此,在上第一节课时,就有人晕了,还在教室内呕吐。

  据孩子们介绍,当时老师只是看了看,没有说什么。

  调查组的调查也对喝酒一事作出证实。调查材料说,5月31日午饭后,王娟从家中带半斤白酒上学,遇到王韵、王 紫、王童、王黎后,又从附近商店买来两瓶啤酒,5人喝完后到校上课。

  王黎告诉笔者,她们之所以选择喝酒,是因为想用酒精麻醉自己,“借酒浇愁”,但是“愁更愁”之后,便想到了“ 死”。

  张营小学负责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则另有一番说辞。他表示,当天下午,他一直在各个班级巡视,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

  这位负责人表示,学校纪律教育十分严格,不存在孩子之间相互“侮辱”的情况。当然,农村孩子之间出现一些摩擦 是正常的,但没有女孩子们说得那么“严重”。

  这位负责人告诉笔者,王黎的家长曾经向他反映过情况,他对此十分重视,立即对当事男孩子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但是,当事女孩却不这样认为。据她们介绍,在受到侮辱后,个别孩子和家长曾找过老师反映,但是问题没有得到很 好解决,反而使这些男同学更加“嚣张”。

  按照常理,当从老师那里难以得到有效“求助”后,孩子求助的对象应该还有家长。但是,笔者在采访中获悉,不少 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根本“没有察觉”。王娟的奶奶甚至表示:“孩子一点都没有告诉我们,我们不知道里面的情况。”

  笔者采访时获悉,仅有个别孩子向家里反映过被“欺负”的事情,更多的孩子选择了默默承受。

  原因为何?一名女生说:“与男同学关系的谣言,要是传到爸爸耳朵里,他会打我,还会把我关起来,不让上学。” 笔者从张营村村民口中得知,在几名跳水女生的家长中,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单一,他们经常看到孩子挨打被骂。

  告诉老师,老师没有解决好;向家长诉苦,反而可能挨打。男同学的“玩笑”一次次升级,女生们则更加惊慌失措。 “未成年人之间,容易受到彼此影响,一个女生产生了死的想法,其他女生会不自觉地产生从众心理!”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 中小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志敏这样分析。

  “自杀者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有的依靠都没有了,但是危险依然存在。”黄志敏认为,成年人可以自 我排解,未成年人却多依靠家庭和学校。然而,家庭和学校不但没有成为女生的避风港,家长的粗暴与学校的“不力”,反而 让男同学变得肆无忌惮,“小女生受不了长期的压力,最终导致心理崩溃想到自杀。”

  另据当地警方介绍,经调查表明,死者王娟班上的几个男生,虽对女生有挑逗性的语言,但这不是导致王娟、王韵死 亡的直接原因,还要考虑到女生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警方一位负责人说:“这几名男生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而且也没 有直接追赶和威胁等情况。从目前调查情况看,他们和学校都不负刑事责任。”

  家长们则表示:“如果大家都没有责任,那么谁该为孩子们的死负责?”

  心理健康教育敲响警钟

  小学女生集体投水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安徽省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安徽省主要领导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迅速查清学生的死亡原因,妥处善后,维护稳定,加强安全教育。

  太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展开调查,积极做好死亡学生的家长的劝导和安抚工作,并就做好善后工作进行周 密部署。

  太和县委、县政府还就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学生安全教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继续开展一次全县教育系统安全工 作大检查;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关注健康、珍爱生命”专题教育 活动;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辅导,注意化解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避免因矛盾激化而引发校园伤害事 故。

  目前,事件正在妥善处理中,但是,围绕着事件的讨论一直火热。

  采访中,有知情人士痛心地说:两名女生的死,学校有责任、家庭有责任、当事男生有责任,女生本身似乎也有些责 任。

  但是,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志敏则认为,十二三岁的男生与女生,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可 能导致什么,他们的行为是无意识的。孩子本身谈不上责任问题,该对溺亡女生负责的,是以家庭和学校为代表的社会。

  据黄志敏分析,在乡间,“性”似乎成为极度敏感的话题,也因此,女生不敢对家人说受到“骚扰”。受到家庭错误 意识的影响,她们不会处理与男生的关系。从最后决定跳水的结果看,孩子们的思维由于没有受到正确引导,有些偏执。

  黄志敏认为:“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了传授知识,有时还要代替父母的部分职 责,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挫折观。”但是,家庭与学校关怀和教育的缺失,使得事件中的女生背上了沉重的 思想负担,并最终酿成悲剧。

  有舆论则认为,两名女孩自杀的背后,凸显的是当前农村孩子面临的现实处境:社会的发展,资讯的影响,家庭结构 的变化,农民工子弟隔代教育和单亲家庭的不断增多,致使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失调问题越发突出。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 面临更多成长的烦恼和困惑。

  有调查显示,农村孩子有了烦恼,交流最多的是小伙伴。倘若遇上同伴也身处这种困境,就会扩大他们的消极心理。 这种交流不但达不到舒缓压力的作用,还会造成副作用,长期的压抑,最后就可能导致悲剧发生。

  据了解,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渐引起有关各方关注,许多大中城市的高校和中小学都开设了心理课程和心理咨 询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引导和心理危机干预,但农村中小学在这方面几乎还处于空白。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研所所长张大钧 曾直言:“现在城市的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都不足,遑论农村?”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悲剧的发生,为农村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敲响警钟。共同关注农村孩子,特别是农村留守孩 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的根本所在。

  对于幸免于难的3名孩子来说,上述的评论似乎意义已经不大。这起事件发生后,她们的生活被彻底搅乱。

  据笔者了解,王黎已经决定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干活;王紫的母亲每天都要到学校接送孩子,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 ”;王童的父亲则表示,他正在考虑让孩子从此离开校园。

  (文中孩子为化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