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题 > 正文

煽情的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17:30 南方人物周刊

  刘瑜

  Micha,以色列人,在欧洲长大,住在美国,拍了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

  这样的人,大约也只能在纽约碰上。

  大约三年前,他想拍一部纪录片,关于广东某个生产出口牛仔裤的工厂。通过朋友,他认识了我,后来一直保持若有若无的联系。前一段,他突然email我,说电影已经拍完了,周五在某某地方放映,让我去看,还叮嘱我,“honestly”告诉他我的感受。

  于是去看了,失望。不喜欢的原因,是因为太煽情。从头到尾,每个细节都在说:这些女工,多么可怜啊,真可怜啊,太可怜了……一直给观众一种压迫感。就让我想起以前在天桥上,几个要饭的小女孩冲过来,抱住我的腿大喊大叫。可能我本来想给的,经那么一抱一缠,陡然失去了同情心。

  为了服务主题,Micha甚至不惜制造情节。比如,女主角小丽本来是不写日记的,但他安排小丽“作写日记状”,“日记”里的内容,以画外音出现,字字血,声声泪,不像一个四川的小女孩写的,倒像是作家的作品。如此之假,我看得难为情。

  煽情这个东西,正如其他很多东西,遵循物极必反的道理。这一点,几万网民签名让某电视主持下台,就是一个证明。另一个证明,就是至今很多人想起倪萍那盈盈泪光的双眼,还会有一种莫名的想哭却哭不出来的生理反应。

  其实,聪明一点的电影早就不煽情了,反煽情才是时代潮流。在反煽情的方式上,有两个套路。一个是

无厘头,看谁假正经就跑过去撞它一下,看它摔得四脚朝天,然后逃之夭夭,像胡戈那样。另一个就是冷煽情,比如那些艺术电影,人人都绷着一张苦大仇深的脸,半天不吱一声。我不哭不笑不吵不闹,让你们这些批评家一个批评的把柄都抓不到。

  其实“反煽情”这东西,到一定程度也很无聊。生活中的确没有那么多“倪萍时刻”,但是有时被感动,也是人之常情。什么感情都给解构了,嘿嘿,下一步就是去解构“解构主义”了。更要不得的是,为了讨好主流的娱乐精神,愣是要成天作“一点正经没有”状,也挺累的。咱不能因为被感动这件事情不太酷,就把它藏着掖着。就算它是农村来的二舅吧,土点儿,也是家庭一员呀。

  不过像Micha这样使劲煽,我还是害怕的。所以出了电影院赶紧逃之夭夭,甚至没有跟Micha “honestly”交代我的感受,支支吾吾说: I like it…. I have got to go. See you.

  Micha一抬眉梢,看着我可疑的表情,说:Really?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