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4万亿大单考验地方政府用钱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15:39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中央4万亿大单考验地方政府用钱能力
瞭望东方周刊

  地方政府究竟能否接住中央抛出的大单?各地的热情背后,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何?4万亿能否成为一个皆大欢喜的数字?

  合肥:不犯规的抢跑

  此次扩大内需,对大的经济形势确有刺激的考虑,但对地方来说,则是发展的好机会,把以前想做没做、以后必须要做的,一揽子解决了

  记者丁仕松 安徽报道

  “一开始没想到国家投资这么大,对地方来说有点措手不及。”谈到此次的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经济,合肥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朱胜利这样说。

  本月初,国务院会议甫一定调,地方政府持续跟进的热情超出预想,目前各地公布的投资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是中央计划的4倍多。各地发改委踊跃报项目。在“跑部”的方阵中,合肥实属不犯规的抢先起跑者。

  11月18日朱胜利接受《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该市上报至国家发改委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的项目130个,项目总投资601.5亿元,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36.9亿元。4天后,项目数调整为339个,总投资872亿,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123.9亿元。

  数量增加的同时,该市项目结构也自我修正,趋同于中央的投资方向,保障性住房计划和环境治理占有的比重日趋加大,尽管还不能撼动巨量的交通基建投资比重。

  10月中旬开始“热身”

  合肥市政府是全国最早一批洞悉宏观政策转向的地方政府。

  早在10月30日,在安徽省的统一部署下,合肥市一支15人的工作组已经进驻北京,阵容的配备包括发改委领导和13个处室主要负责人,近乎把发改委搬到了北京。领队则是该市一位市委常委、副市长。

  其时,合肥市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驻扎北京的时间首次确定为“至少一个月”,准备采用“人盯人”的战术,搜集信息,为推动合肥“重大项目”助力。

  合肥市最初预备的项目非“重”即“大”,以投资超过20亿的工业项目为主,包括大陆轮胎、合肥电厂六号机组、马钢、熔安动力;还有合肥国有资产控股公司和海恒集团各10亿元企业债券的审批发行,衔接高新、新站、建投等下一批38亿元企业债券的申报工作。

  “预感到中央政策会有变动,但不知道具体的投向,也没想到投资这么大,只是提前做好准备,了解一下合肥一些重大的项目能不能上。”朱胜利告诉记者,10月29日他还在太原开会,会后直接去了北京。在京期间,围绕国家在中小企业发展、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获得了很多政策方向的信息,并据此组织编报项目。

  事实上,彼时合肥市的项目热身已经持续了半个月。10月中旬,当地领导综合分析当下经济形势,预感到政策可能会变。10月16日,合肥市召开紧急会议,针对宏观政策调整可能的转向,要求各部门密切关注,相机而动;22日,再次召开全市投资工作会议,各局、区县主要领导参加会议。“那次会议上,要求做好项目储备。”

  11月5日,国十条一声哨响,各地政府且惊且喜时,安徽省合肥市已经做好了储备。

  “我们应该是较早的一批。一开始,国家发改委还没什么人去跑;11月6日,开始有三五人群;到8日,人呼呼都来了。”合肥市发改委一位处长说。

  11月8日,在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项措施后,合肥市委市政府及时成立了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任组长,市长吴存荣担任第一副组长。

  合肥和北京的工作组前后方配合,构成一条顺畅的项目供应链,合肥市的主要领导确定报项目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10日,国土、环保、财政等与项目审批密切相关的部门,各抽调1名工作人员,集中到发改委的办公室合署办公,开展项目编报指导。

  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林是该市发改委惟一留守的领导,除了不断地储备项目,他还在办公室储备了一箱方便面。“这半月一直在加班,经常干到凌晨两点钟。”

  “在申报的文本格式上欠缺很多,这次主要加强了编排的指导。”朱胜利介绍,编报的指导节省了项目在委里的停留时间,项目在途时间在各个环节被压缩到最低限度。

  环评审批的进度陡然加快,“打破常规、特事特办”,环保局要求“在严格程序的前提下,确保项目申报不因环评审批耽误时间”。

  实际上,涉及国债项目的环评全部在11月1日办结,速度惊人——10日当天,环保局的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出具了18个项目的环评审批意见,11日,24个;12日和13日各18个;14日,达到34个;15日增加到42个。6天时间内,环保局共办理了154个国债项目的环评审批。

  “两高的项目,一定不能上;符合产业政策的,简化程序,先简编,环保局审查通过后,再精编,做到节省时间。”合肥市环保局建设项目管理处方照云处长告诉本刊记者。

  上报项目不断校正

  在“国十条”出台前,合肥市以重大工业项目为主。随着信息逐步明朗,项目申报的方向也在不断校正中。

  11月12日,该市发改委统计的130个项目中,有6个工业高技术项目,还有11个公检法司项目、2个商贸物流项目。到22日的最新统计,已经按照国务院确定的7大投向,确定为保障性安居工程17个,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48个,综合交通项目8个,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项目195个,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45个,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项目26个。

  “主要突出民生主题。其中,一些既是合肥的大项目,也是全国一盘棋的考虑,比如机场和铁路的建设、巢湖水环境治理,这些都是大民生;其他项目的重点还是放在民生工程,如廉租房建设、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等。”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此次扩大内需,对大的经济形势确有刺激的考虑,但对地方来说,则是发展的好机会,把以前想做没做、以后必须要做的,一揽子解决了。

  11月18日,该市确定的项目申报截止日,综合处朱胜利经常右手拿固定电话,左手拿手机,听完这头接那头,任务是做到信息的及时传导,把项目申报情况第一时间报给领导,以及时顺应中央思路进行项目调整。

  根据中央资金投向,合肥市将已成熟的12个廉租房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约5000套,此次计划将惠及该市50%的两困家庭,各县区还在加紧编报明后年的廉租住房项目,以期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支持。

  在社会事业方面,合肥已上报约85亿的项目,包括市县级医院的改扩建,51个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以及55所寄宿制喧嚣校舍的改造,文化馆、体育场馆、文保点的建设等。

  “项目不是报上去了就能批,关键要符合政策导向。”合肥发改委投资处官员许伟解释说。这显然超出了一些地方盲目多报项目的层次。

  在和中央政策的黏合度上增添砝码

  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是合肥市争取中央项目的一个实例。该项目将一组与巢湖治污相关的项目打捆上报,在和中央政策的黏合度上增添了砝码。

  11月10日上午,合肥市发改委2名副局长带着3名处室负责人赴京拜会环保部,了解国债资金在环保方面的投向。中央确定第四季度新增1026亿中央投资的大盘子中,环保部提出了128亿的计划,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在城镇污水处理、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自然生态建设及基层环保机构能力建设几大方向,已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项目将重点支持。

  合肥市列入“十一五”规划的环保项目有20个,其中巢湖、淮河项目占了19个,但是巢湖沿岸湿地建设未在规划之内。11日,环保局再次召开动员会,根据了解的信息,提出了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打包”上报的方案。

  “治湖先治河,巢湖的治理要从城市污水的源头出发。”合肥市环保局自然生态处处长仰礼信告诉记者,巢湖是浅表性湖泊,属合肥辖区内的西半湖水深仅2米左右。上世纪60年代,巢湖建闸后,成了半封闭水域,而周边的污水全部排往巢湖,水质呈现恶化趋势,西半湖水体中度富营养化,总磷、总氮含量高。

  现年72岁的李光银一辈子生活在巢湖边上,他的家就在塘西河的入湖口,目睹了巢湖污染的变迁。李光银介绍,巢湖有72汊,大河小溪的水都往巢湖排,环巢湖的工业发展后,废水都排到河里,他家所在的塘西河,在90年代后,变成了黑河,一到夏天臭烘烘的。近年来开始有所好转。

  “合肥这几年治理污染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环保的投入赶不上经济发展,地方财力有限。”仰礼信解释,经过几年的治理,合肥市的工业污水排放基本达标,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在75%左右。而2010年的目标是处理率达到100%,“不让一滴污水进巢湖”。

  从源头上治污,目前,合肥市的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水环境预警监测等全部打包放入《合肥市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包括8大类155个巢湖综合治理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75亿元。

  目前,合肥市遴选了对该市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具有全局性影响,前期工作扎实,同时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作为今明两年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经初步编排,共有重点项目43个,总投资153亿元,包括2个湿地建设与生态修复工程,10个入湖河道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预计,2009年一季度,该方案将获批复。

  资金配套缺乏细节

  除民生工程外,机场、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投资量最大的领域之一。合肥市计划明后年开建的铁路项目有9个,包括6条客运专线,以及合肥铁路南站地区搬迁改造、合肥西站南移和合肥站改造等3个铁路改造项目,总投资高达400多亿元。

  其中,合(肥)蚌(埠)铁路是合肥最关注的铁路项目,北京到福州的南北快速大通道的重要环节,建成后,合肥到北京将仅需3~4小时,投资估算为97.5亿。此外,还有合肥机场迁建工程的43.05亿,《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根据合肥市上报的材料,除上报中央财政支持外,自身需要配备的资金量约750亿,需要地方财政配套、银行贷款并吸收社会投资。投资额相当于2007年合肥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88%。

  合肥市发改委的官员并未提供资金如何筹措的细节。朱胜利说:“合肥这几年的发展还是很快的,过去3年,合肥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以上,GDP连续增长17%以上,财力也充裕不少。譬如,村村通工程建设,25万每公里的资金中,中央及省补贴12.5万,市财政配套8万,这个配套比率在全国都是很高的。”

  在交上了“试卷”之后,各地发改委能做的就是等待国家打分,给予多少资金支持。合肥市政府的北京工作组在京时间将被再次延长,元月17日回来,休整一周就到了农历新年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4万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