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酒泉:等待发射的时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5日10:23   南方新闻网

  酒泉:等待发射的时光

  作者:南方周末特约记者袁理

  好雨知时节

  9月20日深夜,一场罕见的大雨,落在干旱少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落在降雨量和蒸发量为1∶10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

  白天对接完毕的船箭塔组合体已经顺利转运至发射区。根据预定计划,转运本应在第二天21日实施,但发射中心气象室的预报显示,21日将会有一次降雨过程,不利于转运。

  转运前,风很大,所有人都在担心“头重脚轻”的火箭能否顺利转运。然而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刘汉涛却胸有成竹— —午后风力会有一个减弱过程,接近傍晚时分,风力会再次增大。

  果然,下午2点10分,船箭塔组合体开始运动时,风力减小到了6米/秒,低于最低要求的小于10米/秒。

  按照正常的速度,转运需要一个半小时,中途要停车检查设备和产品状态两次。但为了抢在风再次变大之前转运到位,转运只用了1小时5分钟,只停车检查一次。“各系统状态很好,检查一次就可以完全符合要求。”发射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郑永煌称。

  发射塔刚刚伸出手臂抱住乳白色的火箭,风就慢慢大了起来……“不是我会神机妙算,而是我们有充分的技术手段和资料储备。”刘汉涛说,为了保障神七发射任务,气象室对三十多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了从气象卫星到风廓线雷达等多种现代装备。“降雨过后,发射场区会被冷空气控制,气流稳定,非常有利于发射。”刘汉涛再次预测。

  问天阁最后休整

  21日下午,神七飞行乘组和候补航天员已经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入驻问天阁。

  这里是他们在飞船发射前进行短期训练、医监医保、隔离检疫、登舱准备的场所,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绿树和碧草点缀其间。

  其实,早在半个多月前,航天员就曾首次进驻发射场,还进入了飞船舱内体验“实战”,熟悉发射程序,在“实战” 中,航天员各项操作准确无误,心理状态稳定,表现十分出色。

  在问天阁的门口记者看到,一名哨兵站得笔直,将所有“闲杂人等”拦在门外。

  据介绍,目前正对航天员实行三级隔离,不让他们随便与外界人接触,以防患上传染病。

  即使是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自己,进入问天阁前也要经过数道复杂的程序:先戴上口罩,进行体检,然后换上工作服、换好鞋,才能步入工作区。与航天员见面时必须保持距离,不会握手。

  黄伟芬向记者透露,神七发射前这段时间,航天员每天都会进行一些飞行手册和文件的学习,然后做一些放松性的训练,主要是健身操,还有快步走、慢步走等。

  她说,航天员每天都要接受体检,这主要是为了掌握他们的身体情况,做好保障。

  黄伟芬说,在经过舱外服试验舱、出舱程序、飞行程序和模拟失重水槽等训练,特别是经过人、船、箭、地大型联合检查后,对圆满完成神七飞行任务充满了必胜信心。

  “新闻媒体是第8大系统”

  21日晚,神七任务总指挥部的各位老总——常万全、迟万春、张建启、陈求发、阴和俊、马兴瑞、王志刚,与参加神七发射报道的新闻媒体记者见面,并宴请大家。“人们都知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有7大系统。在我看来,新闻媒体是第8 大系统。”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首先致辞,“正是因为你们的努力和工作,使得载人航天工程深入人心,使得这一工程成为激励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伟大工程。”

  为了这句话,现场的二百多名记者,每人多喝了两杯酒——为了高级领导不拿记者当“外人”,也为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日益公开和透明。

  参与了从神一到神七报道的一位央视记者说:“这么多记者,如此近距离地采访我国的航天发射,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他还记得,神一时,有关方面只允许发一条消息;神二时,发一条消息和一条特写……到了神五、神六时,各媒体已经开始滚动发稿和进行直播了。

  这一次的公开和透明,更是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仅大陆二百多名记者将对发射进行直播报道,港澳台的记者还首次获准进入神秘的东风航天城,对神七发射进行与大陆媒体无差别的采访报道。

  美国的NBC、台湾的TVBS、香港的《大公报》等媒体,都派出记者在发射前的5天就进入东风航天城进行采访。

  席间,有人提议,所有大陆记者向两名来自台湾的记者敬一杯酒。“同为炎黄子孙,共同见证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两名台湾记者喝着喝着喝多了……

  一切为了民用

  海外媒体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军事目的的猜疑声,也传到了发射场。

  22日上午,在神舟七号航天飞行任务情况介绍会上,一位总指挥对所谓军事目的的言论进行了反驳,认为这样的报道是不恰当的。他说,迄今为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没有哪一项任务是用于军事目的。他希望媒体正确、客观、科学地进行报道。

  他指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定位为科技活动,首先是用于实现科技进步和创新,服务于经济建设,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中国科技人员进行了各种太空科研活动,比如神舟四号曾搭载蛋白质样品,并进行两种烟草融合技术的研究。

  另一总设计师亦直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目标就是民用科技研究。

  对于外界关注神舟七号开展卫星伴飞试验的任务,总设计师表示,神舟七号进入太空后,伴飞卫星伴随飞船一起飞,目的是观察飞船的飞行状况,获取飞船在轨运行图像。

  一位副总设计师则解释,卫星伴飞试验同样也是一项民用科研试验活动,用于帮助提高中国的通信技术水平。他说,在进行这项试验时如何保证伴飞卫星与飞船保持适当距离安全飞行是关键,这对中国航天测控系统将是一项重大挑战。南方周末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神七 载人航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