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达林/文
2010年1月1日,随着《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广东全省3000万流动人口正式告别暂住 证,步入居住证时代。然而,目前暂住证虽然告别了,但居住证在有些地方还不能办理,在广州的外地人不得不面临证件“真 空期”的尴尬。
在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背景下,由暂居时代进入居住时代,这对广大“流动中的公民”而言无疑是个福音,这显示出 广东这一流动人口大省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方面的历史性进步。但是,由于政府部门在公共管理和服务措施上的疏漏,给一部 分人造成短期内的不便。比如有些人在暂居证失效而居住证尚未办理期间的证件空档期间,就遭遇到无法出国旅游和新车无法 上牌等难题。
其实从技术层面上看,上述存在的“证件真空期”很好解决,例如规定一个合理的换证期限,在居住证未全部更换之 前,实行暂居证和居住证并用,如果暂居证到期而居住证办理时间较长,可以先办理短期暂居证。这样便能有效避免证件空档 。值得思考的是,如此简单的过渡性制度预设,为何不能提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分析其缘由,大概既有不同部门之间工 作协调不顺畅、不及时,也有基于过渡期短、涉及管理成本的考虑,当然也不排除制度设计者的一时疏忽。而归结到一点,还 是政府的公共服务精细化程度不够。
众所周知,传统上的政府治理采取的是一种“粗放式模式”,无论是公共政策的出台还是具体的管理措施,一般奉行 “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设计,而疏于对少数人权益的个别化安排。这种公共管理虽然从整体上维护 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但也容易造成对少数个体的“不公”。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公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质量要求 越来越高,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此种背景下,衡量政府公共服务的优劣,就不再局限于过去是否维护多数派利益的考量 ,而愈发拓展到是否对少数人权益的细节性照顾。正是基于此,我们从广东“证件真空期”这一“小事情”上,才发觉了探寻 政府公共服务之道的“大智慧”。
所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20世纪50年代,以精细文化见长的日本企业为了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激烈竞争, 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概念,进而在全球掀起一股精细化管理理论热潮。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既 被国内外各大企业奉之圭臬,也同样适用于担负公共管理职能的现代政府部门。反观现实,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 ,正是因为缺乏细节上的周延,才导致公民的不理解、不配合乃至不服从。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整个的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领 域,共同面临着精细化服务的挑战。
对政府而言,精细化服务首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要求我们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管理型”思维,树立为纳税人 服务的理念;从观念上改变传统的“粗放型”思维,树立注重细节和少数派利益的“精细化”理念。简言之,就是政府公共治 理需要由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向现代的“精细化”服务转变。精细化服务同时是一种管理技术和服务手段,要求政府部门在 日常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中,善于借助规则的系统化和细致化实现对公共空间的预先规制,善于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手段确保各 部门管理的精确、高效、协同和稳定。细言之,公务员在提供公共服务时,讲究精、准、细、严,专注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 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让每一位纳税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