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神七副总指挥:曾遭遇数次发射事故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8日19:1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神七副总指挥:曾遭遇数次发射事故考验
马兴瑞

  然而,航天是伴随高风险的事业。每一次航天发射,航天人都像是面对着一场“大考”,甚至是生死的考验。能够在任职期间取得百分之百成功的非凡业绩,看上去很美,风光无限,但其过程却充满坎坷,马兴瑞自然也不例外:

  ——一次发射前,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导致火箭漏电、发射时间推迟。

  ——一次测试中,卫星跟火箭意外相碰,直接影响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甚至导致整个发射计划改变。

  ——一次火箭卫星处于待发状态时,发射塔架上的消防装置因意外启动,导致火箭挨淋,箭上的电器产品的绝缘性能下降,事关产品及人身的安全。

  ——还有一次,在火箭发射后实施卫星变轨时,卫星储箱压力突然剧烈下降,卫星面临着失控的危险……

  严峻的考验面前,更能彰显英雄本色。作为参与航天发射重大决策的领导之一,多年的历练,已使马兴瑞做好了随时准备处理突发险情的心理准备。在他看来,遇事沉着冷静,果断指挥,科学决策,必定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长二F火箭整船测试时间延长600小时

  2007年8月,马兴瑞担当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之职。

  在他上任仅仅两个月时间,“嫦娥一号”不负众望,成功踏上奔月之旅,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测的时代。举国欢庆之时,马兴瑞的目光已转向了另一项重大工程——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

  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两个重要的分系统——长征二号F火箭和神舟飞船的研制任务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自1992年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我国已成功地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和2次载人航天飞行。目前,该工程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16个重大专项之一,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高度关注。

  载人航天活动极具挑战性和风险性,把航天员安全送入太空并保证其健康返回已属不易,何况神舟七号要实现太空行走。这是在天地往返技术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难度极大。

  为此,神舟七号飞船做了较大改动。虽然保持着原来的三舱方案,但是为实现航天员的首次舱外行走,要在原来的轨道舱的基础上新研制气闸舱,这是“神舟七号”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最大的不同。而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二F火箭,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更加安全可靠以及更加舒适的设计。

  与以前的任务相比,“神七”无疑是一次“大突破”。马兴瑞对研制队伍提出了高标准完成任务的要求。在此过程中,过去一些原本不影响飞行任务成败的小问题也被“挖掘”出来,得以从更深的层面去“刨根问底”,比如软件测试。有的东西用眼睛是无法看到的,指令发出三次,为什么只执行了两次?看似不影响成败的小问题,这一次都在“精益求精”思想的指导下一一解决。

  在发射基地,很多发射队员都目睹过这样的场景:遇到问题时,马兴瑞总是坚守在一线,有时甚至能连续几天几夜处理问题,仿佛不知道什么是疲倦。

  而在长二F火箭的改进设计中,研究人员花了很大的工夫,琢磨如何更好地减轻火箭上升时的震动使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感觉更舒适。整船测试时间也由过去的700多个小时延长到1300多小时。

  神七任务的圆满完成,但这显然并不是中国航天的最终目标。下一步该走向何处?按马兴瑞的设想,到2015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在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领域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总收入在2007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500亿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独家供稿 特约记者 冯春萍 索阿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神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