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禁品网上交易拷问网络监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12:08 法制与新闻

  ——中国矿业大学铊中毒事件令人警醒

  【焦点关注】2007年5月底,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常某,故意向其他3名同学水杯中投放其通过网络购买的铊化合 物,致使该3名同学中毒并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此案告破后,关于作案者如何得到铊化合物的讨论异常激烈,并由此引起了人 们对互联网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3名大学生铊中毒

  2007年6月8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接诊一名疑似食物中毒者。据这位患者介绍,他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材料工程系大一的学生,2007年5月31日晚在学校食堂与另外3名同学一起就餐,6月1日和两 名同学同时出现胸闷、胃疼、恶心呕吐、下肢疼痛等症状。出现病症后,3名同学先后在徐州当地的多家医院就诊,均未能诊 断出病因,于是这位同学回到老家石家庄中医院求治。

  经过几位专家的会诊,这位同学被初步诊断为较为罕见的重金属铊中毒。

石家庄市中
医院
随即采集病人血样送北京进 行检验,并由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后,通报了有关情况。

  中国矿业大学得到消息后,立即通知了另外两名同学,由于当地医疗条件的限制,中国矿业大学安排这两位同学赶往 北京救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连夜对患者的血液、尿样进行检测,结果证实了石家庄市中医院的诊断结果。

  铊本是一种很稀少的金属,3名学生怎么会接触到这种剧毒的重金属物质呢?是误服还是有人故意投毒?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得知这一结果后,很快指派有关工作人员赶往中国矿业大学,对食堂的食物进行化验,并向 警方报案。

  事发后,中国矿业大学迅速关闭了部分食堂,对校区的1.3万名学生进行拉网式排查,并未发现相似病例。调查结 果表明,学校食堂的食物并没有被铊污染。不是误服,那么这3名同学是被人投毒吗?

  经过徐州警方的逐步侦查,谜团很快被揭开了。

  2007年6月10日深夜,徐州警方在3名中毒者居住的学校宿舍调查时,重点对3名学生的茶杯、碗筷进行了检 验,结果在3名学生的茶杯中发现了铊的成分。显然,有人在3名受害者的茶杯中投毒。然而,这个人是谁,又为什么要投毒 呢?

  办案人员围绕着和3名受害人熟悉并具备便利条件进入学生宿舍的人展开了缜密的调查。很快,警方将目标锁定在曾 与3名受害人住在同一宿舍的常某身上。

  常某是中国矿业大学大一学生,据知情人透露,常某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平时和同学关系也不太好,经常怀疑同学 对其另眼相待。刚进大学时,常某与3名受害人同住一间宿舍,因为和这3位同学相处不融洽,常某曾多次要求辅导员为其更 换宿舍。

  在随后办案民警与常某的接触中,常某迫于压力,承认了自己的犯罪行为。据常某交代,他和这3名同学曾经常在一 起玩耍,但由于这3位同学都对他态度冷淡,所以心生报复。鉴于自己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常某遂于2007年5月22日 通过网络向四川某化工企业购买了250克硝酸铊。5月29日下午4点左右,常某将经过稀释的硝酸铊投入3名受害人的水 杯中。

  后来,在常某的指引下,办案人员在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的一个自习教室内找到了剩余的200多克硝酸铊。至此 ,轰动全国的中国矿业大学铊中毒案件,正式宣告侦破。

  互联网非法交易泛滥

  真相已经大白,但是案件留给人们的思考却并未停止。当人们在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示担忧的时候,笔者认为造成 该案发生的另外一个源头同样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那就是违禁品的网上交易。

  笔者了解到,铊及铊的化合物均属剧毒类物质,普通人想要获得铊,难度很大。根据国务院《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 条例》,通过正规途径购买铊,首先需要购买单位(者)根据需要出具报告,申明需购买化学物品的名称、购买数量、规格及 使用时间;第二,申请报告经管辖地的县(区)公安局的专门管理部门批准购买数量、规格及使用期限;第三,购买单位需凭 县(区)公安局的相关管理部门出具的《危险品购买证》第二联,向辖区内物资部门购买所规定的化学危险品;最后,购买危 险品的有关资料将在公安机关留档。

  尽管国家对化学危险品的购买有如上严格的限定,但是网络还是轻易地就打破了现实中的严格监管。比如,硝酸铊这 种剧毒物质就能很容易地从网上购得。国内某知名网络交易平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不仅仅是硝酸铊这种化学危险品在 网上有售卖,其他的一些违禁品,比如窃听设备、色情光盘、伪造发票,甚至国家严格管制的枪支弹药、刀具等都在网上公然 出售。

  网上违禁品交易如此泛滥,那么这些违法交易是通过什么途径在网上传播的呢?为此,笔者采访了一位已有10年“ 网龄”的“网民”王先生。王先生告诉笔者,这些违禁品在互联网上传播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在专门从事互联网交易的网络平台兜售。这些网站的运营模式是由网站提供给大家一个平台,个人或者商铺选 择商品在网上售卖。同时,提供平台的网站会对在该平台上售卖的产品进行监管,这也就意味着,选择在哪个网站上开店,就 必须遵守该网站的监督管理。这些网站一般是由一个专门的商品管理组负责对在其网站上销售的所有商品进行审查,每天都会 列出一张违禁商品清单。即便如此,也很难避免出现漏网之鱼。

  第二种方式是在网上各大论坛直接张贴广告。浏览网络论坛经常可以在不同版面里看到许多不法广告帖,内容基本上 都是兜售色情光盘、提供窃听窃照设备等违禁品;除此之外,一些网站为了增加流量和赚取广告费,对在网站张贴的不法物品 的销售广告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成立网站专门销售违禁品,这也成为违禁物品在网络上传播的另一个重要 途径。

  第三类传播途径是通过QQ等一些即时通讯工具进行广告广播。这种情况相信许多网友都会经常遇到,使用聊天工具 时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一个对话框:某公司经营某业务售卖某种产品,如有需要请登陆某网站或致电某人联系,而其所谓的业 务和产品通常都是国家明令禁止的。

  为此,笔者专门在网上进行搜索,输入“硝酸铊”3个字之后,立即找到大量企业和私人售卖铊及其化合物的链接。 在广州市某化工有限公司的网站主页上,郝然写着:公司长期生产销售硝酸铊、硝酸亚铊、金属铊及铊的化合物等,含量均为 99.99%,真空包装。

  笔者按照网站留下的电话号码和联系人,联系到了一位吴姓经理,笔者问:“你们这里提供化工产品对吗?”

  这位经理很热情地回答:“是啊,你需要什么?”

  当笔者回答说想要一些硝酸铊和金属铊时,这位吴经理语气突然变得十分警觉,赶忙说道:“没有没有,我们这里从 来没有这些东西卖。”说罢即把电话挂断了。

  随后,笔者又打开了其他几个搜索到的网页,但是点击进入时发现这些内容均已被屏蔽,网页上出现“对不起,该信 息不存在或已被删除”的字样。看来,中国矿业大学学生投毒事件已经让这些从事化学危险品买卖的商家有所警觉。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通过网络不仅仅能购买硝酸铊这类剧毒品,其他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购买的违禁品在网上也 随处可见,比如窃听器材,从手机窃听到小灵通窃听,有美国的、德国的,价格由高到低,任君选择。人们不禁要问,面对网 络上这些汹涌的违禁品销售暗流,我们有没有有效的办法对其进行监管呢?

  监管面临重重困难

  经笔者了解,我国有专门的部门对网上交易进行监管,然而目前看来,监管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为此,笔者采访 了资深电子商务技术人员赵先生。赵先生向笔者透露,现在网上存在的交易,从技术角度来说监管的确存在很大的难度。首先 ,互联网本身是一种访问成本很低的媒体介质,也就是说任何人只需要投入很少的钱,便可以在网上发布消息或者干脆开设网 站进行网上兜售,当然也可以在网上选择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次,互联网本身所带有的匿名性,为监管和调查带来前所未 有的难度。最后,网络信息的后台控制相当容易,也就是说网络上的信息,可以很容易地发布和删除,这使得调查取证异常困 难。

  赵先生还表示,对于那些专门从事网络交易的平台,以及专业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监管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制度上 都是可以做到的,而对于那些通过网络即时通信工具四处散布广告的人,监管起来就难了,从制度上根本无从监管。因为这些 人本身就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违法的,所以才采用了这种不用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方法来进行宣传。因此只能从技术上对其进 行监管,比如通过IP地址追查到其上网的位置然后再逐步缩小范围,然而这样的监管办法听起来就能感觉到难度很大,做起 来的难度就可想而知。赵先生最后叹口气说:“对于那些在网上各大论坛四处张贴小广告的人来说,监管就更难了。就像现实 生活中满大街的小广告无从治理一样,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的小广告治理更加艰难。”

  监管如何难中取胜

  有人把互联网说成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确实,它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军事、工业、科研 甚至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我们都无法远离它。然而,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暴露出它的两面性。 它像一个巨大的母体,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在用本身的特点掩盖和保护着自身的疥癣。如何成功地拿掉这些疥癣,充分 发挥互联网的正面优势,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课题。网络监管,我们必须难中取胜。

  据调查,2004年,我国有关部门就集中开展了互联网站的备案和清理整顿工作,狠抓互联网的监管,先后制定并 出台了《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互联网IP地址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并组织技 术力量研发了互联网TCP/IP地址信息管理系统。目前,互联网域名备案已经基本完成,IP地址备案率达到89%,网 站备案率超过95%,互联网站的集中备案清理整顿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互联网基础信息数据库也初步建立,由互联 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我国第一个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也已开通。

  这些措施无疑对于那些自己开设网站进行网上非法交易的人们是一个强有力的震慑,然而效果如何呢?笔者得知,由 各地工商部门成立的特殊交易处负责监管网络违法交易,目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是违法行为举证困难,即很难证明这些企业确 实存在违禁品交易的行为。

  一位特殊交易处的负责人员告诉笔者:“尽管群众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企业存在互联网不法交易的行为,工商管理部 门在对网上的违禁品交易进行查处时,却往往无法获得证据。”这是因为从事违法交易活动的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警惕性,企 业网站上一般只留下联系电话、QQ号码或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联系,而没有企业的具体地址等,因此当工商执法人员假扮购 买者要求和销售者见面时,这些销售者通常不会同意见面,而是通过快递或者邮寄的方式来销售违禁品。工商执法人员在找不 到当事人的情况下,无法对从事不法经营的人员进行处罚,也无从证明当事人的确存在违法经营行为。这就意味着:即使工商 部门明知对方存在网上销售违禁品的行为,也因无法获得证据而不能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相应地也就不能要求通信管理 部门关闭不法经营网站。

  对此,工商管理部门也感到十分无奈,他们也在积极地探讨解决之道。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又致电公安部门网络监管 机构,从那里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公安机关会定期对网络开展专项的行动,或通过举报、具体案件发现违法网站或者销售点。

  对于那些专业网络交易平台,监管又是如何进行呢?某著名网络交易平台资深从业人员吴先生告诉笔者:网络交易平 台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三种,即企业对企业、企业对个人以及个人对个人。前两种交易方式因为有企业的参与,所以一般都会遵 循传统的交易方式,网络只是起了一个推荐的作用,对此类情况的监管也比较容易。而对于个人对个人,情况要稍微复杂一些 ,但是也不是无从监管。从制度上来说,可以在个人进行网络交易之前确认其真实身份,以及对交易内容进行备案。

  由此可见,在专业的网络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在制度上是可以进行有效的监控的。但是,对于网络上来势凶猛的小 广告如何治理,吴先生表示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从技术上似乎都没有稳妥的办法有效地进行打击。

  难道我们只能任之发展?为此,笔者专门采访了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学术专家、北京潮阳律 师事务所律师胡钢。胡钢律师认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客观上促进了违禁品的交易信息传播,加剧了违禁品的非法交易, 也增加了行政监管的工作量和难度。如果能在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创设举报奖励机制,乃至民事诉讼惩罚性赔偿机制,将 可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有效遏制一些违法网络广告的泛滥,进而降低违禁品违法交易的发生机率。

  事实上,广大网民才是这些违法广告的宣传对象,只有他们才能直接接触到这些违法广告。而网络监管部门早就设立 了投诉电话,只要网民发现此类广告,迅速投诉,监管部门就可以直接对其采取措施。然而,是不是人们都有意识并自愿做这 样的事情呢?在笔者采访的20位网民中,所有的人都承认自己在网络上经常看到此类广告,而并没有一个人拨通举报电话向 监管部门举报。

  因此,胡钢律师所建议的创设举报奖励机制应该是鼓励人们拿起电话进行举报的一种有效方式。当举报成为一种有回 报的行为时,人们才会有动力协助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到那个时候,网络中的违法小广告必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各种违 法信息将越来越少。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类似铊中毒事件将不会再重演。王立冬/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