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36期:长虹降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10:19  新京报

  价格战彩电市场十年轮回

  12年过去,胡义嘉已经记不清“倪总”披着一条红绸带、在成都商场的柜台前大声吆喝的情景。

  不过,一谈到12年前的“3·26”,这位当年长虹总经理办公室的秘书依然按捺不住激动:那是长虹第一次大规 模地把价格作为“武器”。

  1996年3月,中国彩电业一场价格大战突然爆发,称霸中国市场的“洋品牌”在两个月内被迅速击溃。然而,这 场规模空前的大战之后,中国民族企业亦陷入十年价格恶战之中。

  被逼降价

  每月建仓库也赶不及积压

  “长虹突然揭竿而起,是为了抢占被洋品牌几乎垄断的国内彩电市场。”胡义嘉至今坚持认为,当年挑起那场大战, 是长虹作为民族品牌逼上梁山的“义举”。

  上世纪90年代中叶,中国的民族彩电业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而且当时走私之 风盛行,据国家商业部门统计,1995年中国正常进口的彩电是54.9万台,可市场上实际销售的数量是500万台。

  当年秋,中国政府又宣布“次年4月1日,彩电的进口关税将降低超过12%”。据吴晓波《激荡三十年》记载,这 一政策极大鼓舞了“洋品牌”。日本松下公司当时放言:“不惜30亿美元也要占据中国彩电市场的绝对份额”,并定下‘打 败一个企业,挤占一个行业’的目标。而当时长虹的库存彩电已高达100万台,总值超过20亿元,到了“每个月建仓库都 来不及堆放的地步”。

  “倪总在1996年春节后就开始酝酿一场价格战”,胡义嘉回忆说:“当时经过大约一个多月的反复论证。讨论的 焦点一是降价的时机,二是降价的幅度”。

  事实上,倪润峰策划这场“价格战”的时间远不止一个月。据倪日后回忆:“我思索了整整一个冬天,直到春节还在 算账,考虑来,考虑去,算过来,算过去,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不降价不行!”胡义嘉透露,当时长虹的核心决策层对于倪 润峰提出的“价格战”是有分歧的。“主要是担心降价之后会影响企业赢利,毕竟长虹于1994年上市,财报业绩是要带给 股东利润的”。

  “不过意见很快就统一了”,胡义嘉说,因为长虹当时对自身的技术、质量和营销还是很有信心的。决策层判断“总 盘子做大了,企业的赢利会更强。”

  国货联动

  洋品牌两月内被打蒙

  1996年3月26日,长虹宣布:从即日起,17英寸到29英寸所有品种的彩电在全国61个大中城市150家 大型商场降价销售,降价幅度从8%-18%不等,平均每台彩电让利从100元到850元不等。

  倪润峰当时在成都的商场里做起了“促销员”,参加了很多现场签售活动。长虹在自己的宣传册上赫然标注:“凡是 国外产品有的功能,我们都有;凡是国外产品具备的品种,我们都具备;凡是国外产品提供的服务,我们都提供;但是,在同 等功能和同等质量下,我们的价格比国外产品低。”面对长虹突如其来的降价行动,国内的彩电厂商立即出现连锁反应。5天 后,TCL推出“拥抱春天”大让利活动。6月6日,康佳所有彩电让利8%-20%,单机最大降幅1200元。全国其他 十几家彩电企业也纷纷推出降价策略。

  一夜之间,象征着家庭富有的大屏幕彩电跌下了价格神坛。

  一些商场出现了火爆的销售场面。“在成都人民商场,很多消费者相中了大彩电,就一屁股先坐在箱子上面,等着家 人去缴款,生怕被别人拖了去。”胡义嘉还记得,成都一家“大发市场”的老板编了一句土语顺口溜,和经销商奔走相告。大 意是“长虹带来了赚钱的好机会。”参加过几次长虹销售会议的胡义嘉介绍,降价之前的那个十一节,洋品牌彩电和国产彩电 在商场的销售比例还是8比2,降价后的那个五一节,销售比例就出现了2比8的逆转,“洋品牌基本被打蒙了,没做什么回 击就从主流市场推出。”而作为价格战的发起者,长虹的销售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根据中怡康当年的统计数字,长虹降价一个月后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了12.14%。一位长虹已退休的老销售员回忆 ,当时长虹有传统优势的市场如武汉、成都销售额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倪润峰本人则在1997年成为中共中央候补委 员,这一身份,对中国企业家来说,至今仍然极少有人获得。

  行业清洗

  终未开成的“碰头会”

  降价虽然打败了洋品牌,但也是一次对国内彩电品牌的残酷清洗。

  3·26价格战打响后两个月,国内市场上原有销售记录的59个国产彩电品牌只剩下42个,国内同行对长虹的“ 冷枪”颇有微辞。

  深圳商报记者徐天明在《长虹隐痛》一书中写到,当时熊猫电子的老总就抱怨:“这么大的事儿,也不跟大家商量一 下……”李东生日后也表示,“那时候TCL也准备降价的,但是准备实施的时间是8月份,没想到3月份长虹就行动了”。 一些彩电厂家将长虹的“罪状”告到中国彩电行业的最高行政管理部门———电子工业部。不过,由于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轨,国家1991年就放开了彩电市场,相关部门对3·26价格大战并没有干预。

  事实上,据胡义嘉透露,当时长虹的确考虑过先和国内企业开个碰头会。“在讨论降价方案时,就提出‘既然降价是 向洋品牌发起挑战,要不要先联合国内的同行开个会。对降价的时机和降价幅度,大家拿个统一意见。’”胡义嘉说,长虹领 导层最终没有开这个碰头会是有一些顾虑。

  “因为考虑到国内同行情况差别很大,产品、经营策略都各不相同,要在短期内形成一个统一意见,客观上会久议不 决,而这样发起市场攻势的时机就错过了。不如长虹先带个头,带动国内兄弟企业一起来与洋品牌对决。胡义嘉表示,最终放 弃业内同盟,是因为”(根据)当时的情况,联合行动的实施难度很大,不如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充分发挥调控作用比较 好“。

  价格之殇一封举报信状告长虹倾销1996年的价格战之后,倪润峰被戏称为“价格屠夫”。有家电业内人士曾表示 ,1996年以后每年的3月26日,很多企业都有了阴影,害怕长虹再次打响价格战的冷枪。1997年3月26日前夕, 一些中小厂家就因为担心长虹再有行动而抢先降价,倪润峰当时也表示:“1996年长虹一降价,若干国有品牌便永远消失 了,为了抵抗洋货,长虹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长虹不能再次降价。……不管涨价还是降价,民族彩电业的生存发展都是最高利润“。

  然而,长虹以及中国彩电业在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并没有挣脱价格战的漩涡。

  1998年,长虹大规模囤积彩管,发动资源大战。当时有媒体估计其垄断了21英寸彩电70%的彩管,库存和积 压达到600万台。

  据当时媒体报道,当时长虹宣称,自己这样做是为了拯救彩管行业,打击那些“不要命”的行业,倪润峰当时的判定 标准,以21英寸彩电为例,价格在1300元以下的就是“不要命的”。可是不到一年时间,长虹自己把21英寸彩电降到 了1300元以下,这引起TCL、康佳、创维等同业的强烈不满。厦华电子公司还向当时的国家计委上呈了一封举报信,举 报长虹以低于成本价倾销彩电。

  厦华称“长虹21英寸彩电有24个型号低于1300元,既低于彩电行业平均出厂销售成本,也低于长虹公司本身 认定的21英寸最低材料成本”。厦华表示:长虹的行为给同行造成了巨大损害,破坏了电子工业经济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 。

  十年争议

  降价之刀究竟砍伤了谁

  由于不堪利润挤压,2000年以后,高路华、乐华、嘉华、西湖、赛博等曾经名噪一时的国产彩电品牌陆续退场。 长虹自身也深受价格战之苦,1998年,由于倪润峰企图以大量囤积彩管打压竞争对手,使得长虹库存大幅增加,主营利润 由1998年的31.6亿元下降到1999年的15.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仅有4.06%,1999年下半年的利润甚 至只有1亿多元。

  长虹最先砍向进口彩电的价格快刀,究竟还砍伤了谁,成为10多年来业内探讨的问题。

  “长虹人认为,‘3·26’并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在市场经济中,长虹充分认识到可以运用价格杠杆来调控市 场”,胡义嘉表示,“3·26”价格战是对行业有积极意义的保卫战,而之后价格战的扭曲发展,是因为一些企业在技术、 质量等方面没有基础造成的。

  许多彩电业内人士则表示,延续十多年的价格战模式,只是粗放的原始积累模式。而在依靠核心技术竞争的时代,中 国家电企业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研发方面,再加上品牌塑造能力的差距,导致今日洋彩电与国产彩电的市场格局再次发生颠覆 性变化。

  本报记者张晓蕊北京报道

  -新观察

  中国家电业需要新一轮自救和他救

  1996年3月,长虹发起的价格战使国产彩电占据消费主流。到今年元旦,外资与国产平板电视的销售额比例已悬 殊到9:1———经历从价格战到研发战的蜕变,在彩电业关键的研发环节,鹿死谁手尚不分明。

  家电行业是中国最具有市场竞争性的一个行业,这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深刻折射出中国市场化的开放与进取,也折射出 艰辛与困苦……

  一日三十年3月25日

  ●1980年中国世界电影学会在北京成立。

  ●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

  ●1998年200年的计时钟在长城启动。

  ●1998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

  ●1998年中国政府宣布进行医疗制度改革。

  ●2002年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

  ●2007年曾荫权连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温故知新

  离开物欲横流的香港

  我是一个中学教师。去年二月份,我到香港住了七个月,再也不愿继续住下去。

  因为这里是另一个世界……

  那时流行

  走穴

  流行时间: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指数:★★★★☆

  “走穴”原是戏剧界旧行话,指未出徒便背着师傅出外演出。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走穴”指“演员为了捞外快而私自外出演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