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思美:提高农民教育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18:05  人民网

  [杜青林]:现在请温思美委员发言,孙永福委员准备。  [15:49]

  [民盟中央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我代表民盟中央发言的题目是《提高农民教育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15:50]

  [民盟中央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建设和谐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民充分就业、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5:50]

  [温思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民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有了改善,“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重大专项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15:50]

  [温思美]:但是,我国农民整体上科技文化素质仍然明显偏低。根据农业部调查,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到8年,其中,文盲半文盲占7%,小学文化程度占25.8%,初中文化程度占49.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2007年上半年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劳务培训的只占19.7%,大多数农民都缺乏一技之长。农民教育和培训仍然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建议:  [15:51]

  [温思美]:1。深化认识,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任务来抓。不仅要开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民当好农民;也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业就业能力,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长期稳定就业,让农民不再当农民。这既关系到农民本身的福祉,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所以,我们在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的同时,还要加上“提高”二字,既要关注农民的民生,也要开启农民的民智;既要强化农民的生存权,也要更为充分地赋予农民的发展权。为此,应尽快制订全面的农民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  [15:52]

  [温思美]:2。加大投入,增加对农民教育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这不仅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而且相对于农民的生产补贴和收入补贴,更能促进结构性的变化,实现投入的收益最大化。具体而言,新增投入应主要用于:  [15:52]

  [温思美]:一是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要加强县及县以下农民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天网、地网和人网三网合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及时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二是提高从事农民教育培训人员的待遇,激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为农民服务;三是对接受培训教育的农民给予补贴,鼓励农民自觉接受培训,尤其要鼓励农民参加绿色证书培训。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的增长幅度应不低于教育经费整体增长幅度。应将那些不离土、不离乡、不离岗农民参加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助学政策体系。  [15:53]

  [温思美]:3。完善体系,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其重点是,依托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成人教育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普通中学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重点建设县级职教中心的同时,出台政策解决乡镇成人教育无人管事和无钱办事的难题;可以考虑整合乡镇农技部门、成人教育学校、乡镇文化站和农民科技书屋,成立乡镇科教文化中心。  [15:54]

  [温思美]:4。整合渠道,加快农民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发挥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作用,形成现代信息网络与常规媒体优势互补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把农民需要的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及时转化为农民看得见、学得会、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图书、音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媒体资源。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为依托,加强现代农民远程教育及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基层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15:55]

  [温思美]:5。应对危机,及时组织返乡农民工培训。鉴于当前农民就业形势的变化,要在继续组织实施已有培训工程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工作。调查发现,他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现代种养业等实用致富技术和就业技能提升两个方面,有关部门要与已有培训工程衔接,精心安排和组织实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今年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要增加相应的经费。  [15:56]

  [温思美]:6。加强引导,促进农民教育投入机制多元化。要出台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力量关心、资助和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弥补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努力形成农民教育培训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15:57]

  [杜青林]:现在请孙永福委员发言,张维庆委员准备。  [15:57]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铁道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我国重大灾害应急机制建设的建议》。  [15:57]

  [孙永福]:2008年9月,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就“我国重大灾害应急机制建设情况”赴湖南、贵州、四川三省进行视察。视察团深入相关市、县、乡镇、企业、学校,了解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与管理、应急工作体制与机制建设等情况,现场调查了湘黔两省受冰冻灾害影响的地区和单位,实地察看了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北川、绵阳等地的受灾及灾后恢复重建情况,并同湖南、贵州、四川三省交换了意见。  [15:58]

  [孙永福]:通过视察,常委们认为,湖南、贵州、四川三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重大灾害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发现,我国目前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面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应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亟待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有待提高;日常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不够普遍。  [15:59]

  [孙永福]:为此,我们建议:  [15:59]

  [孙永福]:一、成立国家应急管理委员会。国家应急管理委员会由党、政、军主要负责人组成,统一领导全国应急管理。组建部级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应急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和实施《应对法》的执法主体。  [15:59]

  [孙永福]:二、建立政策性巨灾保险和突发事件应对基金。除严格按照预算确保当年应急处置经费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列支外,应设立政府突发事件应对基金,实行逐年滚动发展,以提高各级政府应急经费保障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于应急过程中政府预算外费用和社会各方公共支出成本的财政补偿能力。同时,逐步建立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政策性保险制度。  [16:02]

  [孙永福]:三、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明确应急物资管理的行政主体,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保障综合协调机制。在重大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增设若干应急物资保障基地。建立物资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物资储备、运输、调剂的科学化、规范化。对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过程中峰值需求大、储备条件要求高、生产工艺条件特殊的应急物资,要建立生产能力储备机制。  [16:02]

  [孙永福]:四、建设综合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议把公安消防队伍建设成为各级人民政府综合性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医疗卫生、矿山救护、交通救援、防核辐射等专业技术队伍的作用。充分利用人民防空等应急资源。  [16:02]

  [孙永福]:五、尽快出台《应对法》实施细则或条例。同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形成完备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为重大灾害应急和处置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16:02]

  [孙永福]:六、将5月12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把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社区、农村居民防灾自救能力。出版各级各类应急知识宣传读本,向群众免费发放。加强对各级公务员队伍的应急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16:04]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政协 会议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