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108期[1999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
一日三十年——6月5日
●1986年国务院通知,严禁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任何名义的非法酬金。
●198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
●1996年江泽民主席在河南省考察工作,要求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199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
●2000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
“中关村照搬硅谷模式行不通”
-对话人物
赵慕兰
原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专职委员、研究室主任,《中关村科技园条例》主要起草者之一,《中关村科技园园区志》主 编
科技“二道贩子”冲动创业
背景:1980年,中科院研究员陈春先3次去美国硅谷,目睹美国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巨大财富。
10月23日,他在中关村一个仓库的角落里,办起第一个民营科技机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 部。同时,他拎着一个黑色人造革皮包,一只脚穿着黑袜,一只脚穿着白袜,向社会各界游说要将中关村办成中国硅谷。
新京报:中关村从兴办最初就以硅谷为榜样,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关村是不是已如陈春先当初设想的那样办成了 一个中国硅谷?
赵慕兰:中关村与硅谷没有可比性,两者存活的土壤不一样,是不同经济体制的产物。中关村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 情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道路。
新京报:但陈春先同样是将中关村定义为“技术扩散区”,目的也是要将科技转化为财富。
赵慕兰:两者概念相近,但具体生存环境不同。中国所遇到的问题在美国根本不会存在。
当时中国不允许公职人员下海经商,中科院的研究成果档案上布满灰尘,就是无法向社会推广。人才不能流动,更别 说辞职下海,你是国家的科研人员,任务就是搞科研,怎么能做生意?
陈春先创业后被称作科技“二道贩子”,并被扣上“扰乱了科研秩序”、“不务正业、歪门邪道、腐蚀干部”的大帽 子。
新京报:从现在角度来看,当时要建立中国硅谷的这一想法是否过于超前?
赵慕兰:中关村有很多观念都是超前的。以陈春先为例,当时不只是他的思想观念超前,国家都没有相应的法制环境 来保障他。
他的“服务部”为科研所,企业从事各种设计工作后,就开始不断被人举报,说其“挪用研究经费”,“中饱私囊” 。服务部一度被查账、封门。后来新华社的一篇内参挽救了服务部的命运,陈春先的做法才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首肯。
电子街被指骗子街
背景:在陈春先等第一批创业者的带动下,到1983年,“四通”、“信通”、“海华”等民营科技企业呈井喷状 态,“中关村电子一条街”逐步成形。但是也有很多公司以“科技开发”的名义走私、倒卖电子产品。于是电子一条街又被称 为“倒爷一条街”、“骗子一条街”。
新京报:中关村从科技扩散的概念转变成科技产品的倒卖,这对中关村的整体形象有严重损伤。1986年,兴办中 关村试验区时,为何没有对此做有效清理?
赵慕兰:水至清则无鱼,我认为,早期门槛太高,许多企业就进不来,就形成不了规模,就形成不了产业群,就形成 不了足够的市场竞争,而竞争是中关村发展的核心动力,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坏的被淘汰,好的企业自然留下来了。现在国 家科技部正在研究抬高门槛,比如提高企业所得税。这样的措施在早期肯定不行。
新京报:当时建设中关村试验区时对入驻企业有没有具体规定?
赵慕兰:当时有一整套企业准入门槛,规定科技人员要占一定比例等。通过的可以享受减免税费的优惠。
新京报:可有些企业只是组装电脑、倒卖元件,为什么还让其进驻中关村?
赵慕兰:中国处于特定的历史转型期,一切百废待兴,能组装电脑的人才,我认为都算高新技术人才,市场需要什么 ,就要有人去卖什么,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
新京报:但一些盗版及假冒伪劣产品会损害整个中关村的信誉和诚信。
赵慕兰:企业总是鱼龙混杂,我们一直在致力改善中关村创业的法制、人文等软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在1 999年的《中关村科技园条例》里明确规定禁止企业经营或使用盗版及假冒伪劣产品。
并且,优胜劣汰是个必然的规律。现在中关村每年都新增4000多家企业,同时也会淘汰2000多家企业。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黄玉浩北京报道
-新观察
三十年后中关村还未真正发迹
中关村的元老级人物之一、原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专职委员赵慕兰表示,中关村与硅谷没有可比性。这话缺少了下半 句,那就是,中关村如果以体制与发展阶段为名一直与硅谷缺少可比性的话,那这个中国中心城市的高科技园区可能无法壮大 。
中关村的特殊性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国科技产业从计划经济、萌芽状态向市场经济、有序状态的过渡阶段的特殊性。
中关村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形成的。虽然赵慕兰表示中关村从来都不是政府的,是企业的, 是企业的自由竞争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但是,如果没有政府在土地、税收、上市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很难想像中关村会 在短时期内成为高科技产业的代名词。
创业者不易,从蛮荒中开拓面临违法的指控,并且个人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法无禁止不为过”,目前深入人心的概 念,在当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反过来说,开创期的从业者本身也存在种种有违市场规律、有违公司利益的行为。
以上市公司中关村为例,上市之初的核心产业是建筑地产,此后发展多种经营,从资本市场、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 等,无所不为,所谓高科技沦为股市的炒作题材。
无所不为最终的结果是无所作为,在股市“披星戴月”。而中关村2004年与联通交接CDMA项目时也暴露出巨 大的财务黑洞,最终不了了之,由投资者买单了事。改换股东之后,中关村更成为资本游戏的一个筹码。
无庸置疑,高科技产业是高风险高成本行业,具有特殊发展规律。从上下游链条紧密衔接的风险投资,到风险投资的 退出机制,从员工的激励机制到项目的筛选机制,都有独特之处。
通常而言,高科技产业的发达伴随着发达的投融资体制,伴随着对高科技项目进行筛选的中介机构,伴随着较为宽松 的激励机制。中关村显然还缺乏这样的机制。
中关村仍然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的一面旗帜,政府扶持与先行一步,使中关村具有产业集聚优势。
从“两通”“两海”到方正、四通、联想,再到新浪、搜狐,中关村一直是我国高新技术的代表和先驱;从电子产品 到电脑一条龙体系,再到多层次综合性软件园,中关村在信息产业余威尚存。
应该提醒的是,就投入产出而言,中关村尚未真正发迹。如果存活十年的企业就是奇迹,如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这 样的烧钱场所迟早会丧失优势。
□叶军
温故知新
李开复:创新须满足市场需求
今天,我自认为已经成为中关村大家庭中的一分子。而在一年半前,我也曾经作为硅谷的一员,在硅谷的典型代表苹 果公司工作了6年。这使我对中关村发展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硅谷的创新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而不是纯粹的技术创新。其实,目前有许多十分成功的公司,并不拥有什么很 高深的科技,但也被称为创新的成功体,像雅虎。
在硅谷,有些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已不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而是市场的问题。市场接受了,技术就得到了承认; 市场不接受,再奇妙的技术也一文不值。
中关村时常有人抱怨,别人那个产品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但却被市场接受,而自己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则只能被较 小的市场和特别市场所接受。其实他应该认识到,这时候技术含量高已没有太大的意义。
因为市场创新的重要,在硅谷,企业必须由能够把握市场的企业家来管理,没有人会认为一个技术家应该持续地管理 一个企业。企业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领导人。
在中关村,这些观念并没有被接受,似乎不强调科技,就是不重视科技。
于是,人们做一些盲目的研发,而忽视市场需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
2000年2月13日第4版《中关村怎样变成下一个硅谷?》
那时流行
跻身世界500强
流行时间:20世纪90年代
流行指数:★★★☆☆
1999年9月27日,美国《财富》杂志在上海举办财富年会,主题,“中国,未来50年”。那一天间,有40 多架最先进的私人飞机降落于浦东国际机场,有60多位“世界500强企业”总裁光临上海。
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性的商业盛宴。跻身500强,成为与会的200多位中国企业家的热门话题。海尔的张瑞 敏作为中国公司的惟一代表,在会上阐述了他的国际化梦想。三九集团的赵新先对记者公布了进入500强的时间表。
一位媒体记者评论说,进入500强在美国仅影响公司股票和经理薪金,但在中国更是一种宗教情怀,包含着个人价 值和民族责任的双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