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定义浦东要在“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6:22  新京报

  -新观察

  浦东,是继深圳等老特区之后,中国改革突破重重障碍、再次起飞的见证。

  浦东的成功主要表现在经济上,但市场经济要发展,绝不仅仅是企业与金融机构数量上的增加。徒有其表的改革,无 法使改革成果制度化,使后人共享。市场国家的成功,无不是市场制度的成功,浦东也不会例外。

  浦东面临的挑战,来自于行政与规则,表现形式则是创新。

  浦东的行政改革,采用了“大部制”的模式。机构合并人员精简,自然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基础。但浦东的“大部 制”再往前走,很可能困难重重。如果从中央到市不进行相应的行政体制改革,浦东的改革很可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因为浦东没有僵化行政体制下部委一一对应的组织架构,将被倒逼回传统行政体制。

  以金融中心而论,层层审批的模式,使浦东的金融创新举步维艰,浦东有政府主导下的商业银行服务、债券市场、期 货市场,但缺乏为企业股权交易、股权融资的平台等,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的活力。

  为此,浦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大胆改革,法不禁止即可尝试。国务院批准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 显然为今天新一轮的闯关埋下了伏笔。

  上海必须发展现代服务业。香港的落地免签、自由港、外汇完全可自由兑换,上海也可争取尝试。但要争取到这些政 策,上海必须表现出足够的胆魄,改变目前大政府、大国企的形象,代之以大市场、大社会、小政府,进行自我改革,在改革 中积累足够多的经验,使各方对上海创立与遵守市场规则的能力重新认可。

  浦东十八年的改革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是突破陈规,摆脱上海金融中心的水泥城堡的幻觉,进行关键转折的 时候了。这也是中国发展的需要。

  浦东特区之特,需要新一代改革者以过大关的精神,才能给出新的定义。□叶檀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