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万亿够不够刺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15:39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减税这块能不能搞技术创新退税?只要你搞了技术创新,符合我的要求,你投资1000万,我就算你交了1000万的税

  《望东方周刊》记者肖强 北京报道

  11月9日晚,国务院出台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同时,中央政府公开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经济学家是如何打量这“4万亿”的?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请他们各抒己见。

  如果政府都不敢花钱,老百姓就更不敢花钱了

  《望东方周刊》:眼下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时机的选择准确吗?

  汤敏:眼下形势要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中国的出口占GDP比例高达35~37%,导致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越来越大。任何经济政策都是要两三个季度以后才能起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防患于未然。

  二是恰逢中国去年实施的宏观调控的效果开始集中显现。去年,我们的宏观调控的重心是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胀比经济下滑影响更大。幸运的是,通胀已经压下去了,这就使得我们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出台政策推动经济增长。

  三是经济转型问题。《劳动合同法》实施、工资增加等因素使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增加,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经济下拉本身是我们需要的,但拉到多少,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叠加的作用使GDP很快就拉倒9%了,接下来可能会更低。特别是到了10月开始,国际上坏消息像排山倒海般传来,造成了一些企业家过于谨慎,很多企业家不敢投资了。而我们房地产此时恰巧也处在一个大的调整的过程,一下子紧收的势头非常猛。

  魏杰:其实去年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本身应该稳定资产价格,放开实体经济,而我们完全搞反了。

  《望东方周刊》:与以前不同,这次的调控启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实际失效?

  刘福垣:货币也是商品,其价格也应该由市场决定,政府干预汇率和利率也是对要素分配机制的破坏。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育水平还是相当低的,政府的调控更应该以财政手段为主,如果没有大的金融风险,不要轻易动用货币手段。

  汤敏:这次G20峰会报告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各国应该积极使用财政政策来增加内需”。这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各国所采取的救市政策可能有偏差。各国的调控都是以货币政策为主,存款准备金、降息、央行多发钱等,闹了半天不起什么作用。因为你政府都不敢花钱,老百姓就更不敢花钱了,经济就动不起来。央行降息到零都没有用,只有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望东方周刊》:美国不是也采取了财政政策吗?但效果似乎并不好。

  汤敏:美国7000亿美元的财政政策方向错了。它光救金融系统,银行拿着钱不动有什么用?你要想让它活起来,一定要刺激实体经济。遗憾的是,这么长的时间了,全世界没有一个政府明白过来,都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中国是第一个率先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实体经济的国家。4万亿元占中国GDP 15%,7000亿美元大概占美国GDP 5%,从比例讲我们是它的三四倍。这种做法跟1997年也非常相像。当时也是中国第一个宣布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一下子整个亚洲国家醒了。

  所以,中国这次出台的政策不仅对中国有意义,对全世界都是有意义的。

  谨防把钱投错地方

  《望东方周刊》:现在的投资方案和各地的跟进计划中基础设施建设占了大头,有无问题?

  汤敏:现在怕就怕把钱投错了地方。投错了的话,一两年后经济又会过热。4万亿是15%的GDP,两年要投完,每年是7%,现在本来就是9%左右的增长,再加个7%,就是15%的增长,中国经济受得了吗?投资不要刺激太快的经济增长,而是要造成长期稳定的增长。

  况且,4万亿拿出来仅仅是为了把GDP拉到10%吗?实际上,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不仅是要高增长,重要的是理顺结构问题,我们太依靠国际市场了。中国如果继续按照现在这个模式走下去,越走越难,最后将走入死胡同。

  我现在就担心有些人太急功近利,那我们很可能把很多钱拿去修高速公路。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不怀疑用1.18万亿可以带动4万亿投资,但你仅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是不对的。你说我投资在医疗卫生上面,能带动多少投资?不看它带动了多少投资,而要看它带动了多少消费。

  刘福垣:中国不是缺钱,是市场的问题。你给我贷款,让我生产,我卖不动怎么办呢?我倒认为,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出口下降是个好事,这样才能逼着我们练内功。人不是教育出来的,是教训出来的。现在应该是改革阻力最小的时期。

  什么是治本之道?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分配拉动消费,消费拉动投资,投资再拉动消费,实现良性循环。蛋糕已经不小了,重要的是分得公平一些。

  能不能搞技术创新退税

  《望东方周刊》:消费真的拉动不起来了?

  魏杰:拉动消费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费劲。按我说,第一个办法就是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现在是国家财政收入占的比例太高,居民个人收入占的比例太低了。怎么提高这个比例?可以减税,去掉利息税、提高个税起征点,还有就是直接退税。

  第二个办法就是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初次分配包括劳动收入和利润两部分。现在利润增长太快,劳动收入增长太慢。政府答应给企业减税,企业就得提高员工的劳动收入。我们不是刚说要提高工资吗?遗憾的是,现在又暂停了。

  《望东方周刊》:仅从投资的角度盘算,这4万亿怎么花才合理呢?

  汤敏:怎么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需要看中国当前的发展瓶颈在哪里。

  10年前,我们是靠大量投入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就在基础设施上。但现在中国发展的瓶颈已经不在基础设施上了,最重要问题是内需不足。不是老百姓不爱花钱,而是因为老百姓后顾之忧太多。

  因此,我建议应该将大部分投资放在民生领域。比如,社保的钱要赶紧补齐,把个人账户做实;教育、卫生改革要有实质性进展;节能减排、环保投入要舍得投巨资。再有,就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现在这种房价,谁买得起?就得靠政府赶紧进场盖房子。

  刘福垣:出口退税率应该保持不变,提高工人工资,赶紧投入社保,实在怕老百姓不花钱,发消费券,发东西都行。保尔森那7000亿美元用了一半就已经开始转向,用于补贴消费者去了。

  分配拉动消费是治本,而治本并不等于说就是个缓慢的过程,只要你在分配上投了钱,它也是立竿见影的。有人说社保是个花大钱的活儿,钱从哪里来?按我说4万亿全部拿来补社保都没问题。这样大家也敢于花钱了。

  还有一个收入来源可能被我们忽视了。我们现在有200万亿左右的国有资产,不动它的本和它运营的利润,只拿利息来补贴社保钱就可以。利息按2%算就是4万亿,按银行利息就是6万亿。这样做的好处是,用10~20年时间,中国的橄榄形社会就形成了。

  魏杰:我还想说说关于技术创新的投入问题。企业的倒闭潮之所以发生,与我们这两年忽视了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有极大关系。怎样推动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引导性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他创新了你就要给他好处。我的看法,减税这块能不能搞技术创新退税。只要你搞了技术创新,符合我的要求,你投资1000万,我就算你交了1000万的税。

  我比较赞赏广东省政府这次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它那个方案主要就是把钱投向了技术创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