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王飞、徐靖、李栋
“我需要的预算信息一点都不给,不需要的信息天天往我门口堆。拿回家吧太重,成本又太高;不拿回去呢又怕流出去泄密,愁得我每晚都睡不着觉。”昨天,信息公开成为政协委员最关注的话题,无论是上午的人民大会堂里举行的全体会议上,还是下午政协委员小组讨论会上,许多政协委员督促政府尽快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不少委员认为,信息不对称导致许多恶果,比如让降低行政成本成为一句空话等,而预算信息公开只列到“目”,代表监督也就成了空谈等等。
“没知情权就没有议政权”
“今年出现很多雷人提案,我觉得不能怪政协委员,没有知情权哪来的议政权?”昨天下午,社科组的政协委员侯欣一一开口就将矛头指向了信息公开,“比如今年,人大代表除了40多页的财政预算外,还有5本厚厚的补充材料,以方便人大代表能看得明白;我们政协委员就只有40多页的财政预算。我想问,没有补充材料附加说明,这个财政预算谁能看得明白?”
侯欣一说,“在这个40多页的预算报告里,公布的都是‘类’,而没有公开‘目’和‘项’。你说教育投入增加多少多少,可我哪知道你是花在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是用在了买车上还是用在了购买教学器材上?”
“一个委员告诉我,他已经是五届的老政协委员了,加在一起在北京开了250多天的政协会,可他的信息来源只是报纸,每天早早起床从各个媒体上搜罗信息,然后在讨论会上发言。”侯欣一说,“这不是让人很哭笑不得的事吗?”
信息不透明行政成本难降
“政府工作报告里每年总是说‘不断降低行政成本’,我看不如改成‘不断说降低行政成本’,”政协委员、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昨天在小组讨论会上也说,“财政预算不透明,没有社会公开监督,必然让各部委、各部门拼命抬高预算。”
吴江认为信息公开的核心是预算透明化,“这一点要向发达国家学习,比如有一年中国邀请美国财政部部长来华访问,本来说的好好的,可美国财政部部长中途反悔了,就是因为年初的预算中没有这笔访问差旅费预算,他如果非要来就要自己掏腰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