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265期:歌德学院进入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10:35  新京报

  今年11月1日,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成立20周年。陈杭柱出席学院的庆典。“这是第一个获得许可进入中国的外国 文化机构。”陈杭柱,歌德学院北京分院第一任中方副院长,参与学院筹建工作。他说,当初为接纳歌德学院,经历了激烈争 论,“打开国门是个艰难的过程。”文化渗透还是文化交流1986年,陈杭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老师,他被借调到教 育部做翻译。这一年,德国外交部的代表团到北京,商讨设立歌德学院。

  “西方文化机构进入中国在当时极其敏感。”陈杭柱说。

  中德文化交流的念头在此前10年就有发生。1976年,歌德学院欲在中国培训德语老师,恰遇唐山地震,被迫取 消。

  1984年,德国总理科尔访华,向邓小平提及设立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邓小平答应。

  不久,中国外交部派人寻找阿克曼,打听何谓歌德学院。

  阿克曼,德国人,中国接收的第二批西欧留学生,在上海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工作。他告知,歌德学院是德国政府资 助的文化交流机构。

  “这确实引起了激烈争论。”陈杭柱说,当时分歧很大。一派坚决反对,认为歌德学院是个文化渗透机构。一派觉得 可以试试。

  中德谈判在教育部的一间会议室展开。

  中方坚持歌德学院只能从事语言教学,必须服从中方监督,中方还要派一名副院长协助工作。德方坚持学院要从事文 化活动。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李增勇实习生林媛媛北京报道

  -新观察

  改变文化产品的贸易逆差

  因为身边有学德语的老师和同学,歌德学院(北京分院)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但此篇报道还是让我有些吃惊。上世 纪80年代,如果不是邓小平点了头,已在多个国家开办的歌德学院就打不进中国。

  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人们的思想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这一点,进入中国的歌德学院也能充分 感受到:先是只能教语言,后来可以传播文化了;先是每一项活动须经教育部批准,后来学院也有了一些自主权。2004年 ,歌德学院又有了上海分院,这说明此学院在中国落地生根后,已开始进入兴旺发达阶段。

  这一过程,其实暗合了中国一步步走向开放的宏大背景。从改革开放之初主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机器和技术,到先 进的企业管理知识、经济管理知识、法律理念、文化艺术,再到流行时尚与娱乐潮流越来越全球同步。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领域 不断拓宽,在学习、比较、寻找经验、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中国产品越来越强大,中国人越来越自信。中国文化不仅没有像一 些人担忧的那样彻底衰落和覆灭,反倒在交流中汲取到新的元素,获得新生。

  其实,仔细想想,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曾断言,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 费都具有了世界性。“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在世界各地开办学院,显然是建设“世界文学” 的一个不错的方式。其意义并不单单在于语言,语言的背后是文化和思想。学院开办得越多,也就越能够把自己的精神产品推 销出去,也越能使自己的文化融入其他的民族文化之中,马克思所谓的“世界文学”(此处的“Literatur”泛指科 学、艺术、哲学、政治等)的时代也就越容易来临。

  这方面,中国人显然从歌德学院身上获得了启发。当前,孔子学院(ConfuciusInstitute)也开 始在世界不少地方落户开花。实际上,孔子学院的性质与行使的功能与歌德学院大同小异,即都是要推销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从拒绝歌德学院到开办孔子学院,从进口西方文化到输出中国文化,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当然,有时我也不免想到,我们在输出我们的文化时,也需要对文化本身进行筛选,看哪些适合输出,哪些不适合输 出。所以,孔子学院开办得多固然是件好事(据说至2010年,中国将在全球建成500所孔子学院),但如何保证质量也 须认真考虑。最终目的,是改变我们在精神文化产品方面的贸易逆差。□赵勇

  民间记忆

  阿克曼与刘震云外祖母

  我和阿克曼先生是多年的老朋友,我感觉有阿克曼先生在,使歌德学院在中国变得更加有营养,出现很多有创意的活 动。

  比如1993年,阿克曼先生组织一个中德文学界的交流活动,邀请了德国的一位作家和一位诗人来到中国。

  那位作家和莫言一起去了山东高密,而那位诗人则和我及阿克曼一起去了河南我从小生长的村庄。在我外祖母家,我 已经93岁的外祖母坐在太师椅上,与这两个德国人进行了一场“世界巅峰”的对话,就整个世界、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和 德国等问题进行了很好的交流。

  我外祖母虽然不识字,但她提的第一个问题就很有世界性:“你们从哪来?”这也是圣经里的话。阿克曼回答,“从 德国来。”于是外祖母问阿克曼和那个德国诗人:“你们是怎么认识的?”阿克曼先生也很幽默,回答道:“赶集认识的。” 于是我外祖母马上便理解了。

  接着我外祖母又问,“你们俩跟震云怎么认识的?”阿克曼答:“我们是在另外一个集上认识的。”也是一个很深刻 的回答。

  接着我外祖母问了一个政治问题:“德国有没有搞文化大革命?”阿克曼照实说:“没有搞。”外祖母一拍太师椅: “主席让搞,你们为什么不搞?”“毛主席说的是湖南话,德国人又有点笨,所以没听懂。”阿克曼的回答显示他有足够当外 交部长或总理的能力。

  外祖母想了想,觉得也是,德国人没听懂就算了。

  刘震云(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提供)

  一日三十年11月9日

  ●中央决定深化改革

  1989年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会议指出, 目前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并决定将逐步建立符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宏观调控体系。

  ●拍卖大学生科技成果

  1992年北京拍卖大学生科技成果,沈阳某制药厂以四万元买下天津中医学院一位大学生研制开发的中药新品,拉 开了中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成果拍卖的序幕。

  那时流行

  蔡志忠热

  流行时间:上世纪90年代

  流行指数:★★★★☆

  台湾漫画家,1948年出生于彰化县花坛乡,早期在《时报周刊》连载《大醉侠》、《西游记》、《封神榜》等四 格幽默漫画。

  此后,他的《庄子说》、《老子说》、《禅说》等作品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并以其对诸子百家,古典名 著,唐诗宋词,佛经禅语的独到心得,行云流水般的画笔,将经典白话化与漫画化,并加以现代诠释,让现代人在完全没有负 担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轻松学习经典。

  1990年被引进大陆出版,掀起蔡志忠热。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