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题 > 正文

重庆知青八姊妹35年后的生活(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17:31 南方人物周刊
重庆知青八姊妹35年后的生活(组图)

1972年,王芝银在云南景洪州电影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重庆知青八姊妹35年后的生活(组图)

2006年,王芝银在家中


重庆知青八姊妹35年后的生活(组图)

2006年,小学教师邓其伟在上课


重庆知青八姊妹35年后的生活(组图)

2006年,钟玉良、王长玉,幸福夫妻的现在时


  本刊记者 陈晓守 发自重庆

  1971年4月22日,重庆石门中学35个知识青年在亲友的欢送下,踏上南行的火车,一起支边云南。8年后, 31人随返城大潮回到重庆,另外4人,王德英在修路放炮时被乱石砸死,长眠橡胶林,其余3人嫁给当地老工人子女,留在了农场。

  35人中,有5男3女,知青时关系最为密切,彼此关心,相互照应,嘘寒送暖,人送雅号“重庆知青八姊妹”——按长幼,他们的排序:王长玉、邓其伟、杨和平、余长芬、王芝银、钟玉良、陈开全、周必德。

  蓦然回首,已是35年。“八姊妹”里,年纪最小的周必德也52岁了,部分退休或者处于半退休状态;有的还在工作,“养家糊口的任务依然重”。

  中年式离婚

  离婚11年。

  她说近几年才从那种糟糕的婚姻状态中解脱出来。一直没有再重新组建家庭,“上一次婚姻带来的阴影始终挥之难去”。

  郎才女貌,他们的爱情曾经让无数知青向往。

  王芝银,景洪农场附近十几个连队最漂亮的女知青,爱情撞来时才20岁,正是如花的年纪;杨和平,团部执勤连警卫员,佩20响德式驳壳枪,“不用干体力活”,人脉好,关系熟络。“两人条件都嘿(重庆方言,意‘非常’)好”,我在云南约访余长芬时,她说,“他们的结合是自然而然的事”。

  但令人羡慕的爱情啊,生长了18年,1995年6月16日,在两人的生命中分别划上了句号。女儿杨帆17岁,刚上卫校。

  民政部门所做离婚询问笔录上的“离婚原因”:“……婚后的共同生活中,缺少共同的语言,缺乏理解和宽容,感情难以融洽,给家人带来了痛苦。所以女方提出离婚,男方同意。”

  女方分得财产如下:金首饰5件,缝纫机1台,折椅2把,棉絮3床,被套和被面配搭,枕头2个,床单1床,搪瓷炖锅、直炖锅各1个,面盆5个,小件东西数件。

  男方分得房产,抚育女儿。女方每月支付80元托管费。

  都说时间能洗刷一切,这个判断在王芝银的生活里失效。十数年后的现在,说起那次剧烈的婚变,王芝银仍旧泪流满面:“我无法理解他,他喜欢跳舞,但没有限度。女儿还小,我说你克制一下,他克制不了。”

  杨和平承认,跳舞是他不多的爱好,“但绝对没有其他污七八糟的事”。彼时他并不想离婚,但王芝银决心很大,“甚至可以不要房子”。此前曾因杨和平拖着不办手续,王芝银向法院递了诉状。法院责成厂里(重庆搪瓷厂)调解,厂调解委员会的结论说,“主要责任在女方,男方有次要错误”。

  王芝银说那是厂里在帮他。“那年头离婚好难啊”,领导来劝和,法官来调解,几次都没离成,就想,是不是天意啊,不行闭上眼睛将就过算了。“但他太没家庭观念了,勉强过了一段,实在受不了,实在爱不了,狠下心离掉了。”

  离婚后王芝银还在原来的房子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是她的确没有其它住处,二是“如果他能改变的话,我可以考虑破镜重圆”。

  但这期间杨和平“耍了朋友”,他们的关系也因为另一个女人的到来又开始恶化。

  一天下班回家,王芝银发现自己一柜的书籍不见了,那是她的命根啊,小说、育儿、医学、毛线、健美、生活常识,分门别类,齐整整地不见了。她找杨和平,杨和平冷冷地说,那书能值多少钱呀?女友在旁边帮衬:是不是你自己带走了还怨我们?

  王芝银气不打一处来,到厂里领了杨和平当月的工资,“他们后来把我堵在天桥上,一起骂我啊”。哗,哗,说着说着又哭了。

  终于被逼着搬了出来。走投无路,王芝银请来工人,在厂宿舍区的空地上盖了一间平房。这个4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花了8000块钱。

  家里多了一个阿姨,于是女儿不去学校的时候就住在母亲那里。杨帆娇气,衣服要手搓多不方便,就去父亲那里扛了洗衣机放到母亲屋里。不料这举动又酿成更大的冲突。

  杨和平抵不住女人的讥讽,一天上班的时候拦住王芝银,塞给她300块钱,“把洗衣机还我吧”。前妻回说,女儿在用,你找她。

  “后来他们闹着一定要下了我的户口,”王芝银说。

  来回几次,杨帆心疼母亲了,女儿咬着唇说:“妈,别理他们了,以后我给你买一套房子。”

  2005年底,王芝银果然迁进了新建的楼盘“东方港湾”。一室一厅,40平米,东南向,嘉陵江边,正对着喧嚷的石门大桥。

  “八姊妹”中,她“第一个住进花园式小区”。女儿为她挣足了面子。

  厂里的违章建筑,她租了出去,每月300元,加上退休工资,她每月能有800块的收入。女儿女婿忙,她帮着照看三岁半的小外孙;闲时刺绣,日子渐归平静。

  虽然仍爱穿牛仔裤,总想把自己装扮得年轻,皱纹还是倔强地爬上了这位年轻外婆的额头。

  70年代的爱情

  过去近十年“八姊妹”的聚会,杨和平全部缺席,以至于后来大家也不约他了。

  2006年4月30日晚,重庆江北区石门大桥附近一家餐厅,因为我的来访,“八姊妹”聚会。喝了两瓶“小角楼”,说了一堆疯话,笑了一宿。

  席间只缺余长芬。

  这一次聚会,杨和平表现得最为亢奋,一一敬酒,再三说抱歉,道惭愧。至于屡屡失约的原因,欲言又止。

  即便不说,大家也能猜个十之八九。饭毕大伙兴致高,相约去邓其伟家里继续聊。接了个电话后,杨和平面露难色,起身说先告辞了。邓其伟告诉我,是他爱人的电话,之前她想参加这个聚会,杨和平拒绝了。

  第二天,这个关注时事,爱看凤凰台,尤喜《李敖有话说》的中年男子,郁郁地坐在瓷器口近旁的家中,一再向来访的我表示歉意。不出邓其伟所料,两口子又因聚会的事闹了别扭。杨和平说,屡屡失约,一则因与王芝银的离婚闹得不愉快,二是“我现在的老婆守旧,不愿我与王芝银有过多的来往”。

  干笑两声,面带尴尬。

  可我面前这男子年轻时敢说敢干,要多风光,有多风光——1971年重庆知青远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到墨江遭遇地震,知青摩擦,打起架来,“杨和平通过朋友摆平了这场群架”。

  刚到连队不久,杨和平又因打架被关了禁闭,王长玉和另一名知青偷偷爬墙给他送饭,令他“特别感动”。他是8人中最早离开连队的,只在8连呆了5个月便上调团部执勤连,给连长当警卫员兼通讯员,配了枪,和一辆“永久18型加重自行车”。送送文件,取取报纸,轻闲惬意。

  离景洪县城近了,接触人多,面广,学得世故起来,渐渐疏了与大家的来往。用王长玉的话,“杨和平把朋友分等”,失了真诚。

  在那个什么都靠供应的年代,杨和平左右逢源,日子过得最为舒适。有一年周必德探亲,接了杨母来云南,到昆明下火车,杨和平找人用车接了他们返版纳——几天的路程,那是多大的一个人情。

  钟玉良到杨和平那里耍,聊起连队的事,无意间说起一个北京知青在追王芝银,杨和平气不打一处来:难道我们学校就没人了吗?你回去捎个信,说我来。

  钟玉良有口无心地传了杨和平的话。

  不久团部开招待会,各营抽招待员,王芝银来招待所帮忙。杨和平负责保卫,每天无事就往她的房间串,去来多了,身边女娃儿说,“他们在耍朋友哟”。

  就真的恋爱了。

  这是1972年10月间的事。双方都是初恋。

  杨和平清楚地记得每一个细节。

  1973年1月杨和平回重庆探亲,双方家里都不同意。王芝银母亲姓杨,怪责女儿,“咋又要嫁回杨家了?”

  他们的爱情颇经历了些风雨。王芝银清秀漂亮,追求者众,“不下一个排”。传到“大耳朵”(杨和平知青时期的外号)耳里,难免失真,杨和平肝火起,吵闹着竟断了恋爱关系。

  反复几次,还是走到了一起。王芝银承认,与杨和平好有着现实的考虑,当时都以为无法返城了,嫁给杨和平“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留在景洪县城”。坐月子时,妻子吃了十来只鸡,这也成了日后杨和平向身边朋友炫耀自身条件的谈资。

  此后十年是蜜月期,腻得发烫。可后来妻子长得漂亮,却成了丈夫最大的烦恼。电瓷厂不大,传言却多,说王芝银与某某关系不正常,与某某往来特别多,等等。厂子效益也不好,杨和平干脆托关系把妻子调到搪瓷厂,与自己同事。

  流言依然没有平息。

  杨和平认为这是他冷落她最终使婚姻生活失谐最本质的原因。“长得漂亮是非多”,王长玉的话某种程度佐证了这段婚姻走向崩溃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失范。

  “现在的这位也还不错啊。女人如果对你好,就会控制你,这很正常,说明她爱我,在乎我。”杨和平说,情感上经历了挫折就更懂得去爱。

  但与女儿杨帆的关系,他却一直没能调整过来。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