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三十而立之年度人物:重新从人出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10:30   南方新闻网

  重新回到人,重新从人出发

  作者: 南方周末评论员 笑蜀

  纪念改革三十年,不仅仅是怀旧,更是为了寻找改革的原点,更是为了从原点重新吹响改革的集结号。

  改革三十年是成就卓著的三十年。它不只是让国民告别饥寒交迫,不只是创造足以举办北京奥运会、足以抗击汶川地震的物质基础,本报发布的年度人物榜单和精神成就榜单,标明了改革三十年的精神海拔。

  而无论物质的海拔还是精神的海拔,原点最终都是一个,那就是人的解放。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我们今天仍然耳熟能详的歌调,让我们神往改革之初的流金岁月,而那都是解放的岁月;那些欢快的歌调,流淌的都是解放的狂喜。

  人的解放,正是改革之初的时代主题。单单是1979年1月《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就使千千万万普通人结束了“贱民”生涯,重获做人的尊严,重返社会公共生活。

  弱者的权利状况才是丈量人的权利状况的最好尺度。千千万万“贱民”重获解放,这是改革之初人的权利状况的最好写照,也是中国社会重新走向现代文明的最好写照。

  改革能够强势推进,靠的是当时的人,千千万万重获解放的普通人。改革最伟大的功绩,就是它勇敢地修正了过去时代的错误,那就是人的屈辱,人的锁链。锁链一旦砸破,人一旦从压抑和屈辱中解放出来,人的创造活力、进取激情就最大限度地爆发出来,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不难创造。

  所以,那时我们穷,但我们照样创造出农村改革的神话,我们照样让特区崛起,我们穷的只是物质,在精神上我们是富足的,这给了我们希望、信心和力量。

  作为历史主体的国民,到了改革之初,才真正开始回归历史主体的位置;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到了改革之初,才真正开始起作用。而这一切莫不得自人的解放,莫不得自权利结构的调整。这,不只让老干部受益,让知识分子受益,让社会精英受益,更让普通人尤其是过去时代的“贱民”受益。这才是三十年改革的原点。

  改革的原点,原本是我们民族精神上的高地,它也应该是新一轮改革的起点,“最后三十年”的起点。

  现代文明的演进,似乎以两百年为单位。法国革命播下自由、平等、博爱的种子,经过了整整两百年,才终于成为公认的价值。而从鸦片战争算起,如史学家唐德刚所说,中国要完成向现代文明的转型,要通过历史的三峡,到2040年,也正好两百年。

  两百年的苦斗能否开花结果,一个古老民族能否浴火重生,就取决于最后三十年。而这最后三十年,恰恰可能风险最高。全球金融风暴扑面而来,我们民族面临大考。

  对任何社会体系的有效检验,都是看它如何渡过险关。改革三十年也需要通过这次大考来正名。改革三十年固然硕果累累,但权力扭曲改革,令改革蒙羞,令改革成为某种程度的争议话题,却也是无可讳言的事实。用改革的精神对待改革,就应该正视改革的某种异化,正视改革中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悲欢、血泪。

  改革就是修正错误。新一轮改革必然意味着回到改革原点,回到人本身,重新出发。通过权利结构的调整,让国民在心中重建国家认同,使我们国家真正成为有道德感召力的国家。这样做去,就能像抗震救灾那样凝聚全国人心,就能以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击正在聚集的台风。我们也就能最终穿越历史三峡,扬帆直下,最终汇入浩瀚的太平洋。

  【1978】中共元老:独领风骚者,唯一群白发老人

  【1979】张志新/任仲夷:未竟的平反

  【1980】袁庚:何止“改革开放马前卒”

  【1981】杜润生: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1982】邓丽君: 一代中国人的初恋

  【1983】吴仁宝:江南士绅再出发

  【1984】郎平:被时代巨手推向神话

  【1985】尧茂书:飘逝的生命,漂流的年代

  【1986】崔健:突然爆发的呐喊

  【1987】王选: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1988】张艺谋《红高粱》走向世界

  【1989】海子:一个自由而痛苦的声音归于静默

  【1990】王朔:有比他更流氓的

  【1991】吴敬琏:“吴市场”从贬词变成美誉

  【1992】邓小平:我们庆幸他是那个做决定的人

  【1993】汪道涵:与对岸握手

  【1994】梁从诫:绿色中国推动者

  【1995】王海:唤醒中国消费者的权利意识

  【1996】陈光:国企产权改革先驱

  【1997】江泽民的春天、夏天和秋天

  【1998】朱镕基的三张面孔

  【1999】刘丽英:反腐力量的精神象征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改革30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