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周刊: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14:53 新世纪周刊

  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

  这是《新世纪周刊》第三年推出大学满意度排行榜。这次调查,公立大学从前两年的100所增加到120所,同时首次增加了民办高校的满意度调查和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调查。民办高校从创立至今,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在校学生有200多万。虽然从整体看,民办高校尚存在很多问题,办学条件距离公立大学仍有相当远的距离,但不能忽视的是,民办高校已经在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大学排行榜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种类,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是由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他们所在的学校做出的全方位评价形成的,这些在学校生活了多年的学生显然对他们的学校有足够的发言权。对那些即将入学的学生来说,在选择学校时,以往学生对学校的评价或许是个重要参考。

  在排行榜之外,我们配发了一组有关大学教育问题的报道,事实上,人们越来越不满意大学的浮躁之风,一些大学校长也对此表示忧虑。对大学功能及精神进行持续不断地探讨,根本动因在于,是中国太需要国民精神的培育基地了。

  “豪门”大学

  -本刊记者/汤涌

  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到2008年,是第三年度推出。在过去的两年里,每当榜单推出,许多人所关心的是:“谁排第一?”

  但是在这个排行榜进行到第三年的时候,关心一下谁长期排在前列,要远远比“今年谁第一”这个问题更为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在今年的排行榜上,成为本校学生最满意的大学,荣居榜首。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所学校在三年的大学满意度排行榜中均进入了前20名:2006年排名第11名,2007年第4名,2008年第1名,不仅三年连续在前20名当中,而且名次是递增的。可以看得出,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对自己学校的满意程度不断增加。毫无疑问,这是真正的“豪门”大学。

  除了上海交通大学之外,去年排名满意度第一位的中央美术学院也达到了“豪门”的标准,三次排名为 :第18名(2006)、第1名(2007)和第20名(2008)。

  另外一所蜚声海内外的学校——清华大学,只差了一点点。2006年,清华大学(不包括工艺美术学院)的满意度排在45位。尽管如此,清华2007、2008年两年满意度都排在前10名,而且就综合实力来说,清华仍然是中国最好的学校之一。

  北京大学(不包括医学部)的满意度三年分别居26、10、33位,表现欠佳。

  那些“豪门”

  在《新世纪周刊》首次进行大学满意度排行榜的2006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转折年,那一年清华满意度排名第45名,北大排名26名。

  大学和学生都感觉到空前的压力——扩招后的毕业生大批涌向劳动力市场——许多学校的两年制和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同时毕业,这给了就业市场一个不小的冲击。而相对应的是,北京的房价长期居于高位,这对就业地主要在北京的学校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即使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也对这一压力有所反应。2006年秋天,清华的一位硕士生因为求职受挫而跳楼自杀。

  这种焦虑其实早在前两年就已经露出苗头,2003年夏天曾经有一次大规模的毕业生薪酬跳水,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水准降低了1000多元,之前一直被看好的互联网业正在挤泡沫,这使得“钱多人傻”的雇主越来越少。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同时又面临着学生和社会极高的期待——人们经常把挂在嘴边的这两所学校拿来说事——提到高分低能或者应试教育,往往拿这两家学校做靶子。2006年的私企小老板要炒作自己,也是用两校开涮——“清华北大,一律不招!”

  和清华、北大相比,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面临的压力要小得多——这使得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得到学生们的满意和青睐。

  中央美术学院曾在2007年的调查中出人意料地拔得头筹,这和几年来中国艺术家作品拍卖收藏的走高不无关系。这所大学的许多专业,在全国范围之内并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不明显,多数人都是自己给自己打工的自由职业者,这种特殊的性质使得他们得以在这场就业压力狂潮下仍然对学校保持敬意和乐观态度。

  上海交大:胜在学科和学术

  上海交大长于理工科和生命科学,它的多数优势学科在今天依然保持着热度。我们不妨看一看1999年和2000年的高考状元们选择的专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类居多,许多学生分数不高,宁愿读此类专业的大专也不愿意读其他专业的本科。最为难得的是此类专业往往给人们无限遐想,即使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也看得懂:跟外国人做买卖去嘛。

  这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人们的误判——“这类专业会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且就业面宽”。这种专业扎堆的恶果在2003~2006年尽显,平均薪酬下降,就业十分困难。

  此外,所有沾“国际”的专业都会比较好招生——比如过去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在成为国际关系学院之后就多了许多学生报考。

  上海交大的许多专业不是那种人人向往的热门,但是却务实可靠,容易就业:中国没有得到稳定的地面输油线路,这使得该校得意的船舶与海洋类学科在未来的至少十年中大有用武之地——中国需要石油,进口石油需要大量的船只。

  至于生命医学、材料工程和数字技术之类的学科,在各大城市都是急需引进的紧俏人才。不仅薪水高,也更容易在北京、上海之类的大城市落户。

  上海交大的自习设施、图书馆藏书满意度都居分项目前列,这和近些年国家对该校的慷慨投入和社会各界的捐赠分不开。

  另一点不容忽视的是上海交大的学术科研评价策略。2007年,该校决定逐渐考评科研成果的“质”,而不是数量。不看论文的篇数和字数,而是用“引用率”来评价。“江泽民学长”2008年4月把他对中国能源问题的看法投稿给交大的学报,可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他的母校,也因为这是一份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

  文科大学的虚幻风格

  在许多文科为主的大学里,评职称还在比拼书籍的厚度,有些教授的自我介绍上写的是“著作超过1000万字”,这还是谦虚的。如果加上反复修订重复计算的教材,数字会更多。

  至于有些太忙的领导,则可以用“我对流行歌曲的粗浅认识”和“某某校长在某某会议上的讲话”之类的非学术文章来折算学术量。在一个地处北京既是211又是985的大学中,有一个事件近乎笑话:一位文科教师在申报教授职称的时候提交了一本小册子,是他帮某手机公司写的一份使用说明书。

  这种不严谨已经对文科大学造成了伤害——除了中央戏剧学院这所艺术类大学,2008年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前十名全部是理工科院校。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也开始发生变化,更加现实。“学法律吧,回头可以从政”这样的建议几乎无人提起(除非家长忍心孩子不畏艰难地从几百元底薪的律师助手混成超级律师)。

  文科专业的学生一般被认为具有人文气质,遗憾的是,2007~2008年之间,许多大学和教授没有表现出应该具有的那种大气——中国政法大学的“杨帆门”事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两次内讧,中山大学博导的飞脚踢人,让人觉得教授亦是凡促之物。

  去文科大学还能收获什么?答案是图书馆。在120所公立大学中,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对图书馆最不满意,满意度仅为38,比排名倒数第二的北京体育大学(该学校有奥运训练场馆的任务,图书馆装修一度停运了小半年)低14分,而多数文科大学,或者文科实力比较强的综合类大学,图书馆的满意度都不算低。在学校教的东西不够实在的时代,学生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城市级别和海岸线效应

  今年的调查中,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去向和收入满意度高过第二名4.5分和3分,多数学生选择了满意学校所在的城市——上海。上海交大和这所城市保持着一致的务实精神,在这个时代这种精神极其珍贵,也非常吸引人。

  2008年大学满意度排行榜的前20名中,上海占了5所。20所大学当中,有13所地处沿海城市,其中大连有4所。这绝对不仅仅是“风景优美”所能够解释的,尽管风景优美构成了城市的软实力。

  在2007年的排行榜上,大连外国语大学就曾经排名第七,为此本刊对这个数据还专门进行过追访,得到的许多回答是:“对这个城市比较喜欢,还有就是就业去向还不错。”

  大连2006、2007、2008年三年的GDP增长率分别是13%、16%、22%,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在“毕业生找到工作满意度”指标上,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的满意度都超过了70分,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好成绩。

  城市所在地对于一个大学来说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水平相当的两所学校,地处西部的学校招生分数线要低一些,更好考。很多人(无论是人才招聘时的教师还是填报高考志愿时的学生)不愿意去西部,或者非直辖市、非省会城市。西安和兰州的大学在这方面受影响很大。

  更为明显的是河南几所大学的不同命运,郑州大学在郑州,河南大学在开封,河南师范大学则在新乡,2008年三所学校的满意度排名分别是43、83、8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