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村市场化:奇迹正在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6:22  新京报

  -新观察

  近30年,中国农业两个奇迹先后发生。

  第一个奇迹始于农村土地承包制改革。因这项改革,中国一举解决了绝大多数中国人饿肚子问题,并使中国农民开始 向工商业领域进军,带动了国有工商业改革。这项改革的能量释放,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画上了句号。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第二个农业奇迹悄悄来临,只是人们没有感受它的意义。其实,这个奇迹发生的背景更为深刻 ,意义更为深远。

  和早10年相比,中国农村耕地开始减少,劳动力也在减少,实际劳动时间减少更多。但农业GDP在稳步增长,粮 食产量总体上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农业中释放的大量劳动力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人口红利”,整个国家经济如同添了 翅膀,飞速狂奔。

  第二个农业奇迹的直接动力是专业化和科技进步。几乎是做梦一般,在中国大地上,有了显著的农产品生产地域分工 ,甘肃定西300万亩的土豆,陕西中部800万亩的苹果,河南全省数千万亩的优质小麦,山东数万棚反季节蔬菜……因为 专业化,农民更容易学习技术,采用机械化耕作。连最难的棉花和土豆机械收获也已经起步了。河北邯郸一位农民告诉我,他 家一年收获的粮食顶得过30年前一个生产队,而付出的劳动却大大减少了。

  专业化和科技进步的动力是什么?是市场。如果按有效劳动时间折算,30年前,吃菜吃饭的城里人背后站了5个农 民1个商人(官商),现在可能要打个颠倒,是5个商人1个农民。这一颠倒,换来的是农民生活比原来富裕,城里人消费比 原来大方。

  20年前就说中国有了一支100万人的“倒蛋部队”,换来的是鸡蛋供销全国平衡,地区差价和季节差价都不大。 上海人吃新疆的哈密瓜,黑龙江人吃海南岛的香蕉,而甘肃的土豆可以销到广东,都依赖从农民中成长起来的贩运大军。

  而中国的私人粮商,已经能够在期货市场上呼风唤雨,能够调动成列火车,也敢于建造容纳几十万斤粮食的仓库。市 场扩大促进了分工,分工产生了效益,进一步活跃了市场,亚当·斯密的这个老定理,也在中国得到了应验。

  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不断给“理论家”上课。有人担心中国的小农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但小农通过商人 和大市场联系到了一起,商人给小农送去了现代生产要素。现在又有人说农村的“386199部队”(指妇女、儿童和老人 )要败坏农业,但这几年粮食产量在恢复性增长,因为老人和妇女依靠专业化的机播服务、锄草服务、收获服务照样务农。大 农场当然好,但在小农户变成大农场之前,中国农民先领受适合小农经济的现代技术,也是一种创举。

  市场如此重要,政府起了什么作用?政府的作用一是增加投入,二是开放市场;市场开放的意义远远大于政府投入的 意义。

  □党国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